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郎咸平到河南作报告真的是“狼”来了吗?

楼主
[原创]郎咸平到河南作报告真的是“狼”来了吗?
郎咸平到河南作报告真的是“狼”来了吗?

徐爱民

  2005年12月10日、11日郎咸平在河南郑州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演讲,内容涉及国企改革、股改、医改、教改以及金融改革等等,他在进行一连串猛批的同时,声称“中国改革开放25年,走到今天我看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惊人之语一出,顷刻间引起舆论哗然,大多数老百姓击节叫好,认为是郎咸平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也有少数人愤愤然,认为这是“狼”来了,来了一匹否定改革的“狼”,更有人挺身而出,大呼要为郎咸平“洗脑”来次“再洗脑”。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郎咸平“改革基本不成功”的论调真的是十恶不赦、冒天下之大不韪吗?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些人看得那么严重。
  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改革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就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郎咸平指出来了,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谁说出了存在的问题,谁就是在破坏大好形势,谁就是在反对改革开放,这样的论调只能闭塞言论,也是一种“左倾”的流弊。说形势大好就是拥护改革,说存在问题就是反对改革,这种观点在逻辑上就有问题。毛主席当时谈到成绩和问题,说过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用在现在老百姓也不会反对。但是,那“一个指头”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忽视了,就会讳疾忌医、粉饰太平,必将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关于中国改革的终极目标,邓小平同志早已有精辟的论述,他说:“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才是中国改革的终极目标。现在,党中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根本目的还在于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时下我国的贫富分化状况,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望尘莫及,能让老百姓不怀疑改革偏离了终极目标吗?当然,那些强势群体的生活年年锦上添花,但是那些下岗工人确实没有过去过得殷实,那些因为城市建设而占用了耕地沦为无业者的农民也没有过去过得滋润。GDP是在快步提升,但是在此掩盖下的贫困绝对不会因为GDP的增长而有所改变。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调整了收入分配政策,特别是免除了农业税,还加大了再就业工作力度,对房价和医疗、教育收费进行了规范,这些都是在反思以往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的,如果以往的改革是完全成功的,那么为啥还要作调整呢?
  提起改革,任何经济学者都不能回避公平与效率问题。在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很多时候处于跷跷板的状态,强调了公平就会影响效率,强调了效率就会丧失公平。让人充分就业,就会造成消极怠工;让一部分人待岗,就会造成贫富分化;让人们收入拉平,公平倒是维护了,效率就会受影响;让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了,公平就无法保证了。是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是经济学者两大流派争执不下的问题。在老百姓看来,如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得不到公平的福祉,这样的效率他们宁可不要。这也是资源价格调整、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之所以让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根本原因所在。
  民意有时候会受到蛊惑和误导,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民意还是能够反映出实际情况的。提起改革开放之前、建国后的30来年,很多经济学者都认为那个时候“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是毫无建树的”,其实那个时候也同样是“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两弹一星”就是那个时候研制成功的,还有很多自主技术都是那个时期奠定基础的。抹煞这一现实,就等于否定我们父辈和祖辈的辛勤汗水。如果说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夜之间带来的,大多数老百姓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形势只要好,老百姓只要满意,有人跳出了喊几声反对的话也会波澜不惊。问题存在,老百姓不满意,即使不让人说话,但是老百姓的积怨只会越积越深。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与其在那里躲躲闪闪、支支吾吾,倒不如让大家畅所欲言,好好地反思问题,进而共同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人说郎咸平只会骂骂咧咧,从来没有开出什么“药方”来,其实开不出“药方”照样可以当化验诊断的“好大夫”,终究要比那些对病人还称健康得很的“大夫”良心好得多。由此观之,郎咸平到河南作报告,并不是“狼”来了。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同样道理让人说话中原崛起垮不下去。对此大惊失色的人大不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成绩郎咸平说不跑,问题不说才是不得了的。

456750
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徐爱民
[em60]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859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