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移民大半生(四)

6楼
在母亲离开后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难道我们都非得离开自己的母亲去流浪吗?如果有来生,我祈望,我和我妈都能守着自己母亲,就在家呆着,哪也不走。纵然这世界亦然是个大村子,我们也要选择朝夕相伴!

这是个人的选择,也许只有到老了,我们才能了解。感动!
7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angtian[/u]发表的内容:[/b]

[/QUOTE]
全部发完了,我也就送了一口气。
荒田先生一路跟进鼓励让我很是放松了。开始有些紧张,不知这样的家庭琐事可能端出来?但写出来了,放到这里了,心里舒服很多,也算是对母亲的一种念想吧。
8楼
当妈不易,日本女人在中国当妈,养那么些儿女在毛时代中国,简直难以想象,不知凛子的母亲是有怎样的对丈夫对儿女的爱和怎样的坚韧?完全是人间奇迹。

中国人在那些年里遭到过多少身蹂躏和心煎熬,真是謦竹难书。我曾说过:没有那些二0后三0后父母的的坚韧,就没有我们。感谢凛子写给我们这样一个让人对起人品的高尚,情感赤诚的母亲。

我也有一个一生艰难,历尽熬煎把我养大的妈,现在快九十了,但孤老少助,每每想起,便肝肠寸断,心如针刺。天各一方,无力尽孝。

走过千山万水,走过半世人生,我对我们过去所从时代里赋予的苦难,常欲言又止。过去和今天都说不明白,朝前看能看着什么?

谢谢凛子,给了我联想。人不能忘从哪里来,怎么长这么大。母亲的爱和母亲的坚韧,这是人间的最崇高。真的无私。人多些无私,生命就多些意义。

9楼
“母亲的移民大半生”,我一次copy四章,放大成20号字通看。平实的语言,熟悉的历史,不时让我共鸣、动容。

对父母的怀念,要到自己有儿女了,也老了,才会有深切的感受。“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多年以后我自己也移了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替她去想。”

“但我说实话,就像是对空气没有记忆一样,我拼命想也想不起在母亲怀里被抱着的感觉。我只知道肚子饿了找妈,口渴了找妈,冷了找妈,热了找妈;早上起床要穿的衣服就放在床头,放学回家饭菜已摆在桌上,无论从哪回来了,一进门就妈呀妈的大喊,直到看见妈了,才放心地走开,天塌了也不怕了。”这就是咱妈,这就是咱自己。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壮丽人生的教育,鄙视碌碌无为的人生不知是不是从那时起我就有一句话一直憋在我的心里,却从来没敢问过。我非常地想知道母亲这一辈子觉得自己幸福吗?”我也是如此,崇尚壮丽,鄙视无为,最后也没问过妈妈,“这一辈子觉得自己幸福吗?”

“只能通过电话,说今天好一点了,吃了点东西,于是悬着的心放下一点点,明天又说不行了,腿又痛了,心又一下子揪了起来。”我妈晚年我还在她身边。我至今后悔有一次半夜送她急诊,她在急救室的诊床上用便盆,我只是给她找了硬梆梆的处方纸作手纸,妈妈说太硬了。我没有尽心再给她找了。

寸草春晖,说说容易,体会也不难,真正感受是到自己有儿女,也老了。

谢谢凛子!让八零、九零后的人读读,别只会说“我爸是李刚”。

10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11楼
“她也许会自问,难道当初的决定真是对的吗?如果当年不跟着丈夫离开,或者说说服丈夫不回国,自己一家人不是也能拥有这样的生活嘛,甚至更好!因为她对父亲的能力从来不怀疑。或者,母亲会动摇,让自己留下来。这里有自己的亲人手足,自己熟悉的生活,洁净方便的厨房卫生间,新鲜的空气,可口的食物……。母亲一定能找出一千个理由留下来,而且也完全有条件留下来。然而,最后母亲还是回到了中国。”

这些想法,虽然凛子的母亲没有说,但都是可能的。从描写上,她似乎是一个内向单纯、少言寡语的人。但是就像文章结尾说的:人生不能重来,一旦选择了,就没有回头了。同感这样的感慨。

能够在政治上淡漠,在人格上保持纯洁,因为天性,是因为社会地位,但和她是一个外国人也不无关系。对于中国人,中国的政治和人际关系,她始终是隔膜的吧?这也是她的福气的一方面吧。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