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七
七、美华盛菀
英仲六十五岁退休後太太建议他写写文章。他记得他的处女作是三十多年前在越秀山游泳场冬泳时候交给也是冬泳爱好者的羊城晚报一位编辑,结果没有登载。三十多年后,英仲侨居他乡,家乡和中国文化就是他從心头到脑海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的水。正如他说,「家乡的闸门一打开﹐汹涌澎湃的思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铺天盖地﹑一泻万里﹐在浅滩带起了凡人小事﹑油盐酱醋﹐流到深渊﹐捲起层层歷史的积淀﹐宗枝奕叶﹑千秋功罪。一片汪洋中﹐也可以把美好的引流过来﹐不开心的分洪过去。浩浩荡荡中﹐家乡奔流到脑海﹐脑海是家乡的归宿。」
因为这水,英仲策划过中文报刊;工作之余,他笔耕不断,都是一份乡情、中国文化情、文学之情。他的作品不断见诸当地中文报刊杂志。后来,英仲应朋友邀到美华文学(meihuausa.com),说“随心、随缘、随意、随便,参玩而已。”他戏谑是“四随一参”,再看了几个星期的美华文学,觉得帖子有一定水平,跟帖大都态度平和,与人为善,遂注册加入。
网络文学的一个新人,往往容易受冷落,在美华英仲却感觉不到。用总版主刘荒田先生的话说,客人来了有人端茶。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平等交流,互敬互让,用的是中国字,表的是中国情,谈得是文学情结。英仲陆续贴上好些文章,也用心跟文友的帖子,很少敷衍了事,逐渐得到些文友的认可。他也逐渐发现这里人才济济, 有散文家、有诗人、小说家、画家、书法家等等。这里诗文触机成文、意蕴高存、妙语连珠;画是无言之诗;书法为无声音乐。这里还有卡拉OK,女声独唱和男声小组唱的余音能绕梁三日。而动画高手,在这里也不时贴出一帧帧精美制作,或教化、或恭贺、或抒情。美华文学的文友更来自五湖四海,有中国大陆的、港澳台的、美国的、加拿大的、英国的、澳大利亚的、新加坡的…… 中国文化加上各国地域文化,让美华文学这个百花园美不胜收。
虚拟的网络文学只是显示在屏幕上,美华文学既在屏幕也在文友心里、真实生活里。美华文学举办过三次文友聚会,第一次在中国的佛山,第二和第三次均在广州的芳村。英仲参加了第三次的聚会。
时间是二零零九年11月28日,天老爷欢喜了,广州小雪前实实在在以摄氏6度冷了两周,接下来又着着实实以摄氏24度热了两周。28号前后三天,还24小时满天阴霾。美华盛菀盛事, 28号上午11点就在如此气象中、天欢人笑中举行。
美华缘,香车亲朋赴会
英仲回国忙东忙西,一直没机会上网。一天拜访树立先生, 才知道28日美华聚会,遂在网上报名。以后几天,他虽然没上网,但几乎每天与树立先生通电话,注意动态。27日和荒田先生、夏日微风落实人数,半个老乡夏日微风还热情提出驾车接送,只是英仲已借车子,心领盛情。
紧赶慢赶,28日上午11点10分,英仲推开了芳村盛菀酒家405的门。
文友聚,相见欢笑生辉
门一推开,目光一扫,前面拾级而上是铺著红地毯、比半个篮球场大的厅堂。沿墙一式高挑窗户,窗内的淡绿薄纱帘子和窗外的翠竹相映成趣。偌大的厅堂摆了两席,鹅黄的桌布和椅套,深红的餐巾,雪白的餐具气派又高雅,只是无人落座。此时,发现门旁右边休息室围坐五、六人,站起来的人里,一高瘦个子、双眼炯炯有神的英仲认出是陈老师陈善壎,因为见过他的照片。其他人蒙陈老师介绍,依次是南亭夫妇、云云师祖、冰云、何茵夫妇。
南亭先生国字口脸,艺术家和憨厚人集一身;南亭夫人风韵卓卓;云云师祖精神勃勃;冰云盈盈素质,灼灼娇姿;何茵精明能干。英仲暗想,如电闪雷鸣,如花似玉的诗句在冰云和和何茵她俩身上喷薄而出,是一番何等模样?和何茵夫君的深藏不露又是什么对比?
大家相继落座。先是陈老师和云云师祖争老,相持几句,亮出身份证,英仲斗胆当回公证。再是善壎老师妙语连珠,关于自己和狗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对美女的叙说又让人肃然起敬。
未几,文刀和熊教授到。文刀比去年照片略胖。熊教授文质彬彬。荒田先生夫妇也先后步入,英仲第一次看到他们夫妇,直观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男才女貌。接着,一个年轻漂亮的秋水无尘,相貌堂堂的荒田先生老乡,美丽和干练兼收的夏日微风也驾临。
宴开两席。
肺腑言,文友众望所归
荒田先生和善壎老师各领一席。杯盘交错间,祝酒声不断。席间,开尔总版主为公务繁忙迟到致歉。看著开尔总版主亦刚亦柔的脸,英仲想,能让人百忙中还抽空专程赶来一聚,足见美华的魅力。
酒过三巡,荒田先生站起来走到两桌中间发表讲话。他回顾了美华历史,点出美华是大家的美华,不是某人的美华;指出,美华计划定期出版刊物,登载网上文章。谈话间,陆续上桌的佳肴几乎没人下箸。之后,大家也提些建议,包括对个人精品文章的界定办法等。
礼貌和时间,英仲最后也没弄清总共上了几菜。是后来的一个包子和一个糯米卷让他有三分饱意。
参加美华文坛後,英仲也受邀加入新加坡文协。他耕耘文学,思索人生和社会,由内心发掘到外在世界,努力洗脱自己几十年得到的非人性的流毒,以文字留下自己对生活的一点粗浅体会,一点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