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培笔下母亲的身影

楼主
张石培笔下母亲的身影
张石培笔下母亲的身影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059.jpg[/imga]

张石培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画家,可是在1970年代却以油画知名全国。有趣的是,他身为油画家却不喜欢画西方绘画中最热门的裸女题材。遑论文革的年代,即使在其后数十年间,画家都没有涉及这个领域,这当然不是因为这是艺术的禁地不能画,是因为什么呢?这只有画家本人才能回答了。

但是,在张石培先生的绘画作品中并不缺乏女性的形象。相反,无论在他大幅作品中的点景人物,还是小品中的主体人物,随处都可见妇女的身影。他画的妇女形象,大多数是以一个母亲的形象出现的;而伴随母亲的形象,总有孩子的身影围绕在身边。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305.jpg[/imga]

在他的《两兄弟》里,张老师描绘了一个母亲背着孩子操持家务的形象。身旁两个光着屁股的调皮孩子在戏耍,还有他们忠实的玩伴:小狗。这一个乡村惯见的小景一下子把读者吸引住了,你自然立刻就被拉进这个充满情趣的环境中,你仿佛听得见孩子的喧闹和母亲充满爱意的呵斥声,你会立刻回忆起自己遥远的童年时代。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207.jpg[/imga]

在他的其他作品如《辛勤的杨箕村妇女》、《大排挡》、《乖乖快点行啦》、《高高兴兴食大鱼》、《乡村夏日》等等作品中,画家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乡村民俗的全景式图卷。母亲在为孩子洗澡、带着孩子学走路、煮饭、出田、逛街、洗衣服……种种活动,都离不开生活和生产,这就是一个母亲的身影。在这一幅幅生动的画幅中,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而他正是用这种感情去打动人,打动我们读者的。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73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806.jpg[/imga]

张石培先生笔下的国画人物通常不画五官,但这并不会给人不完整的感觉,在读者的想像下,人物的形象反而更加完美和丰满,这是读者参与创作的结果,成为张氏绘画的一个特色。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42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44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5/05/23/141503.jpg[/imga]


1楼
【张石培笔下母亲的身影】,如此精辟简练,感人肺腑!“冲井水凉”,现代人难得体会站在井台边整桶水从头淋到脚的痛快;“妈妈煮饭”,烧山草、禾杆、蔗叶、蔗头……,那种烟熏火燎,那种饭熟的噼啪声……;“高高兴兴”,一桌小孩欢呼雀跃……这些画面我们目知眼见,记忆犹新,因此更加感慨系之。
鄧治兄這一專列非常好!謝謝!
2楼
喜欢!学习!!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张石培笔下母亲的身影】,如此精辟简练,感人肺腑!“冲井水凉”,现代人难得体会站在井台边整桶水从头淋到脚的痛快;“妈妈煮饭”,烧山草、禾杆、蔗叶、蔗头……,那种烟熏火燎,那种饭熟的噼啪声……;“高高兴...[/QUOTE]

萧振兄的评论很动感情,我会转告画家张石培。谢谢!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芳定[/u]发表的内容:[/b]

喜欢!学习!![/QUOTE]

芳定兄,谢谢赏读!问好!
5楼
真好。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