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读江南《淡泊 宁静 豁达》

楼主
[评论]读江南《淡泊 宁静 豁达》
每读江南的文章,总是受到很多启发。对这一篇尤是如此。
世界是不公平的,人生更是不平等的。一代人在文革中白白地被牺牲掉,荒废掉。在该上学的年龄,他们去革命了。再该升学的年龄,他们下乡了。在该立业的年龄,他们失业了。在别人发财的时候,他们下岗了。面对眼前的花花世界,有多少人被遗忘了,被抛弃了。他们内心的苦,是说不出来的,更是无处去说的。
更有王蒙这样在创作最旺盛时候被打成右派的作家,更有像江南这样在十几岁就被打成“狗崽子”,失去爱人,被批斗,被迫去做苦工的,年纪轻轻就面对冷酷的、漫无天日的命运的人。
而世界在眨眼之间就翻了一个个,人们把以前刻意追求和恪守的道德信仰,都踩在脚下,又开始疯狂地追求以前认为邪恶的东西了。就像江南文中说的;“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职场越来越像球场,市场越来越像战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教授越来越像商人;明星越来越像妓女,妓女越来越像明星。争权夺利,买官卖官;捉刀代笔,重金包装;蓄意炒作,卖身求荣;说不清的潜水规则,道不明的暗箱操控。”在这样的世界面前,我们感到不平和困惑,感到深深的愤懑。但是,江南的这篇文章恰恰讲的是另一种的生活态度。那就是“淡泊、宁静和豁达”。
“淡泊名利地位,淡泊金钱财富。这话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在一切以金钱为轴心,一切人都以金钱为上帝的社会里,没有钱却是不能生存,但是,干净地挣钱,爱财有道,是一个需要固守的做人准则。
真正做到“宁静”,“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却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几个能身在闹市,心在禅境?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对我们出国之人来说,物质生活大都过得去,因为社会的稳定和相对平衡,生存的压力没有国内来得大。回国的时候,就感到这是一个浮华的物质社会。有钱的人可以享受皇帝一样的生活,没有钱的人,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而有钱的人的钱,多数是通过强取豪夺,贪污受贿的不法手段得来的。这样的情况下,人的心情很难平静,不是蠢蠢欲动,就是愤愤不平。但是,如果只在滚滚红尘之中深陷,而不是做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做清醒的、哲学上的思考的话,就不能对世界有一个透彻的认识。于是,一个人的眼界和胸怀就是关键所在了。“要做到淡泊,宁静,需要一个豁达的胸怀,所谓拿得起、放得下。”江南在文章中介绍的王蒙的“和解说”,是很有道理的。这个豁达,和解,不是不分是非,不论善恶的,而是在修成了自律,自觉的基础之上,懂得了世间的善恶,不平,是非曲直之后,在申明了立场,观点,表现了个人的风格之时的和解和豁达。也是一种懂得了自己,包括时代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所能施展的舞台和所具有的局限的和解。这是一种遗世独立、淡然却不苟且的做人境界。
有不幸的过去,不一定就成为不幸的人,因为有了豁达。回顾过去是可以的,但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做过去的牺牲品。江南说“所以对待过去,不妨潇洒地挥手拜拜。”让我感动。他的文章,一向很阳光,没有过去不幸的阴影,这在一个经历过他所经历的人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文中之语,是他的肺腑之言。
1楼
读翎翅的读江南<淡泊 宁静 豁达>,读后很淡很宁很豁。

“而世界在眨眼之间就翻了一个个,人们把以前刻意追求和恪守的道德信仰,都踩在脚下,又开始疯狂地追求以前认为邪恶的东西了”,以前错了,还是现在错了?

“对我们出国之人来说,物质生活大都过得去,因为社会的稳定和相对平衡,生存的压力没有国内来得大”。国内人过得爽。想起于洋演的《火红的年代》里的一句话:没有压力,要你我共产党员干什么?

“有不幸的过去,不一定就成为不幸的人,因为有了豁达”,没豁达的人,肯定不幸。谢翎翅。

2楼
作者语和读者语,都在很通达的境界里,俺深信都是很有修养的文人!冰云敬佩!
3楼
再读再赏!
4楼
谢谢翎翅在我的拙作后面留下了这篇文字。
命运有时候很不公平,一样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命运又是公平的,在我失去许多的同时,又得到了许多。
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和曲折,也没有我后来的自立和自强,
更没有今天的小彻小悟。
人说往事不堪回首,我说可以常常回首,但这种回首,不是沉湎于过去,
而是从这过去的岁月中发掘那些真善美的情愫,回味那些美好的风景。
人的心里应该充满阳光,看事物也应该阳光地看,所以我觉得总是愉快的。
剩下的岁月,更应该向阳光走去。
再谢翎翅。
5楼
雙星照亮心。翎翅又把江南先生的《淡泊、寧靜、豁達》三境提到活潑多維性的場景,評得妙。歲月如流,社會萬眾如流,靜中看動中萬像和想,也是我體會好友文章的收獲。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