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分为二”之惑

18楼
@dai20041 :
    本体论和认识论本来就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是“阴”和“阳”在一起一样,不是谁要将他们扯在一起。看来你又被辩证唯物主义给忽悠了。谁说老子认为道是不可知的?“道可道”是说道不可知吗?康德的“物自体”说的“物体”,是一种有体积、有质量、有温度、能运动、会变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唯物主义本身就是扯淡!
  我说的好人与坏人以及黑或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不是无条件的存在,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作为一个人,本身就同时存在好与坏的两种属性,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显示不同的属性而已。一个人在残杀婴儿时显示的是他坏的属性,但此时的他依然存在好的属性,只不过此时不能显示而已。
  我当然能说“地球既是大的又是小的”,那要看地球和什么比较,不是吗?认为世界可知并不是说什么都可知,认为世界不可知也不是什么都不可知,可知与不可知也是相互依存的,人只能是有所知,有所不知。知道什么说什么,不知道的别瞎说就是了。
  “道”就是“规律”,人类能说清楚一些规律,也有说不清的规律,永远都会有说得清和说不清的规律,永远会有困惑和疑难,永远也不可能统统厘清。

湖湘思者:
    奉劝一句,当你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事物时,千万不要同时又否定它,那样会贻笑大方的。
    说世界既可知又不可知、人既好又坏,是诡辩的典型案例。一种混乱的思维可以使人指鹿为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他没有标准没有规则,可以自相矛盾信口雌黄。说人同时存在好与坏两种属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为一个人任意给他人定罪开了绿灯,我国这几十年来反复无常的政治斗争就是这么进行的。
    人是矛盾的不错,矛盾的两面是阴和阳,不是相互对立的好与坏,好与坏是人们对某个人言行的一种主观认定,所以才不会变成绝对的好与坏。如果人类本质上具有好与坏两种属性,那种好与坏便成了绝对的好与坏。为什么有人会将某个人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呢?就是他认定对方具有绝对的坏的属性。正是这种认识方法才使希特勒残忍杀害犹太人、斯大林无情清洗本国的同胞。
    哲学上讨论的世界的可知性并非像你说的那样“人只能是有所知,有所不知。知道什么说什么,不知道的别瞎说”,肯定世界的可知性就意味着人类最终可以完完全全认识世界,意味着人类发现的所有真理都是永恒绝对正确的。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人会将自己的“知”当成绝对真理,容不得半点批评,或者迷信某个规则、某条定义,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认为世界既可知又不可知的人则会因为自相矛盾的思维而陷入诡辩的泥坑。

@dai20041 :
    也奉劝你一句吧,不是一提“辩证”就得是“唯物”,辩证唯物主义是诡辩,是扯淡,但二元论的阴阳说使用的“阴阳辩证法”就是完全符合实际的。一见到“辩证”就以为是“唯物”才会贻笑大方。
  世界既有可知的部分,又有不可知的部分,这是事实,不是诡辩。比如你可以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存在,但你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生命体存在吗?人当然有好坏、善恶、生死这些一对儿、一对儿的属性,人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有生也有死,这怎么就成了“任意给他人定罪开了绿灯”了?
  好与坏是并存的“一对儿”,不存在纯粹的好人和坏人,所以“将某个人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正是“一元论”“唯”出来的,也是希特勒、斯大林“一元论”的思维方式。
  你的哲学还是“一元论”的哲学,这种哲学才会认为可知就是统统可知,不可知就是统统不可知,这才会把自己的“知”当成绝对真理,容不得半点批评,或者迷信某个规则、某条定义,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陷入绝对化和极端化的泥坑!

湖湘思者:
    随随便便给他人的思想贴标签是思想贫乏的表现,同时也是思想武断的表现。在人类尚未对物质进行准确定义的时候,针对世界本源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对真正进行哲学探索的人来说,怎样厘清人类的精神世界才是关键。我们可以对直观到的物质世界作出各种各样的解说,但是无论哪一种解说都不能完全揭晓物质世界的奥秘。面对自然,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承认这一点是哲学探索的基础。
    “世界既有可知的部分,又有不可知的部分,这是事实,不是诡辩”但是你说的可知和不可知是分裂的,我说的不可知正是指你那些“可知的部分”。因为你所谓的可知是绝对的可知,换句话说你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毋庸置疑的绝对真理(即客观真理),而我说的知识都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人类对世界所有的认知都隐含着不可知的成分。
    你说得对,“辨证”和“唯物”不是同一个东西,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却只能是同一个东西。我们讨论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这一点是不会错的。把“好与坏”“善与恶”当成人本身具有的属性,就是这种思想方法错误的起点,因为把矛盾——阴阳对立起来了,把他人的评判和事物本身的属性等同起来了。如果善恶是人本身具有的属性,那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成了谬误。是人便具有人性,人性却并非善恶可以涵盖的,人性的内在矛盾最终导致那个人的言行产生了偏差,而善恶是人们依据当时的情景予以认定的。
19楼
这样的辩论十分有益,何妨多多进行。
2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angtian[/u]发表的内容:[/b]

[/QUOTE]
很高兴你喜欢这类讨论,那我就陆续发出来吧。谢谢你的鼓励!
21楼
 @dai20041 :
     无论你对“物质”如何定义,只要你宣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物质”存在而没有“非物质”与“物质”同在,那么你定义的这种所谓“物质”就仅仅能够作为一个“名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在你的意识之外就根本不存在。你所谓“不能完全揭晓物质世界的奥秘。”当中的“物质世界”在你的意识之外根本就不存在。
  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才“有所知有所不知”。比如:你可以知道你是你母亲生的,但不可能知道你母亲做过的每一件事,难道你是你母亲生的不是毋庸置疑的?还隐含着什么不可知的成分?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既然“唯物”,认为一切皆物质,没有非物质,那还辩什么证?无论怎么辩证都是同一个“物质性”,哪里还会有什么“矛盾”?只能是因为是非并存、好坏并存、善恶并存,才有辩证可言,辩是阴、证是阳,也才能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全面地认识事物。所谓“对立”仅仅是“并立”当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普遍的情况下,阴阳、男女仅仅是并立、依存的关系,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对立”。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过是佛教劝人抑恶扬善的一种说辞,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要放下屠刀,他本性中的恶就消失了。所谓只有善而没有不善的“佛”只能是人意识中的幻想,在意识之外是不存在的。
  人性当然并非善恶可以涵盖的,人性当中还有理性、感性,食性、色性。等等、等等。但是人性当中只要有“善”存在,就一定有“恶”与“善”并存,除非什么都没有,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有”就是“是非并存”,善恶并存,一对儿一对儿的存在。

湖湘思者:
    人类解释的物质毫无疑义都是意识的产物,只有那些人类意识达不到的地方才谈得上完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既然如此对于人类而言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无论是唯物论者眼中的“物质”还是你假设的“非物质”皆如此。所以我们谈论的只能是人类认识所及的,也就是当直观到某物体时我们的认识是否能完完全全与直观对象一致的问题,而并非像你说的是人类意识之外的东西。
    你所谓的可知与不可知是两个问题,我的可知与不可知是同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立在同一起点上才能继续辩论下去。例如你说“人类只能认识地球上的事物,地球以外星球上的事物根本不可知”,我自然无话可说。如果你反驳我下面这些话:“即使地球上那些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人类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人类所有的‘知’都隐含了‘不知’,人类所有的真理都是蹩脚的”,这样我们的讨论才能进行下去。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善还是恶?如果不首先弄清人性是什么,人性善恶的争论就统统是废话。但是对人性的认识也和对物质的认识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类即使对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自身的认识也是残缺不全的。
    你虽然极力反对辩证唯物主义,但是你对善恶的认识却是典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模式。你将一切都对立起来,甚至将物质与非物质也对立起来,这样只会使自己的思维愈加混乱。对立是人为,大自然和谐而统一,人类唯有顺应自然亲近自然才是唯一的出路。

@dai20041 :
    你现在还是陷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陷阱之中。我说的是“并立依存”规律,是“是非并存”、“善恶并存”、“男女并存”、“生死并存”“可知与不可知并存”总之是多元并存,异性并存,这就是存在的规律。我和你不是立在同一个起点上,你是两脚立在一个点上,我是两脚分别立在两个不同个性的点上,所以我比你立得稳。至于能不能继续讨论下去,那就看你还想不想继续讨论了。
  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理性,或说是“讲理性”。不讲理就不是人性的表现了。善恶是并存的,并立的,人和大自然也是并立的,其中虽然也有“对立”的部分,但那时特殊情况,普遍情况是相互依存。人和自然有亲近,也有彼此伤害的时候,该亲近的时候亲近,该抗争的时候抗争,才是正确的出路。

湖湘思者:
    “我是两脚分别立在两个不同个性的点上,所以我比你立得稳”!可你知道吗?那所谓的两个点是你虚构出来的,而虚构的立脚点是站不稳的,轻轻一推就会倒。“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解释是: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你却将阴阳两极(矛盾之两面)当成了可以站立的实有的东西!
    另外,你既说“是非并存”“善恶并存”,接着又说“总之是多元并存”,这可说不通。“三人为众”三个以上才能称多,你必须再举出一样东西来才可称“多元并存”。
    关于人性,很高兴你没有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社会性和阶级性来解释,但你用理性来解释仍然很偏颇。理性是过去的解释,传统宗教人士说人有神性和兽性,神性即人性,也叫理性;他们把兽性界定为需要抑制与克服的人的本能。我以为人性只能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才说得清楚。例如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等等。在今天,简单地用一句话来界定人性已经不合时宜,理性、情感、本能、意识与潜意识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认为“善与恶”是人的本性,而人性由“善与恶”彼此对立的两级组成,这样自然而然会将人的本质分成好与坏,阶级斗争理论于是便产生了。人类对人性的研究最新成果指向人的本能、需要、欲望……这些东西不分善恶人人均等,而阴阳——矛盾隐含其中,当一个人阴阳失调时,他会显现恶的品性,阴阳平衡时则为善。善恶的变化本质上是阴阳——矛盾的变化。换一种说法就是当人的需要和欲望走向极端时,人便会呈现恶的品性,无论是太强还是太弱,无论那人是圣人还是凡人,统统逃脱不了这一变化规律。只有这样解释人性我们才会避免将善恶绝对化,将他人当成十恶不赦的天生坏人和不共戴天的永恒敌人,从而避免陷入阶级斗争的泥坑,或者走极端成为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
22楼
你确实是一位教我敬佩的思者,你的思考有益于民族。中国从来缺少思想家。
2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angtian[/u]发表的内容:[/b]

[/QUOTE]
的确如此,数十年的文化封锁,使我们广袤的国土成了一片文化荒漠,在这个没有思想家的时代,我甘当一名默默无闻的思者。如果我肤浅的思考能为未来的思想家些许启迪,我就心满意足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