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7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果然写得好!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三十四)

      王镇远先生的《清诗选》中录有黎简的一首七绝:

      [COLOR=red]一度花时两梦之 一回无语一相思 相思坟上种红豆 豆熟打坟知不知[/COLOR]

      诗序云: 二月十三夜梦于邕州江上, 因友人归舟作书, 寄妇梁雪, 百端集于笔下, 纔书: 『家贫出门, 使卿独居.』八字, 以风浪大作, 触舟而醒. 呜呼! 梦而不见, 不如其无梦也, 况汝多病少眠, 梦亦不易得耶! 辄作诗寄之…

      诗中说及两次梦见亡妻梁雪, 又以红豆喻相思不绝. 据称黎简与妻恩爱甚, 妻亡, 黎痛不欲生, 铸「长毋相忘」铜印系妻臂上作为殉葬物. 后来思妻大病一场, 写下了数首情深的悼念诗篇. 这是其中的一首:

      [COLOR=red]已隔花时失好春, 更伤旅病昧佳辰 梦中草阁垂寒袖 竹里梅花忽故人[/COLOR].

      最后一句的,「竹里梅花忽故人」, 睹物思人, 更令人神伤.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三十五)

        [COLOR=red]《寄幼女一吟》

        与汝江头别 予情独黯然
        客居春兴少 蜀道古来难
        对景思新语 当筵忆笑颜
        群儿皆隽秀 最少即偏怜[/COLOR]

        随手揭开《翰苑吟丛》(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看到了这一首五律, 觉得父女之情溢于纸上, 十分温韾. 翻到前页一看, 才知是大师丰子恺的作品, 成诗是抗战年间.

        好厉害啊. 简直是谈笑用兵.

        明明是偏爱幼女, 却先来一句『群儿皆隽秀』, 如此一来, 哥哥们要争宠吃妹妹的醋也不成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附: 网上找到陈星先生于2005年发表的文章, 以备考.
          http://news.sina.com.cn/c/2005-05-27/13336767441.shtml
            一
            艺术家丰子恺爱子女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许多漫画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绘的对象,比如《瞻瞻的车》画的是他的长子,《阿宝赤膊》描的是他的长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丰子恺自然也知道真正爱孩子是要让他们受教育,所以,他对孩子的读书学习极其重视。1932年他的缘缘堂在故乡石门落成后,丰子恺就隐居乡间读书作画、写文赋诗,在他看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然而,为了两个女儿的读书,他居然不惜金钱,另在杭州设“行宫”,为的是能让女儿就近在省城上学。丰子恺爱子女,而他的子女也十分争气,他的三子四女中,皆学有所成:长子丰华瞻攻比较诗学,现任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次子丰元草长期从事音乐出版,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幼子丰新枚通数国语言,任海外专利代表;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具佳,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次女丰宛音多年从教,长期供职中学;幼女丰一吟多才多艺,文学、书画、翻译兼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另有一女丰宁欣,虽非亲生,但丰子恺视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就继承丰子恺的事业而言,其幼女丰一吟应被特别提及。丰一吟生于1929年5月16日,她自幼多病,深得子恺先生怜爱。然而有意味的是,在子恺先生的子女中,唯有她选择了研习美术的道路。
            丰一吟于1943年至1948年就读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应用美术系,又长期守在丰子恺的身边,陪他办画展,合作搞翻译,看他作画,耳濡目染,受到了很深的艺术熏染。从以上这份“简历”可知,丰一吟算得上是一位“正宗”的文化人,但一般人不会想到这位文化人的外表和待人接物竟质朴得像一个纯正的农妇百姓。她粗茶淡饭,不食荤腥;布衣便裤,从不装扮。她出门时总喜欢在身上背一只布包,里面塞一些路上消闲的报纸,以至于路人还以为她是一个卖报的。
            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丰氏后人,如今成了人们乐道的丰子恺漫画的传人,同时也算得上是一位丰子恺研究的拓荒者。
            起初,她并不打算重新拾起自己过去的专业,况且她以前学的内容并不涉及人物画。一直到了1975年丰子恺去世以后,由于丰子恺的好友新加坡广洽法师的提议,鼓励她继承其父的遗志,光大子恺漫画的精神,她才终于下决心摹仿子恺漫画的风格,作一个子恺漫画风格的继承者。当时广洽法师对她说:丰子恺先生留下来的作品已经不多,作为女儿,又擅长美术,应该继承父亲在艺术上的风格。不过,丰一吟自己也十分清楚,仿画只是她艺术道路上的第一步。但这第一步也是需要艰苦努力的,她需要掌握子恺漫画的笔触,领会画面的构图,等等。依样画葫芦还算容易,真正领悟其精神实质就难了。
            经过十数年的磨练,如今的丰一吟已能够较为老练地表现出子恺漫画的风格,并已在向自己创作的阶段过渡。可以这么说,如果丰一吟的第二步路走好了,那么子恺漫画传人的地位也就真正奠定了。我们祝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长期以来,摹仿丰子恺画风的人不少。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喜爱丰子恺的绘画风格;二是受金钱驱动,假冒子恺漫画。就丰一吟来说,她继承父亲的画风自有特别的意义。她有绘画基础,又受到其父的影响,入门相对方便。她还有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长处,即能写一手酷似她父亲的毛笔字(仿画易,仿字就难了)。她希望自己从摹仿再到创作,形式是丰子恺的,内容则是她自己的,如此与时俱进,崭新的内容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使子恺漫画真正具有衡久的生命力。如今,丰一吟已经多次赴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举办画展,并为佛教事业举行漫画义卖。
            二
            1945年7月,丰子恺在成都写过一首题为《寄一吟》的诗。诗曰:
            最小偏怜胜谢娘,丹青歌舞学成双。
            手描金碧和渲淡,心在西皮合二黄。
            刻意学成梅博士,投胎愿作马连良。
            藤床笑倚初开口,不是苏三即四郎。
            诗中所提“谢娘”是东晋谢安之侄女,谢安极怜其才。丰子恺此诗中不仅对女儿一吟擅画能戏的才能感到欣慰,同时表达了他对幼女偏爱的情感。
            丰一吟爱艺术,丰子恺亦有意培养。1947年和1948年,他两次带着一吟访梅兰芳,此后又带她赴台湾举办画展,意在增加见识,扩大眼界。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对艺术的父女又开始合作翻译外国文学和艺术教育书籍。他俩合作的成果十分丰富,计有孔达赫强《中小学图画教学法》、霍兹《朝鲜民间故事》、华西那•格罗斯曼《音乐的基本知识》、格罗静斯卡娅《唱歌课的教育工作》、加尔基娜《小学图画教学》、梅特格天和车含娃《幼儿园音乐教育》、柯罗连柯《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
            人们都想知道这父女俩是如何合作翻译的,为此丰一吟在1956年12月29日的《文汇报》上发表过《我们是怎样合译的?》一文。她介绍说:“我们合译这部书(指《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引者按),不是各译一半,互相校勘,而是很密切的合译:每人备一册原本,相对而坐,每句都由两人商讨,然后由我执笔写上去……”
            丰子恺对与女儿的合作也十分欣慰,他画过一幅《日月楼中日月长》的画送给新加坡的广洽法师。画面上除了丰一吟外还有幼子丰新枚,题词曰:“余闲居沪上日月楼,常与女一吟、子新枚共事读书译作。写其景遥寄星岛广洽上人,用代鱼雁云尔。”
            “日月楼”是丰子恺晚年在上海的居所,他为自己能闲居小楼,与子女一起读书译作为乐。这种性格丰一吟最能了解,所以她在回答别人询问时总是说:“他很喜欢自由,一有可能马上辞掉工作,闲居在家,因为他不喜欢受拘束的生活。在家里他可以随便想喝酒就喝酒,想画画就画画,想写文章就写。”
            这对父女的因缘深了,丰一吟有意无意也在为父亲的创作作些建议。比如丰子恺过去曾把自己的散文结集出版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丰一吟为此曾建议父亲应该再出版《缘缘堂续笔》。丰子恺觉得有道理,并在他去世前完成了写作。
            由于丰子恺与弘一大师的特殊因缘,也由于丰子恺本人就是一位佛教徒,丰一吟从小受到的佛教熏染自然非常之深。有意味的是,丰子恺当年是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佛教,而丰一吟后来是拜弘一大师弟子广洽法师为师皈依了佛教,这样的传承关系很值得人们回味。
            如今的丰一吟是上海市佛教协会的常务理事,她也热衷于绘作护生画。丰一吟绘护生画也是先仿作丰子恺的作品,继而自己创作。
            她乐于助人,而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劳碌命”,其实细细想来,她实在没有为自己劳碌过什么。她常说佛心在内不在外,于是乎,常养仁爱之心便成了她时刻记取的要义。
            目前令丰一吟苦恼的是求画者太多。她不停地忙于“还债”。就她的本意来讲,她乐意满足求画者的要求,或许是她太讲包容了,以至于应接不暇。为了生活所需,她也卖画,但她从来不卖高价。这一个原则也是从她父亲丰子恺那里学来的。丰子恺于1936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以此鞭策自己。丰子恺在信中指出:“盖艺术品犹米麦医药,米麦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饥,医药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疾,艺术品贱卖可使大众皆得欣赏。米麦与医药绝不因贱卖而失却其营养与治疗之效能,艺术品亦绝不因贱卖而降低其艺术的价值。盖‘艺术的价值’与‘艺术品价值’原是两件事也。”基于这样的观念,丰一吟有时还压低价格甚至义卖以支持公益事业。此可谓得之乃父,律之于己。
            如今的丰一吟也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她非常珍惜时间,目前她有一个心愿:写一本她与父亲丰子恺的回忆录,题目也取好了,叫《我与父亲丰子恺》。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三十五)


            朋友传来一首七律:

            [COLOR=red]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COLOR]


            这不是第一次读到文天祥的《除夜》. 继续翻看下去, 果然是摘自梅毅先生的《帝国如风》.
            关于这诗, 梅先生有以下的注解: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于是,时隔725年,我,一个客居岭南的天津士子,依旧在一个岑寂除夕夜晚,为这位江西籍的中华伟男子洒下数滴热泪”

            梅先生品诗好眼光, 这诗中泡露的真挚感情比”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感人. 我们可以接触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文天祥, 而不是一个忠臣样板.  真正爱国的人不是不畏死就可以, 而是畏而不避, 知事之不可以为而为之. 天地有正气, 而人间, 有的却是真情.

            [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土豆在4/6/2009 5:09:00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7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谢谢红缨枪婉转提醒小土豆误输入字.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三十六)

                  读上海古藉书店于1985年出版的《扬州诗词》, 中有宋人刘敞的『登平山堂寄永叔内翰』:
                  [COLOR=red]
                  芜城此地远人寰 尽借江南万迭山 江气朝横飞鸟外 岚光平堕酒杯闲
                  主人寄赏来何暮 游子消愁醉不还 无限秋风桂枝老 淮南仙去可能攀?[/COLOR]

                  此诗最爱的是颌联. 除此之外, 这诗也有点值得注意的. 其一是宋人一诗中不避重用一字. 此诗中第三、三句均用「江」字, 而第二句及末句亦重用「南」字, 却无损诗的价值, 反观后来有些人坚持不能如此, 反而有点做作了.

                  第二是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扬州城西北五里蜀岗上大明寺内. 大明寺建于南朝刘宋, 隋唐改称栖霞寺, 唐代高僧鉴真曾于此说法, 后来更在此接受日本求学问僧的邀请决定东渡. 清高宗弘历时, 看见「大明寺」三字觉得很不舒服, 怕有人因而思念前朝, 于是改寺名为「法净」, 到新中国建国, 又改回大明寺.

                  平山堂处另有一楹联:

                  [COLOR=red]晓起凭栏 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 二分明月正当头[/COLOR]


                  好一个「六代青山, 二分明月」.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8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那是田秘书说的吧.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5770
                        • 经验6359
                        • 文章229
                        • 注册2006-09-19
                        谢谢, 小土豆当更努力以期不负厚望



                        [COLOR=red]哎呀, 弄错了, 竟在前辈的留言"编辑"了!!! 对不起[/COLOR]
                        [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土豆在4/24/2009 9:32:15 AM编辑过 ]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并永远表达他们的处境.
                        在线情况
                        8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三十七)

                          清.缪荃孙所著《艺风灶诗存》中有『出钱塘门至孤人』一首:

                          [COLOR=red]钱塘门外马蹄骄 两岸春山一镜摇 绝好倪黄新画藁 斜风细雨段家桥[/COLOR]

                          读来犹似一徐徐抒展之春郊图, 好不写意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3438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