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30
    • 经验1167
    • 文章33
    • 注册2006-01-03
    部分内文:「贫穷」是什么?

    贫穷像女性。本身充满动感及能量,她的微妙在于多边、多角度。她的神秘在于善变和难以捉摸。一方面她是抽象的,另方面又是具体的。她源于社会误会和否定人权。她指社会的大众,排除小众的借口。她指丧失社会机会,也指当地的文化。
    贫穷的意思不单包括负面的人性的愚昧、自私、矛盾、残酷、拒绝和冷酷,亦含有正面的智慧、牺性、和谐、仁慈、接纳和热情等高尚情操。贫穷既是负面的剥夺(包括物质和感情的缺乏),也是正面的生活设计(包括接纳、适应和妥协)。由于人的潜能,可以透过逆境而得以发挥,所以她也是人类智慧的锻炼炉。

    虽然她被国际公认为社会问题,但能否消灭或减少,要视乎当地政府与人民对她的了解程度。她是一种社会现象,跟随市民的生活方式而改变。她是不死不灭的,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她的存在,所以只可减少,不能完全扑灭。若要减低,首先要将她的形态暴露,证实其存在,评估其范、构成其因素和元素,然后采取策略将她抵抗、减少或适应。

    贫穷触发危机感,危机感产生警觉性,有了警觉性,社会才有空间作出恰当的回应。她本身没有对与错,错就错在社会的体制和统治者的无知和无能。

    地球上最庞大和真实的调查研究就是:「安逸的富人不一定快乐,劳苦的穷人也不一定没有幸福,因为世上大部分的伟人,并非来自富足,乃是来自赤贫。」

    从韩农示威看「贫穷」

    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本港举办「世界贸易首长级会议」,千多名韩国农民来港示威。

    世贸以一种政策,向所有国家施行贸易保护与国内补助。「全球一体化」毋顾各国不同的文化和不同国产,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中的农业社会。韩国政府在世贸制度下,废除原有收购大米制,而开放到其他国家,引致本地人买外国米(大国的补贴制将米价压低)。韩农种出的大米白费,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农民自杀率不断上升。人有生存权,任何制度都不应带给人民严重伤害,全球体制更不应容许,有民族因此末落和牺牲。南韩农民不满世贸的示威,只是地球上的冰山一角,很多连旅费到各地表达意见的能力也没有,何堪家家户户束手待毙!

    农业是当地的文化,粮食是农民的血液,世贸剥夺人的文化和生命,合理与不合理的争论要待历史验证,但牺牲弱势民族不可继续,组织成员必须反醒和改革。当初说什么增加农业效益的谎言,经过十年的验证,把小国的多元化和自主贸易的农业体制解体。人类有生存权,国家有裁种权,如果丧失这两种权利,那便关乎一个农业国家的安全。南韩农民在这个非常时期,到本港向「世界贸易首长级会议」的自我表达,又何罪之有?世贸到目前为止,显然是制造不公平和贫穷。

    什么是「不公平」?

    在理论上,研究贫穷不应以穷人为一个特殊组别,而应以社会为一个整体。但现实中,我们有较多机会接近穷人,较少机会跟富人作近距离和长期的接触。因此,研究贫穷的本身,已存在不公平元素,所以所谓「不公平」要考虑多面的角度,不能以一视同仁的观点来解读。

    由于贫穷的特质是缺乏机会,有人说贫穷源于「不公平」,所以「不公平」就等于贫穷。这是无知的说法,因为「贫穷」与「不公平」的意念虽然互相纠缠,但概念独立。例如不少先进国家存在很多「不公平」事例,但人民依然可以自由地地参与社会活动。因此,与其说「不公平等于贫穷」,不如说「不公平是贫穷含意的一部分」。因为社会清除了不公平,贫穷依然存在。但减少不公平却有助于贫穷的暴露,从而找出对策回应。

    总括而言,「贫穷并非源于不公平而是源于社会误会」。共产主义的浪漫原是将社会公平化,但那些主义的社会,却出现最严峻的贫穷问题,成为支持者的最大讽刺。

    你是「穷人」吗?

    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是「穷人」,可从普及角度看。贫穷泛指「社会上某些人的生活过得不好,需要其他人帮助才能改善。」所以穷人是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的市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民痛失财富及家园,苦难成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经验。当全人类都处于相同困境时,贫穷并未构成社会问题。战后民生得以改善,社会经济逐渐好转,人人都以为贫穷不再,但英美大国相继在六十年代发现赤贫重现。七十年代的人民才开始明白,贫穷不一定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疏忽,和管治能力的不足,穷人只是代罪羔羊。

    他们又发现当社会进步时,政府和人民对贫穷理解的追求缓慢,甚至停顿下来。只有在经济和政治受到考验时,贫穷的脸孔才吸引他们。更重要的是,穷人的亲身经历,原本就是开启贫穷世界的钥匙,也是决定社会政策方向的凭据,却为世人所漠视。

    由于贫穷二字的普及牲,人民在耳濡目染下都以为对她非常熟识。但认识的只是她的表皮,而不是内里。一般人对她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感,以为不去理会她便可远离她。事实上,她的渗透性可以覆盖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只要是社会一分子,不论贫与富,没有人能够逃避她的影响力,例如社会上长期失业的人愈多,富人愈感到不安全。

    本港对贫穷的认知还是十分保守。十多年前发达国家的定义,依然适用今日的香港:「贫穷是物质、社交或情感的缺乏。它指花在食物、燃料和衣物上的开支比一般人低……它夺走了很多社会机会,拿走了营造前途的工具,失去了医治疾病和接受正统教育的机会……」各门各派的学者都说自己的一套最正确,这只不过根据个人的逻辑和推理而矣。其实社会政策是一种假设,它假定社区上所有人都同意这样做。但世上并没有一个单一、正确、科学,和全人类都认同的贫穷定义,每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只能根据当地的文化,而作出厘定贫穷的方法。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344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