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老家过“军期”

楼主
在文昌老家过“军期”
9岁离开农村,虽然也回去过,特别是近年多次回去。今年大年初二也回去喝酒吃饭吃文昌鸡,但总比不上今年回去参加"军期"热闹。春节年年过,"军期"十年一次。人生也就几个十年罢了。近来多事,原来不准备参加了。不太喜欢过于热闹的场面。但半夜想到,米寿的老爸坐着轮椅也要回去,年迈的老妈陪同。咱还是回去陪陪老人,自己也享受一下乡村嘉年华的氛围吧。
沒想到飞海口的机票这么紧俏。上午到了机场,最快的机票是傍晚近七点的。间中去过两次补票口,还是沒位子。于是,傍晚登机,八点降落。妹妹和妹夫已在等候。回到家里,文昌鸡摆上,酒已斟好。喝上二杯。老爸老妈欢喜,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明天大家都要早起,回乡下,早早歇息。
老爸老妈一早就出门,7点多就到了村子。我们要等上班办事的第三代,就9点多才出门。村口原来已经停了这么多的车子。光我们大家族算起来就来了十部汽车。
亲戚朋友多,几十年未谋面的都来了。家家户户杀鸡买魚买肉,大摆宴席。我们家筵开八席。堂弟媳在乐东娘家的人就坐了两桌。妈妈家的舅舅、阿姨和他们的后代也来了。姑姑家有五朵金花,只有一位有事上班没来。四朵金花围拢过来都叫伯伯好。我逐一询问她们的顺序排列。最小的都已经三十多岁。印象中的她们只有当年孩子的模样儿呢。而在乐东的堂姐已经年近八旬。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有一年长住乐东,经常到堂姐家里蹭饭。印象蛮深刻。更有意思的是,从小结拜的兄弟和我的"干爹"也来了。兄弟跟“干爹”已经貌似兄弟。都是岁月的造化。好吧,难得谋面,赶紧跟他们来个合影。堂侄女的男朋友来自西安,在海口当老板,今天也隆重推出。赶紧打个招呼,盛赞西安这个文明古都如何如何有底蕴。这时客客气气,喝了酒就豪气和神气了。说:我们家的女孩优秀着呢,一定要对她好哦。小伙子连声说,一定,一定!
气氛好,酒是乐东黎寨来的山兰酒。堂弟媳的民歌早像决堤的洪流滚滚而来。大弟弟不甘示弱,不用请,自告奋勇,扯开嗓子就唱起来。流行曲呢。声情并茂,博得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不知谁在忽悠说,大哥也来。来就来!于是,站起高歌《舂米谣》。果然,这歌博得更热烈的掌声。光有民歌,过不了关。好吧,再来一首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那边厢,妹夫还在豪饮,意气干云。大弟弟也去凑热闹。好在还有人开车。
按照老妈的指导,还去拜了搭在村口的冼太夫人塑像礼拜致敬,向守护神财神平安神摩顶礼拜,上香致敬。
老爸不良于行,但一定要来,于是村里男女老少都来看望跟慰问老人家。
三叔是村里的文化人。今天格外精神。也没忘记过来表扬一下他的侄子歌唱得好。谢谢啦。
村口,好些年轻人也过来寒暄。见人三分笑吧。我还真叫不出张三李四来。
民间的自发的周期性的喜庆活动,也是寻根追远的活动,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是第一次参加。满有意思。老人说,这是纪念冼太夫人。冼太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女英雄。军期的“期”大致在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举行。各村以传说冼太夫人当年出征到本村的日子为军期节日。朝拜者在冼太夫人神像前烧香祈梼。据说,军期(又叫军坡)在海南已有1300多年历史。热闹非凡。有的村子组织秧歌队,舞狮队,锣鼓喧天,燃放鞭炮,大排筵席,喝酒聚餐。我们村子外边搭起木偶戏台,大演木偶戏。
寻根问祖,会亲访友,家人欢聚,处处欢歌,家家喜庆。这样的军期过得开心、充实。就一个字“棒!”
[IMGA][/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8/11/05272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8/11/052741.jpg[/imga]
1楼
2014年春天的东西。旧作。翻出,发到美华,请各位文友批评。
2楼
《在文昌老家过“军期”》——蹦蹦跳跳的作品总是生气勃勃,读之神旺。
3楼
《在文昌老家过“军期”》,引我入胜!
一口气读下来,一直觉得气清神爽,内心喜悦,欢欣鼓舞,这就是引我入胜原因。
4楼
谢谢荒田兄,谢谢萧振兄。谢谢看这篇东西的文友!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