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劝戒酒歌》

18楼
大气慨然的诗风--读小土豆的诗作
事能择取中庸道,
俯能对地仰对天。
太白爱酒不乱酒,
方可天子呼来不上船!

这几句实在脍炙人口!读起来都倍感气势轩昂!
19楼
大赏妙作!说到我心里去了。再读一次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更觉有趣有味!
20楼
朋友传来一篇戴永夏先生的文章, 内容是有关『碧筒饮』(荷叶杯)的, 十分有趣,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古人嗜酒,也发明了许多饮酒方法,其中「碧筒饮」就是比较有趣的一种。
唐代诗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说:魏晋时期(约公元二四五年左右),每到炎夏盛暑,齐郡刺史郑悫便常跟幕僚们一起,来到济南北郊的大明湖畔避暑游玩。当时的大明湖叫莲子湖,湖中莲叶田田,荷花争艳。他们玩到尽兴时,常割下湖中带茎的荷叶,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茎相通。然后在大荷叶中贮满白酒,再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轮流从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即所谓「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这种浪漫的饮酒方式,人们称之为「碧筒饮」;而用来盛酒的荷叶,则叫「荷杯」、「荷盏」、「荷叶杯」、「碧筒杯」等。这些荷叶杯有的也用金、银或玉仿制,成为价格昂贵的酒杯精品。
「碧筒饮」始于魏晋,盛于唐宋。唐人赵璘在《因话录》中写道:「靖安李少师……善饮酒。暑月临水,以荷为杯,满酌密系,持近人口,以箸刺之,不尽则重饮」。文中说,宰相李宗闵善饮酒。暑天,他与宾僚在水边饮宴时,将盛满美酒的荷叶系紧,然后放在嘴边,用筷子刺孔饮之。如果一口喝不完,则要重饮一次……一些文人雅士也竞相效法,并留下了不少吟咏「荷叶杯」和「碧筒饮」的诗句,如白居易的「疏索柳花怨,寂寞荷叶杯」;戴叔伦的「茶烹松火红,酒吸荷叶绿」等,都谈到个中滋味。
在宋代,这种「碧筒饮」似乎更为普遍。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将用荷叶饮酒称之为「碧筒酒」,以为「暑月泛舟,风熏日炽,畅饮碧筒,真佳适也」。大诗人苏东坡,对此道更是情有独锺。他不但在杭州做官时常邀集朋友作「碧筒饮」,而且被贬谪到广东海南时,也把此风带了过去,使得向有吃「荷叶饭」风俗的广东人,又增加了一种「荷叶酒」。他还把自己的体会写进诗中,留下了「碧筒既作象鼻弯,白酒犹带荷心苦」的佳句。据说后来他穷得连家里的酒器都出卖了,唯独一件酒器没有卖,那就是象征文士风流的「荷叶杯」。
由于文人雅士的雅好和倡导,「碧筒饮」也很快传至民间。据《浙江志?杭州府》记载,在宋代,杭州人每到阴历七月,多倾城到西湖边纳凉。此时正值荷花盛开,荷叶田田。人们掐取荷叶装酒,在直通空茎的柄心穿孔,将茎弯成象鼻状,口吸而饮之,边饮边放舟到蒲柳深处,月升时始还。明人邵亨贞在《洲滨见荷花》一诗中赞道:「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极富诗情画意。
荷杯饮酒,别有风味。荷叶清香昧苦,荷杯盛酒自然也带荷叶本色的苦味。根据中医养生观点,夏天多吃苦味食物,有燥湿泻火、利尿调肾之功效。因此夏天用荷杯饮酒,不但是美的享受,还有保健作用。


21楼
好诗,赞赏中庸之道!太白爱酒不乱酒,深得饮酒真谛。击节商之。
22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23楼
哈哈,昨天我写了一首歪诗,不慎发了出来,正在郁闷,又挨了小红一枪!时运不好啊。呵呵
——老石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