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画选

0楼
近日见邓治兄连发几帖画评,皆是行家评点,甚欢喜,极欣赏,特意顶起陈丽丽金奖作品,敬请邓治等同好点评。谢谢邓治先生!
1楼
秋叶所言对透了,邓治确是功底深厚,造诣卓越的画家,他的国画,构图新颖,运笔独特,可谓之新国画。
邓治兄为人谦和厚道,从不夸夸其谈,绝不宣传自己,所以其成就少为人知。我对他的诗,文和画的成就,一直是赞扬备至的。
2楼
实在愧不敢当。只是秋叶、荒田兄点名,岂敢偷懒。
画家陈丽丽女士的作品,风格和理念既高古,又现代,实在是少见的佳作,非常令人钦佩。她的作品用笔之恣肆泼辣,即使在男画家中,也是少见的,比张大千的泼墨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需要有过人的修养和胆识。有胆识而没有修养,容易流于粗野和狂放轻率,有修养而没有胆识,容易流于拘谨而胶柱鼓瑟。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是需要穷毕生的努力的,而陈丽丽找到了正确的途径和尺度,非常难得。
陈女士的作品选择了士女作为美的载体,反复地表达同一个主题,使力量集中到一点上,从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破。而她笔下的士女形象又是精简的,精简到没有具体的朝代和背景,她不是要讲故事,不把读者引入推敲细节的岔路上去,而是要引导读者纯粹地欣赏美,从而极大地节省了笔墨,节省了细微末节。
啸傲走天涯 (李春华先生)正确地指出“此乃没骨画法,用之于画人物,难之又难!”没骨画法是用于花鸟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和勾填画法的区别是省略了形体的边线,直接用色块来塑造形体。因为省略了边线,要作到以形写神,就增加了难度。但是如果掌握得好的话,它就能把形体从线条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对于用笔墨来抒情有很大的优势。陈丽丽的画作正是如此。她不是为了画形体而画形体,而是通过画形体来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
在她的《岁寒三友》中,画家甚至省略了少女脸部的轮廓和着色,在云鬓和宝蓝色抹胸之间留下了大块飞白,仅用极为吝啬的笔墨勾出了眉眼和樱唇,而把大量的空间留给了观众去想像补充。也许只有自己亲自作过尝试的观赏者才知道这寥寥几笔需要的功力吧。
在画家显得稚拙的形体塑造中,包含着多么聪慧的内核啊!
3楼
读邓治兄所评,感觉如拨云雾而见青天,此真乃兴家之评,美声美色书画专栏,理当邓治当家了。直如刘荒田总版所言:“邓治确是功底深厚,造诣卓越的画家,他的国画,构图新颖,运笔独特,可谓之新国画。邓治兄为人谦和厚道,从不夸夸其谈,绝不宣传自己,所以其成就少为人知。我对他的诗,文和画的成就,一直是赞扬备至的。”邓治兄全才,我极敬佩。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