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进“黄山洞”

楼主
[原创]走进“黄山洞”

                                    走進「黃山洞」
                                        蕭振

    走進「黃山洞」,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翠玉般的「黃山洞水庫」。輕車順著山腰環湖公路蜿蜒而走,極目四望,一條環湖公路像金鑲玉般鑲著水庫、山林,時而綿延,時而斗折。右邊山下不時變換著形狀各異、琉璃千傾的水面,有的像彎月,有的像飛鳥,有的像美女清秀的側臉…… 窄處一衣帶水,水碧山青;寬處豁然開朗,煙波浩渺。左邊山上不時陡峭嶙峋,層巒聳翠,綠水和青山一色,湖光和山色如畫,車漸行漸入,我感慨萬端……  
    回國探親,親戚和我說去「黃山洞」,我馬上問是不是六十年代轟動一時的學《毛著》先進單位,得到肯定答復後,頓時想起了那段歲月……
    我聽說「黃山洞」是在 1968 年,不久自己也下放到和「黃山洞」同屬一個博羅縣境的教學點,就近領教了當年轟動全國的「全家紅」和「黃山洞」。「全家紅」的演出看過不下數次,「黃山洞」事跡僅僅耳聞,但「政治學習」會上學習了無數次,因此讓我記住了當地幾位積極份子,也讓我腦海裏留下了「黃山洞」。
    1959 年建造「黃山洞水庫」遷移了「黃山洞村」1000 多村民,後來庫區又讓村民重返家園。房子拆了,田地荒了,山林砍了,道路淹了,學校沒了,他們學習大寨「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十年開出 2000 多畝田地,造林 1000 多畝, 評為「學毛著先進單位」,《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黃山洞是全國人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一面旗幟》,《北有大寨,南有黃山洞》。每天都有數百到數千的全國各地革命幹部、群眾和國際友人到「黃山洞」參觀學習,共約 80 萬人次。每天都有上百人專門做接待,三四十人煮飯。
    車子不慌不忙前行。我想象著當年村民沒有公路的艱辛,肩挑背扛,晴天一身泥塵,雨天一身泥濘,苦苦度日。阡陌交通制約了山村的發展。急轉彎處短促的聲聲喇叭不時打斷我的思緒。我問同車的三個人這條水泥路何時修建?2005 年 。車子駛到水庫的一端停在一條小溪旁 ,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在霧霾肆虐、污水橫流的今日,在注意養生的時候,如此景色怎不讓人賞心悅目,喜上眉梢?友人忙著找山坑螺 ,我找魚,可能來的人多了,找是找得到,很少。上車繼續走,三五成群的民房陸續迎面而來,有的殘垣斑駁,有的青磚碧瓦,更有嶄新的兩三層樓房拔地而起。斑駁處還依稀露出文革時期的標語口號,嶄新處白墻耀眼,有的旁邊還晾曬著張張簇新的被褥,親戚說是接待遊客的農家山莊,如今「黃山洞」的村民經商的、造林種果的、養蜂養雞的都熱火朝天。紅旗獵獵,夜半挑燈,敲鑼打鼓送「最高指示」,「鬥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忠於四無限」,一下恍如隔世。我腦海飄過昔日揮舞的「紅寶書」、激烈的「忠字舞」、飯前的「三句半」、人人熟記的「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相映著如今熱賣的「養生書」、開心的「廣場舞」、吃飯的「七分飽」、大家關註的貪腐、教育、醫療、房價、道德……,對比著眼下的「黃山洞」,兩個不同時期涇謂分明,鬥爭的哲學敗於以民為本的思想。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畢竟得民心。
    我們掠過幾間農家山莊,近中午時分七拐八拐找到當年出名的「學毛選積極分子」的農莊吃飯。面對田園和青山,兩個籃球場大的三層高的樓房連著單層敞開式餐廳,樓頂處橫著酒和山莊的廣告,大院門口兩旁各種一棵約兩尺高的羅漢松。四處渺無人影,只聞幾聲咯咯雞叫。和山外的喧囂比,和文革的熱潮比,這裏,此刻是世外桃源。友人進院子敲響大樓的鋁合金門,好一會,我們都以為屋裏沒人準備走了,結果出來一位個子高挑,膚色黝黑,雙目炯炯有神的漢子。他熱情地和我們寒暄,說不知道我們來,家裏就他一人。他引領我們到餐廳。偌大的餐廳,擺放了五六張十人的八成新的圓桌和配套的高背椅還覺得空空落落。餐廳三面分別疏落置放電熱消毒碗櫃、自動飲料售賣機、陳列櫃。漢子用電熱水壺燒水泡茶。民以食為天,先講的自然是肉菜。漢子從冰箱拿出一塊上好的土豬肉介紹,從屋外拿來一盤山坑螺展示,跟著帶我們穿過廚房到後院,在連接到山坡的林蔭處指著一群三黃雞說隨便挑。友人點了一只,漢子和友人夾手夾腳,前堵後截。 菜色決定四樣,蒸雞、炒螺、燜肉、油菜。親戚交帶一友人幫廚,我們余下三人駕車走到路盡頭小河拐彎處遊覽。回到農莊,幫廚的友人正在拔雞毛,漢子手拿鐵鉗剪山坑螺尾。我接過漢子鐵鉗剪。幾個人攀談熱烈,我感覺到氣氛不同了,估計是留下幫廚的友人透露了親戚的父親當年認識漢子。我和漢子提起文革的歲月,他簡略一兩句就說莫講它了。漢子做梅菜燜肉,我繼續站在鍋邊有一句沒一句和他搭訕,想知道多點他的事情,也想知道梅菜燜肉如何做 。
   「文革後你到哪裏?」我看他把一塊塊的豬肉攤平在沒有油的鍋裏乾煎。
   「在縣裏工作。」他邊說邊翻轉豬肉,讓兩面煎黃,專注度比談話大。
   「退休回來做農莊生意不錯吧?」
   「賺點閑錢,交交朋友。」他有條不紊地往鍋裏放豆醬、酒糟、香料,最後加水淹過豬肉說,「燜一下,我去菜田摘菜。」
    開飯的時候,漢子提來腰身粗的大瓶,裏面有半瓶橘紅色的液體,說是自己釀制的金櫻子酒。杯觥交錯,相談比我在鍋邊歡快多了。不說不知道,原來友人的大哥還是漢子的戰友。老部屬加老戰友,情投意合勝過同志加兄弟。一口燜肉一口金櫻子酒,一句同袍一句同澤,一腔熱血一顆紅心,我不知不覺吃了好多塊燜肉,抽上了漢子遞來的平常不抽的香煙。親戚和友人也一樣,酒不醉人人自醉,都沈浸在隆情厚誼裏。文革時候搞的「一對紅」天天對著交心,還沒有我們素昧平生的人偶一相見歡。
    酒足飯飽,我們一起收拾桌子。然後,親戚提議參觀客房。漢子帶著我們走入樓下的大廳,氣派地擺著幾張皮沙發,大大的電視,讓人賓至如歸,又帶我們一層層樓一間間房看。十間房,有雙人、單人、貴賓房,每間面積都很大,都有獨立洗手間,鋪蓋乾乾凈凈,舒舒服服。親戚說他就喜歡住鄉下這樣的地方。我這個慣住美國衛星城市的草民,敬畏石屎森林,自然支持,不過今天沒計劃住下。我們走到天臺,站在天臺觀賞「黃山洞」景色,感覺像是漂浮在綠海之中。
    握別時候到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合照,漢子堅持不收飯錢。四只手上下舞動相持幾個回合友人最後才把錢塞進漢子褲袋,末了,還問夠不夠?也許,漢子在爭搶中看到多少錢,也許根本就沒看,他最後兩只手給人家抓住不能動彈而妥協,還是說不好意思,沒說夠不夠。事實上,這次相聚已經不是金錢可以結算的了,友人問夠不夠,有客氣更有深情。
    漢子送我們上車,再三叮囑下次電話約好來吃山豬和蛇。直到車子開出很遠,才見他回轉。
    走進「黃山洞」,山村變化在意料中,意料外的是山村的巨變和人的不變與變。輕車原路而回,再走過「黃山洞水庫」,琉璃千傾的水我覺得更像似海的深情了。







拙文今昨兩天連載于《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em24][em28][em30]
1楼
萧振兄好文章!
一位游子,一回游览。一纸玑珠,一腔真情。
贵就贵在一个“真”字,怕就怕在一个“比”字,
上下古今,穿插坦然——
政治运动与经济工作,残酷斗争与大力发展,历史地看,还是后者好点。谢谢。

                                                                     文刀
                                                                 2015年12月29日

                                                              
2楼
附和文刀。沧桑感加入游记《走进“黄山洞”》,于是厚度大增,这就是老年的专利了。
3楼
萧大哥好文。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
4楼
听萧兄讲《北有大寨,南有黃山洞》的故事,看今日景象,有隔世之感。谢谢隹作!
5楼
好文,勾起对那段历史的回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