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评] 刘希涛情诗两首赏析

楼主
[诗歌、诗评] 刘希涛情诗两首赏析
                             刘希涛情诗两首赏析
   
    爱情的魅力是无穷的,历来都受到人们的狂热追崇,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们更是争相歌之赞之。她令人憧憬和陶醉的身影,诱惑了一代又一代彼此爱慕的男女,繁衍出亿万个家庭的天伦之乐。
    素有“钢铁诗人”之称的刘希涛,年至花甲竟柔情倍增,他的爱情诗不仅情景交融,且饱含数十年人世沧桑之哲理,读来令人咀嚼回味。俗话说:“姜是老的辣”,我以为对中老年夫妻而言,爱情的作用与“姜”颇有相似之处——夫妻之间偶感“风寒”时,来一碗小葱麻油姜汤“舒解”一下,情调便会和好如初。生活中遇到什么沟沟坎坎,一时被愁困难住,姜汤又能教你提起精神来沉稳应对。倘若感到劳累疲惫,或者身心受到意外伤害亟待营养调补,鸡汤自然是恢复元气之首选;可假如这鸡汤里少了生姜,那隐隐的腥气和膻味,任你佐料放遍也无法除尽。生姜,辣过之后是余香,是老夫老妻们平凡日子里不可或缺的镇家之宝!

                             比喻到位  满盘皆活

    短诗《关于爱情》只有4小节15行,可是它的蕴涵却包容了数千年人类爱情的主体要旨。
    诗的头一节开宗明义,诗人选取了“深深的古井”这一形象给爱情定位,这个令满盘皆活的“诗眼”,既生动贴切又朴实具体,堪称神来之笔,同时也为诗的结尾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第二节,作者出场了,没有感慨也没有议论,只是怀着一腔敬畏“凝视”和“倾听”。因为他深知这口“古井”的容量:静静的井水饱融了悲欢离合,沉稳的心声浓缩着百折不回。
    第三节可看作诗人的“顿悟”,但他借助古井的拟人化表达,把抽象的需求(情欲)变成了妇孺皆知的感受(饥渴),完成了由虚到实的通感转换,也完成了对爱情一词所作的精辟而令人折服的引申。
    末节是第三节的延续,更是全诗的“谜底”——把“饥渴”搓成“长绳”,为的是用“吊桶” 去古井里“汲水”。尽管作者在揭晓谜底的同时,又留下了“吊桶”这一新的悬念,但读者心里此时已经明白:寻找吊桶和汲水的过程,便是青年男女相识相恋相知相爱、海誓山盟无怨无悔,共同品味生命精华的甜蜜时光。

附《关于爱情》——

一个古老的话题
犹如一口
深深的古井

我趴在井口
凝视静静的井水
倾听古井的心声

古井告诉我
它永远记着
  人类的饥渴
所以才有
  永恒的生命

于是,我把这句话
搓成长绳
开始寻找
那汲水的吊桶

                                   爱情华尔兹

    希涛兄有本诗集取名《爱情恰恰》,我这篇小文的题目是“爱情华尔兹”,虽然我不会跳舞,可我知道“华尔兹”是以节奏轻松明快,旋律柔顺流畅的快三步而著称。这首14行小诗《诗人醉了》的意境就是如此,只需一个“醉”字便能概括:人醉、景醉、情醉,乃至三者互醉,醉得分不清彼此——有如与心上人共旋情曲并茂的华尔兹舞步,令所有观者和舞者一同陶醉在美景恋情之中。
    起句“诗人醉了”中的“诗人”,并无具体所指,诗人和失落的“横笛”均为虚拟。然而,这支无形的“横笛”,却被“托起它”的湖水吹出了可感、可触、可爱的桃花、美人,还有婀娜的柳丝。接下来,作者再借吹笛的湖水,又虚拟出水似的笛声、气息如兰的女子,而且将吹笛的湖连同湖畔的山以及山上的树,全都拢进了“柔媚”的怀抱。
    写到这里,可以说诗的“华尔兹”舞步已经完成了旋律的轮回,短短11行文字,竟然流畅地“旋”出了横笛、湖水、桃花、美人(女子)、山、树等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而且整体结构协调自然。以一首短诗而言,如果就此结束也未尝不可,但精于抒情的希涛兄当然不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他要趁势“一醉到底”!
    末节3行,异峰突起,在轻快的节奏中舞出一个优美的旋转:“……我在她目光中栖息/犹如一只水鸟/在湖面上轻盈”。这里的“她”是谁?是水似的笛声?湖水吹出的美人?还是气息如兰的女子?不不,都不是,诗人心中的“她”,只能是与自己甘苦与共、相濡以沫的老伴。尽管眼前的“她”已是华发两鬓、皱纹密布,但珍藏在诗人灵魂深处的爱人,永远都如初恋般美丽。
    从第一节的“醉”到第二节的“柔媚”,再到第三节的“轻盈”,三个渐次递进的形容词,相互间既吻合又映衬,成为贯穿“华尔兹”全曲节奏的亮点。

附《诗人醉了》——

诗人醉了
失落了一支横笛
湖水托起它
吹出桃花
吹出美人
吹出婀娜的柳丝

水似的笛声
水样的女子
气息如兰
瞬间便柔媚了
那湖那山那树

这时,我在她目光中栖息
犹如一只水鸟
在湖面上轻盈
1楼
好文章,好诗歌!拜读,欢迎常来常往。
2楼
谢大雪评阅。咱俩是一个部队的,你看——大雪……冷……不是吗?原来是一家人啊!
3楼
当然,欣赏力的诗评,更欣赏力的力作!好,我们就是兄弟了!握手!
4楼
多谢多谢,我终于来这里归队了。
还望不吝挑刺。
5楼
欣赏也参与品评,仁兄的理论也了得,希望多多品评大家的作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