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丰盈神女峰,诗情喷薄半瞧人--读半瞧新诗有感

楼主
意象丰盈神女峰,诗情喷薄半瞧人--读半瞧新诗有感
意象丰盈神女峰,诗情喷薄半瞧人--读半瞧新诗有感

作者 风中秋叶

 

         有一段时间不见半瞧先生来美华上帖了,如今以一首《神女峰》揭开了缥缈神奇的面纱,更让我惊奇诗人新奇、丰盈的诗心和意象。

         有诗心的人,常有出人意外的感觉,石头可以出神话,神话里面有石头,而且是活的石头!“它穿戴巫云楚风,目光在九歌里潋滟”让人伴她“静听猿啼涛啸,幽思山色空蒙”。这九歌的人在水里,还是石头里?我看还是在诗人的心里。

         有诗意的人,总有无限的想象,让诗意在宇宙驰骋,“绝望中的守望,山鬼出落为神女”,那是“狂野后的安祥”何其出脱!这样的变换,不是平庸的交替,而是心智的凝练。试想,一个“绝望”,生出另一个“守望”;一只“山鬼”,脱变成另一个“神女”;由“狂野”之态转作“安详”意念,焉是凭空可以生造? 那是诗人塑造美丽的心志历练,是激烈转化为平静的心智写照。

         有诗趣的人,总是富于想象的,其夸张就是源于诗人不落俗套的想象:“峡谷装不下的故事,早已撞破夔门”嗨!这句“故事撞破夔门”,端的好夸张!还有:“屈原心痛,才冒失投江打捞”,这“打捞”何等新奇的想象?打捞的故事么?还是九歌?“诗人至今未归”那又如何?纤夫悲怆的号子正好拽回“翻江倒海的端阳”。敢于想象才有夸张,夸张源于诗人心内喷薄的豪情,涌出来的想象竟也翻腾起端阳,令我不禁抚掌!
 
        “神女驻足岸边,酒溅裙摆飘香,她送走李白的轻舟,又注目我的沉吟,莫非与她对视,竟然使我失明?——看不见世俗风景,可欣赏神鬼的美丽”读这样一段美丽、深沉的文字,我不仅仅看到美丽的神女在江边的动态:江水,如酒溅起,飘香;神女,临江送目,赏李白轻舟……自是美得动人,唯我更透视了诗人本身不能真正目睹神女的内在痛苦,“沉吟”、“对视”、“失明”,是深度联想,是意兴关联,我不想看作简单的偶合! 所幸,半瞧先生在大半“失明”的日月里练就了诗意的通融,把痛苦的无视,升华作心灵的阅读,把“世俗”拨到脚边,“神鬼”也怡然生出美丽,这便是作者的智慧了。

          好的诗,常是诗情喷涌的挥洒。读者在畅快淋漓的阅读中得到满足,无如沐浴了自天而降的洗礼。在屈子九歌里读出中国端阳,我此刻双手合十,祈愿神女有幸,诗界有幸,半瞧有幸,因为诗是有灵魂相接的。

风中秋叶写于屏前
5-23-2011

神女峰
作者:半瞧

不知是石头长成神话
还是神话变成石头?
它穿戴巫云楚风
目光在九歌里潋滟
我静听猿啼涛啸
幽思随山色空蒙
 
绝望中的守望
山鬼出落为神女
狂野后的安祥
迷茫让爱情古老
峡谷装不下的故事
早已撞破夔门
是否令屈原心痛
才冒失投江打捞?

诗人至今未归
纤夫用悲怆的号子
只拽回几条龙船
  和翻江倒海的端阳
 
神女驻足岸边
酒溅裙摆飘香
她送走李白的轻舟
又注目我的沉吟
莫非与她对视
竟然使我失明?
——看不见世俗风景
    可欣赏神鬼的美丽


1楼
风中秋叶总版评《神女峰》非常深入,得益于他自己是位诗人。
2楼
与善壎兄同感,秋叶这一诗评,水平甚高,足以和半瞧之佳作匹配。
3楼
桃花潭水深千尺,秋叶酒香胜汪伦。
4楼
诗心相通,诗意相近,诗趣相笑,诗“情”水深。
5楼
好诗好评,很受教益!问好半瞧和秋叶二位诗人!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