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万家忧乐到心头”

楼主
不忘“万家忧乐到心头”
【转贴】田家英同志的对子和诗
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

1959年夏季,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史称第一次庐山会议。在“大跃进”等“左”倾背景下,全会错误批判了反对浮夸冒进并向中央直抒民间疾苦状况的高级干部,极大破坏了党内民主务实作风,“反右”运动扩大化。

当年7月23日会议间隙,田家英同志与李锐、陈伯达和吴冷西这四位党内“御用文人”游览庐山景致。在一座亭子前,见王阳明手书七绝一首,田家英有感而发,出于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性格与良心,用树枝在泥地上写下这幅对子。

此后的“运动”中他未能幸免,“暴风雨”来临前于菊香书屋写下的这首诗,表现了“京兆一书生”的人生阅历、操守气节与悲悯情怀。次日田家英同志被隔离审查,全家被迫永远迁出中南海。

【再转贴】
    田家英.1948年为毛当秘书,历时18年.从50年代后期,田对毛泽东的方针有所怀疑,对毛泽东的为人也有所批评。59年庐山会议,田家英写了一副对联: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他向主席提3条意见: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是不要百年之后有人来议论;三是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这些切中时弊的意见,使田家英险些陷于灭顶之灾。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时候,田家英也被划入批判对象,被停职反省。会后他被宣布停职反省,并被勒令搬出中南海。他悲愤之下以死相抗。在中南海他的住处“喜福堂”自缢而死,年仅44岁。正值生命之花茂盛之时。英年早逝,

【xo歪论】
田家英,毛之文学侍臣。小的读书有记,毛每思引经据典修饰己意,而记忆不清,则令家英查考出典,稍索便得。毛之诗文文采,恐亦有家英润色之功。读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记有田在庐山会议前的对联(上联大概是陈伯达所出,惜此书借阅,手头不能查考),有孟子一派儒者的浩然之气。不日,因忤旨罢去,旋遭迫害,自杀。上欲全其性命,不过一言而已。田深知万岁脾气,应能了忤旨之严重程度。如果不知道其事其时,则“万家忧乐”之语,也可称为泛泛,但回味其事其时,则是直见性命的文辞。田子下场之惨,恐有暴徒见伟人辞色,迫害加励之可能。

四面江山句,颇有始皇帝睥睨蚁民的伟大味道,可参见一山飞峙大江边,冷眼向洋观世界之类伟人真笔。毛之秘书多文学造诣精深,牛马走多年,趋承上意,直接为毛诗文润色,颇能模仿毛体。故上联为伯达之类所出,情事宛然,而下联是杜甫传统,并非毛的思想腔调。如拍电视剧,直改为毛出上联,田对下联,现代版曹操与杨修,定有感染力。可惜8090后多半看也看不懂,最下者看不懂对联,中者不能体悟孟子传统,上者能有几人,迄今我未见到。不过一百年之内,当无几人能体田子寸心了。心怜田子,所以在这里罗唆几句。

那个诗倒是穷酸迂腐,乏善可陈,可见选者爱田子而文学鉴赏力不足。


[em53][em54][em60][em46]
1楼
做人难。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