《随笔:提倡“水中捞月”》——刘荒田

楼主
《随笔:提倡“水中捞月”》——刘荒田
  
                     提倡 "水中捞月"
                                                  
                        刘荒田

穷极无聊之时,想起诗仙李白夜游采石矶,看到水中月,爱个不够,乘着酒意,纵身跃下打捞,于是一命呜呼——不,登仙去了。于是想到,“水中捞月”很不错,不过以不淹死为宜,游泳至兴尽,欣然登岸,回家或回船上睡觉便好。
      为什么“水中捞月”值得提倡?理由有三:一是此举高雅。古往今来,跳入水中,作运动,救人,寻宝,捉鱼,采鲍鱼,挖海參,目的数不胜数,但没一样比捞月更有诗意。二是此举空灵。黄庭坚词云:“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在水里捞实在的物体,总嫌拘泥于功利;形而上一点看,人类有一共通的恶习,万难戒掉——不管“打捞”的过程多么可歌可泣,目标到手之后,厌腻渐生,此所以所有宗教里的神与天国都远离现实。出于同一理由,把水中月视为最迷人的瑰宝,穷其一生将之追寻,妙不可言。“独钓寒江雪”不过是诗人强加给渔翁的假飘逸,这捞不着的“水中月”,参照中国男人树为偷情最高境界的“偷不着”,以它历历如绘的澄明、深不可测的虚无,成为吸引力无限的诱惑。三是此举容易。可以成为许多人的日常活动,只要有月,有适宜的水,而你充满着捞的激情,并做好游泳的准备的话。
      水中捞月是诗的生活化,生活的诗化。天才如李白,灵感几乎全出自酒,而“斗酒诗百篇”之外,还完成这么一桩以血肉之躯构建的“行为艺术”,足见“捞月”是以水花写就的、比《将进酒》更加不朽的诗篇。
当然,今人“捞月”,不复当葬身鱼腹的笨伯。最好是弄潮好手,至少也要会几种游泳姿式,兼能潜水若干分钟。为了体验李白式的豪迈,也为御寒,下水前不妨喝点老白干,但绝不能烂醉,连微醺也不宜。月白风清的良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捞”友,驾一叶扁舟,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一番,然后,纵身跃入水平如镜的湖泊或者波光粼粼的江河,扎一个猛子捞一会子虚乌有的月。嘿,套一句写诗写了70多年的纪弦老人的口头禅:这可是最伟大的过瘾!

     原载《羊城晚报:花地,大家小品》  
1楼
这篇的观点非常独特,读时像吃牛筋一样有嚼头。
2楼
将虚无变成浪漫,没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做不到。
3楼
趁着酒意于水中捞月,得之滿盈,陶陶然。
于无聊时到梦中赏花,得平日不可得,不亦乐乎。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