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敬挽爱国军人张公朝阳诗

楼主
[原创]敬挽爱国军人张公朝阳诗
敬悼爱国军人张公朝阳先生

程宝林

张公朝阳先生,粤省东莞人氏,一九一七年生,家出名门,祖父系晚清进士,入翰林院,因诗词才情而获“文辞壮美”御匾。先生早年从军,抗击倭寇,杀敌无数,功在国家;壮岁遭遇政权变迭,而北放关外,以汗血赎无罪之“罪”,历十数年;“文革”大劫,更遭放逐乡间,躬耕垄亩,又历八年。八十年代中期,以垂老之身,移民来美,幸赖亲人有反哺之心、孝义之诚,得享太平康乐晚年。先生在世时,常语与儿孙:“休问国家何以待你,且问自己何以报国”。遭国难而毅然临敌,置死生于不顾,蒙冤狱而弃个人恩怨,老年去国,而心系家邦,此之谓赤子之心也。吾生虽晚,家族中祖父叔祖,亦曾投身国民革命军,陷阵杀敌。由是对抗日军人,恒有敬仰之情。吾友张志刚先生,系张朝阳先生贤婿。旬日之前,初闻张公之事迹,并得知染病就医,即有探视之念。未克成行,张公已驾鹤西去。先生曾有《七绝》一首,述其一生:

中年戎马歼倭寇,
塞外风霜十四秋。
八载躬耕回祖籍,
七秩漂洋独自愁。

晚生特步张公原韵,作长律一首,凡四段,各以张公原诗为题,诵读于张公灵前,聊寄哀思,以表敬意。

   
1,中年戎马歼倭寇


世纪交替新催旧,
中华渐入多事秋。
二十一条谁堪辱,
九一八日岂蒙羞。
白山黑水空妖饶,
大豆高粱喂洋狗。
张公朝阳出世家,
南粤之子品行优。
投笔从戎入黄埔,
操炮御敌钢铁吼。
师长就是戴安澜,
一代名将功不朽。
三十九年初冬日,
昆仑关前战云稠。
张公所部三夺关,
歼敌六千毙敌酋。
四十一年赴缅甸,
中国军人威风抖。
掩护英军痛牺牲,
精忠报国死而休。
撤退回国穿莽林,
毒虫猛兽瘴气游。
万余青年出征去,
十之六七埋荒丘。


2, 塞外风霜十四秋

男儿未悔带吴钩,
忠孝节义日日求。
可叹自古伤忠良,
多少豪杰恨悠悠。
外侮刚雪内战起,
张公岂愿兄弟斗。
解甲归田入中学,
体训学生罪何有。
四十九年政权变,
恋土爱乡不远走。
新政不容旧政人,
统统扫作阶下囚。
张公被捕流关外,
劳动改造十四秋。
当年边氛由此起,
热血青年不惜头。
中年落难困异乡,
南人何堪冰雪骤。
遥望珠江泪不干,
满天阴霾何时收!


3, 八载躬耕回祖籍


释放回家刚两年,
文革风暴祸神州。
张公朝阳又历劫,
扫地出门归田畴。
曾管加农迫击炮,
现在重操老锄头。
日出而作日落息,
春夏秋冬仅糊口。
农忙时节汗如雨,
旱季来临水如油。
张公不惧稼穑苦,
耕作之乐苦中求。



4, 七秩漂洋独自愁

公元一九八五年,
张公七旬近老叟。
儿女俱在金山住,
奉养殷殷天伦稠。
老人无奈离乡土,
风烛之年来美洲。
含贻弄孙慰亲情,
遥望故国情难丢。
自谓暮年独自愁,
此愁不是为己愁。
一是乡土添乡愁,
二愁神州缺金瓯。
常望祖国成一统,
不叫中华血枉流。
屡遭不平心未怨,
旷达情怀可浮舟。
壮士好人天不负,
终享天年得全寿。
以诗相祭两界隔,
灵前且奠一杯酒。


公元2007年1月26日,岁在丁亥腊月初八,作于无闻居。




















1楼
血性是男儿本色,挽者和被挽者同属此类男儿。写诗是另一种血性的表达。学习并加精!此等历史题材,该融入作者多少心血!敬意献上。
2楼
学习宝林兄大作!
3楼
爱国自古多英雄,后世不忘堪称勇;热血流尽肥沃土,中华江山更峥嵘。
4楼
赴國難南征北戰三回蕩寇震當朝   陽歸去東泣西鳴兩地同哀哭故魂
悼中國遠征軍人張公朝陽千古     
5楼
感谢wuqing,宝林此诗,确是少见的佳篇。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