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秋思親

楼主
[原创]中秋思親
   中秋將至,各位文友有興趣貼貼思親文章否?我先抛磚引玉:

                             

                                 鸚鵡
                                文/蕭振

    我開了大門入內,家裡沒有人。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沒有回來這個東山松崗東的家。我一個個房間逡巡,在我重新走過大門的時候,卻看到大門的兩扇門錯疊虛掩,我分明記得我進來後關好了。疑惑中我拉開門正要重新關好,忽然見到爸媽拾級而上。爸爸還是一套筆挺的薄呢子中山裝,左上边口袋依旧插着两支钢笔,其中一支黄橙橙粗粗的用了几十年了。媽媽身穿短袖白底粉藍碎花的確良。雙親大人氣色很好。可是很奇怪,大家都沒有說話。不知是爸爸還是媽媽遞給我一隻鸚鵡,米黃色,筷子高,鉤喙,豐羽。我也不知怎麼就拿過一盤水,鸚鵡一下就跳入水中歡快地啄水梳毛,接著一頭埋入水裡,享受地朝我眨巴眼睛。我奇怪它能閉氣这麽久,突然,覺得這隻鸚鵡是去年掉在家裡游泳池的那隻,夢也就醒了。

    去年入秋一天黃昏,我遠遠看到游泳池水邊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我以為是哪裡吹來的塑料袋,走過去要捡卻發現是一隻撐開雙翅浮在水面的鸚鵡,雖然昂著頭眼神卻疲憊不堪。我趕忙拿網兜撈上來。它儘管掉在水裡卻並沒有像落湯雞般狼狽,米黃色的羽毛還油亮挺括。我小心翼翼放它在地上,它趴了一會站了起來,眼珠子瞪著我,也不走、不飛、不叫,它精疲力盡了。我思量它是病了、糊塗了,還是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一頭栽在水裡?我找了一個高高的紙盒,在旁邊專門剪了大大的口準備做它的房子。我蹲下來伸直手輕輕捧起它。鸚鵡站在我的手掌上一動不動,夕陽的最后一抹金色停在它身上,在昏暗的天色背景下它高雅得像一座雕像,雕像的眼珠子還是一直瞪著我。我把它放進紙盒裡面中間的地方,可是紙盒放哪裡?放地上,怕蟲蟻;放樹丫、椅子怕貓,放屋內又不知道鸚鵡有沒有禽流感。我最後用繩子把紙盒兩端系上,試了好幾次確定紙盒不會翻側便吊在后园棚子底下。夜色漸濃,我開了棚子的燈,踮起腳尖想再看看它,卻和它的目光對接。和之前它剛從水裡出來的眼神比較,我覺得好像交遞一種信任。我在心裡默默為它祈愿,希望它也能讀懂我誠摯的心。

    不久,家人回家,我告訴了這件事又一起到鸚鵡房前看望鸚鵡。它依舊站著,紋絲不動,眼睛看著我們。要不要拿東西給它吃?家人問。我說鸚鵡吃小米,明天給它買吧。

    整個晚上我記掛著鸚鵡的情況,活著還是死了?明早它的眼珠子還會瞪著我嗎?

    天麻麻亮,我逼不及待爬起床昂着头直奔后院棚子看鸚鵡。鸚鵡房子穩穩當當吊著,裡面卻是空空的。飛了?我悵惘中帶幾分欣喜。可是,當我低頭發現鸚鵡仰面朝天两脚蹬直躺在地上,瞬間悲從中來 ,它到底沒能逃出厄運。

    父母仙逝二三十年,有時會夢到他們。鸚鵡此事過去一年多了,怪異的是這隻鸚鵡居然和我逝去的雙親大人同夢而至。我一般對夢的真實和靈驗存疑,對《聊齋志異》、《周公解夢》看作閒書不置可否。記得唯有一次父親病重住院,我夢到爬滿各種花的竹子搭建的花棚忽然打開了棚頂,眨眼間陽光照亮了一切…… 夢醒感覺是好意頭,果不其然,那次父親康復出院。而這一個夢說明什麽還是什麽都不說明?要做什麽還是什麽都不做?我不知道,不想深究,随缘吧。

2012-12-16、18








[em24][em28][em30]
1楼
萧振兄好文章!谢谢!祝中秋快乐。
2楼
每逢隹节倍思亲!
萧兄带了个好头!祝美华文友中秋快乐!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4/08/30/214141.jpg[/imga]
3楼
謝謝文東兄、樹立兄,祝大家中秋快樂!愿大家上帖慶中秋。
4楼
我有一位朋友说,男儿70还想娘。亲情思长,血浓源于心。


萧大叔的《中秋思亲》,构思精密,语言朴实,感情浓厚,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


5楼
随笔   中秋思亲     文/冰云

水声风送窗前响,月移山影韵中诗。元宵节与中秋佳节在国人心里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团圆节。不能团圆的悲欢离合的人家,在这个佳节里会萌生凄凉情愫,难抑思亲之意。

人生在离合中求存,在离合中奋起。文革初期,祖母在我父亲臭老九挨斗时,忧愤至极而病倒谢世。48年前,63岁的祖母,已经衰老得就像80岁的老太太,持拐杖行走,靠药物维持病体。祖母很早就失偶,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儿子,为了生活去过苏联做红帮裁缝。据我祖母告诉我,是与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苏联的。红帮裁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技艺和自身的特色。红帮裁缝的学徒拜师需要师傅或者店主的亲戚担保,学习时需要苦练各种基本功以提高用针的速度和力度。在拜师期满后,还需要练就量、算、裁、缝等一系列技术。红帮裁缝制作一套西服需要130多套工序,其中绝大多数的缝制需要手工进行。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概括,形成“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四个功”指在裁减、手工缝制、缝纫机缝制和熨烫时应当注意的四个要领。“九个势”指西服的不同部位应当制作成的形状。“十六字标准”则指衣物穿着在人身上妥贴的标准,使得服装能够合身,还能够掩盖人身体的缺陷。 祖母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巧手,在苏联做生意还蛮红火。

由于各种原因祖母与弟妹们一起回国生活,仍旧是依靠手艺为生。我父亲与伯伯都是在天主教堂主办的学校读书。一个百姓家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在离合中哀愁着过,在贫穷中挣扎着过,这也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解放后,祖母一直与我们住在一起,祖母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卧床不起。医药费成为家里经济难以承受的一笔开支。我父母有四个子女,相继在50年代后出生,经济来源不宽裕,计算着过日子。

到了中秋节,祖母会硬撑着身子去厨房做馅饼,豆沙、梅干菜、葱油等馅料很随意,干粉调制到不沾手为止,馅料包好就在铁锅里慢慢烘烤,不放油(那时食油是计划供应),锅里一边烘烤熟了,出锅的饼已经在我们嘴边快速地吃着。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自制饼儿的味,香甜有嚼劲。

我和祖母一起生活了12年,虽然祖母有偏爱我哥哥的心,对我们还是很和蔼可亲,从来不打不骂,隔代亲在我们之间留下深刻的亲情印记。祖母喜爱吃豆沙类的面食,甜甜的香香的。在我记事开始就看见祖母一头白发,也就是50多岁样子,到她谢世前63岁已经像熟透了的瓜,衰老得步履蹒跚,走路跌跌冲冲,拐杖与她身影不离。经历那么多的磨难,留下一身的病,这是战事留给老百姓的苦果。解放后的政治运动,在提高国民生产力的程度上,见效甚微,生活现状难以改变。

祖母,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她离我们远去近50年,每逢团圆时节,思念之情总缠绵在内心深处,难以忘怀。血脉相连的亲情永远镌刻在我们风骨中,不可能抹去!中秋思亲,是一种情愫,是一种关爱,是一种思念!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