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茅塞顿开的诗观

楼主
◆让人茅塞顿开的诗观
                              让人茅塞顿开的诗观

                             作者:乐只(老憨)

    看到一位诗友谈诗,谈如何鉴赏诗歌,让我恍然大悟,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他认为,如果从诗歌看不出诗人的生活轨迹,甚至不知道性别、年龄、职业、秉性、爱好……断不是好诗。因为写的东西与他的生活和经历无关,只是从文字(前人或他人文字)到文字(他本人文字)。

    一个人写诗词的功底,其实看一两首就知道了。但要判断这个人的诗词是不是好诗词,不能专看写诗词的功底。现在的很多诗词,文字功底都不坏,但就是不能看。因为他诗里没有经历,只有思想,只有观念,只有拟造之景。也就是只有“心”,没有“物”。诗词是写心灵的并没有错,但不应该是一种先验的心灵,而应该是一种“物证”的心灵。就是通过写“物”去抵达心灵,而不是直接去写心。直接去写心,就成了空中楼阁了。不幸的是,现在大多数的诗词,特别是年轻人的诗词,网络上的诗词,多数都是这种空中楼阁,包括一些所谓的“著名诗人”。从文字到文字,从别人的古人的文字变个花样成为自己的文字,不是很难的事。但把自己的经历和真实的世界变成符合诗词审美的文字,就比较难了。

    这位诗友对文学和诗歌的本质,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文学是宣泄个人感情、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文字艺术,如果不紧紧抓住“我”,而是离开“我”,游离“我”,不谈“我”,从文字到文字,虚写风花雪月、模拟他人生活,即使文笔再美,终究是游戏之作。

    这位诗友的诗观,还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诗歌其实是诗人“做”出来的,不是凭空“写”出来的。后人敬仰的名家诗人,他们的诗歌,无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诗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们高尚的人格,悲怜的情怀,宽广的胸怀。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内心阴暗猥琐,个性被扭曲,怎么敢写“我”?因此,判断真假文人有一条屡试不爽的标准:率真。

    2012年9月17日
1楼
不值一哂.

這詩如何: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树荒烟非昔时。
世远居民无冉姓,迹奇泉石空愚诗。
城春湘岸杂花木,洲晚渔歌淸竹枝。
才子古来多谪宦,长沙犹痛贾生辞。



绝嵿双峰天阙开,禅房幽洞鎻莓苔。
岩峦路转孤云近,松栢风生万壑哀。
当日翠华临别殿,千年威凤起层台。
细观惟有阶前树,历尽人间累劫灰。

又五絕

倚棹江天豁,移尊草阁幽。
到窻分岳翠,当槛泻烝流。
春至花经眼,秋深月满楼。
使君时对客,诗兴遶沧洲。




弱龄不量力,高视慕前俦。
学道思理人,洗心念寡尤。
奄忽踰四龄,此志但悠悠。
聪明异前时,行业不加修
抱册时呻吟,宁免遗忘忧。
雕虫技何补,食粟颜堪羞。
中夜起长叹,反躬时内省。
宣父戒无闻,漆雕惭未信。
勋业弗及时,白发忽生鬓。
嗟彼万里道,中途可旋轸。
愿言加餐饭,努力桑榆晚。

作者卻是明朝的大奸臣: 嚴嵩!

文學只反映人生的一部份, 想像, 與親歷其事都是人生的一部份.

如一定要親歷其事, 李賀的詩豈非都是廢詩?



這些詩相比在美華上大部份作者都要好.
2楼
后人敬仰的名家诗人,他们的诗歌,无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诗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们高尚的人格,悲怜的情怀,宽广的胸怀。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内心阴暗猥琐,个性被扭曲,怎么敢写“我”?因此,判断真假文人有一条屡试不爽的标准:率真。

----  这段话,大谬特谬。这位诗友的诗观是某党“思想性”论调的翻版,不值一驳。如果用这位诗友的诗观来评判诗的好坏,那世间就没有好诗了.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穆寒[/u]发表的内容:[/b]

后人敬仰的名家诗人,他们的诗歌,无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诗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们高尚的人格,悲怜的情怀,宽广的胸怀。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内心阴暗猥琐,个...[/QUOTE]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帖子是急就章,表达会有欠妥,如果用佛教术语“善根”、“正见”等,可能不至于如此惹人反感。
4楼

诗有写境与造境之说。
写境即写己所见,加以艺术修饰,再表现出来。如王维的《鹿寨》
造境是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营造出相应的境界与氛围。如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
有时写境与造境的手法会同时使用,难分难解。但这不存在所谓的真假之说,因为所造之境,也必须是合理的,具有艺术感的。

后人敬仰的名家诗人,他们的诗歌,无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诗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们高尚的人格,悲怜的情怀,宽广的胸怀。
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内心阴暗猥琐,个性被扭曲,怎么敢写“我”?因此,判断真假文人有一条屡试不爽的标准:率真。

这段话有几个问题:
后人敬仰的名家诗人,他们的诗歌,无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诗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们高尚的人格,悲怜的情怀,宽广的胸怀。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内心阴暗猥琐,个性被扭曲,怎么敢写“我”?因此,判断真假文人有一条屡试不爽的标准:率真。

一、这句话部分正确。正确之处在于,许多名家,他们的诗歌,的确有相当部分是人生真实写照,从诗歌中看出他们的人生轨迹。但要注意到,他们所表现的人生轨迹是经过艺术加工渲染的。所以才折射出高尚的人格,悲怜的情怀和宽广的胸怀。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诗歌表达的主题上的,人们需要歌颂真善美,和摒弃丑恶与虚伪。正是基于这样的艺术审美的思想要求,所以诗人们在选材上有选甄别。他们将自己人生轨迹中符合了诗歌审美与思想要求上相称的那一部分突出了,把另一部分则选择性的摒弃了。但这不是说他们是虚伪的,而只能说是艺术的要求。所以,即便是历史上的小人与奸臣,也有能写出好诗。何况,大部分小人与奸臣思想上并不认为他们就是小人与奸臣,有许多反而以忠臣贤人自居。另外,即便是小人与奸臣,他们不能高尚起来,也不代表他们不喜欢高尚,不标榜高尚。

二、艺术审美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做人的行为准则也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人只呈现其主要一部分而已。比如杜甫以沉郁顿挫著称,但也有香艳和不羁的作品;李白一贯潇洒自如,深刻与沉痛之作照样不少。后人只不过以其主要表现部分来对其作一个概括而已,这是不全面的。
所以率真只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而已。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内心阴暗猥琐,个性被扭曲,固然不敢写真“我”。但社会上还存在着无数的“我”。前一个“我”即自己,只不过是社会这个大我的一面,社会的大“我”还有着方方面面,也是可以表达的素材。至于真假文人,不是以文章来作分别的。文人是一种行为,一种生活方式,靠几篇文章和嘴上说说,是不是对一个人是不是真文人作出判断的,必须通过其行为举止、处世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等方面来作出甄别。

三、文学是表达人生的。但表达人生不只是自己的人生,还包括了人生中所经历与面对的事情。有属于自己的,有属于别人,但自己看到的。这是一个宏大而纷繁的场面,不同的人,抓住不同的层面来进行表达与阐述,依据自己的学养,感受,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等,表现出来的结果因人而异。所以,只能说,在艺术审美观与艺术价值观的框架下,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不同的思想境界,人生体验,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形成一首诗。这首诗是一种综合性的呈现,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反映。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89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