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坚硬的华文作家刘荒田

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旺青[/u]发表的内容:[/b]

在美华论坛,可以和性格作家刘荒田面对面交流,谁不珍惜呢?[/QUOTE]
是的,作家很辛苦。
7楼
谢谢旺青,我无关重要,你的诗和评论的号召力在这里却是有目共睹的。
8楼

偶翻《意林》,第一次在书上读到会长的文章(或许读过没在意),很开心。在网上搜索的情况是---

[img]../images/fileType/bmp.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12/23/081512.bmp[/imga]


《大公报》---

客居人語/珍惜生命/劉荒田
2008-7-21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女死刑犯人的報道,出自一位富於同情心的女記者之手。記者獲准進囚禁這類生命進入倒數的女犯的牢房,實地觀察她們在接受死刑的前夜的表現。所記載的幾名女犯,才二三十歲,都是因販毒而被判極刑的。而她們所以鋌而走險,多是因受丈夫或情人的脅迫或教唆。人之將死,言行異於常人,這好理解。但其中一個細節,教我深思良久:一位女犯人,次日一早將綁赴刑場,當晚,她草草吃了此生最後一頓飯,無論記者怎麼勸,她堅決不吃美味的冰淇淋,理由是「吃了會長胖」。

和這一教人悲涼的事實相映襯的,是一樁刊登在舊金山《紀事報》周末版的趣聞:麻省一位今年剛剛慶祝過百歲生日的老太太,開始為房子做大規模裝修。這房子比她還老得多,七十五歲前她買入時,房齡已超過五十歲。此文的題目是「未為晚也」。

女囚徒臨死還講究「形象」,這笑話黑色幽默得過分,讓人讀了反而想哭。其實,她是活慣了,習慣以活人的邏輯思考,一時疏忽,才想「歪」的。人只死一次,誰也沒法站在奈何橋上,回過頭去為人間事做取捨和評判。至於後一個故事中的洋人瑞,她沒有患痴呆症,這一耗費錢財且在若干時日造成起居諸多不便的重大舉措,是她清醒地決定的。她的宗旨肯定是這樣:哪怕活一天,也得住在理想的家居。說到死期,對前者,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對後者,壽命雖有限,但沒人說得準。不過,她們給予人們的啟示是相同的,那就是對生命的珍惜。

活著,真好;健康地活著,加上平安,在這個總算「過得去」的社會和年代,算得滿好。捨此,還有什麼奢求?一早起來,你能狼吞虎嚥一大碗麥片,然後在林蔭道上跑上兩三英里,再來個淋浴。該上班了,你神清氣爽地出門去,腿腳輕盈,鳥聲清脆。這就是理想的人生。如果在吃冰淇淋時,記起女囚徒的話,卻沒有「長胖」的顧忌,那麼,你完全可以說,「我的人生,好得無以復加」。

 

9楼
繫鞋帶/劉荒田
2008-5-10
 
 
駕車經過金門公園,看到饒有趣味的一幕:四位同胞(看模樣是一家子,中年的父母和二十歲上下的一兒一女)從林子裡出來,要走過林肯大道,在人行道上等候綠燈時,年過五十的男子彎下腰,給太太拴鞋帶。幸運的太太也許每天都享受這般的服務,並不大驚小怪,仰起戴大墨鏡的臉,看電線杆上白花花的日頭。我這閒人卻被感動了,如果有團體舉辦模範老公選舉,我一定提他的名字,就衝這一個不算費力但頗受「大男人」非議的小動作。

由此想起另一樁拴鞋帶事件。一九三五年的一天,在浙江風景名勝莫干山上,一個農民挑著兩個大糞桶上山,走著走著鞋帶鬆開了。如果不繫上,踩了鞋帶會絆倒,可是,走在陡坡上不能把糞桶放下。一達官貴人在旁看到,走到那位農民面前,幫助他繫上了鞋帶。這彎腰替小百姓效勞的人物,是擔任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的黃郛。此時他在山上養病。這一故事,來自一位在山東某大學任教的作家朋友的信。有關這位高官,大陸的官方網站是這樣介紹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黃郛)先後被蔣介石任命為上海特別市首任市長、外交部長、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積極反共,推行對日本帝國主義屈辱妥協的外交方針,遭到全國人民的唾罵。一九三五年托病避入莫干山,次年病死於上海。」這位作家朋友感慨繫之地寫道:「說黃郛『遭到全國人民的唾罵』,也不屬實,起碼,我同學的爺爺就沒罵他,那位挑糞的農民,估計也不會對他『唾罵』。我沒有讀過《黃郛傳》,不知道這個細節是否被寫了進去?如果沒有,建議重新為黃郛立傳的後來者,不要忽略了這個細節。」

一路上,歷史、人生和細節的關係,糾纏不去。不但歷史這洞眼奇大的篩子,會把絕大多數無關宏旨的情節淘汰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未必十分關注瑣屑的事體。然而,細節這礦床裡,含金量高的部分,我們務必予以採集,儲存。懿行不一定驚天動地,但在人性暗處,長久地發出發人深省的幽光。
 
10楼
感谢寒章转贴。
11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