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随笔]拜黄帝陵


    //心之初

    在我半个世纪的日子里,我从没给任何人跪着磕过头。

    去年,回中国,我跪在黄帝陵的中堂,用我已经陌生了好些年的庄严给咱传说的祖先,虔诚地磕了头。不光是因为我觉着可能再也回不到这块有着我的梦想和我的年轻的这块土地,还因为我从不曾改变过对她的爱。对故土的爱,是一种魂牵梦绕的拉扯。

    跪下去,磕下去,在那两三分锺里,那浓浓的往事并不如烟而是如汁地顿时我的心底流淌。

    我想给祖先说:原谅后人吧,为了把 “自己的脑袋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二十一年前,我离开了我承受过不知多少雨露的这片天空和吸收过不知多少 养分的这块土地。天地之间淌着的岁月 如长江水一样地东去二十多年,从 西洋回来看你的我,心里的爱还在,只是没了力气。话说不出,头磕下去。

    黄帝陵,在陕西省铜川市北黄陵县城北桥山上。也就是在从西安到“几回回梦里回”的延安的路上。现在这条路,已经是很好的高速公路了。虽然早已听不到信天游,也看不到路遥笔下的”巧珍”,但还是能看到一些高速路旁卖着东西的大爷和大娘,还有久违了许多年的黄土高坡。时代进步了,笔直又弯曲的高速路旁有不少 认真工作着的“据说能每月挣一百的拿着扫帚在扫高速路边的婶子大娘”。

    走进黄帝陵区,先过“下马石”(任何人到此都得下马),再爬十数米的山丘,北行二三十米,就到黄帝陵。喘喘气,抬抬眼,四周是漫山的松柏,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层层叠叠,翠绿翠绿。这里的松柏,也许不像井冈山的树丛(我没去过井冈山),那里的树丛下是很多没有掩埋的红军的身体和他们身体流出的血。胡主席刚去,不知带没带“久有(的)凌云志“?

    对我而言,晒着太阳,让我的病心脏驱动着我没劲的腿支着我挺重的身子自己把自己挪到祖先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幸亏有个姓“陈独秀的陈”的鲁讯老乡的研究生愿和我在口号中,学半世纪的最近代中国史。聊天,能帮人忘掉点辛苦。在口号(回忆当年那些激动)中,我们走上了黄帝陵。

    走进黄帝陵,也就是块树木碑石围着的一方块地盘。周围是万千柏树,黄帝陵中堂旁是数十座碑石。空气里都透着庄严。你的心会“稍梢”,你会觉着,来到一个中国神圣的面前。

    柏树,高大,伟岸,挺拔,四季苍翠,枝繁叶茂,树姿优美,寿命长,材质好。石碑,经得起日月,经得起风雨,上面都是些名人大人笨人的题字,大部分写得不错。

    多少年,这些石碑静静地立在那里,沐着风,经着雨。它们看见过神州曾有的威猛,也见过赤县黑夜里数不清的屈辱,目睹过东西南北一片红,也俯视过前后左右一片黄。红,那是红旗的颜色,多少炎黄子孙曾用生命的血染红;黄,是咱祖先的 “帝“姓”。“莫非皇土”,岁月悠悠,悠悠岁月,现在已经 “满城尽带黄金甲”,睡了四千七百多年的黄帝肚里一定有喜悦的波浪,脸上一定有微笑,不管写这句词的黄巢是不是吃过人?艺谋原先爱高粱红,十来年变得爱上金甲黄。红黄,西红柿,鸡蛋。

    我猜那些石碑们很想说话,小声点也行;但我猜不出他们会想说什么?猜不出,只好胡猜。

    也许石碑们想说:娃呀,咱能不能不老在灵魂和肉体间裸奔,在精神和物质间跃迁?魂灵,那不是闹革命闹改革的地方,体肉,里外也不是搞冲杀的战场;精神,不能不停地转换,人也不能完完全全一点没有精神。

    “沉舟侧畔,病树前头”。想起“千帆”,想起“万木”,黄帝陵里的石碑们,会不会想哭?

    石碑上,刻着许多不一般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写下的他们的即时感慨或警世格言或“什么也不是”。

    我喜欢在石碑前面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想从那些笔锋里看到那些给中华民族做出大贡献的人的思想,想从字的中锋里读到他们不平凡的人格。

    最后看到的几座碑,那些字,用陕西人的话说,“羞死先人”了,真不如陈水扁(去看看水扁的字)。曾经的大官。

    突然的不快,倒让我想起前不久,网上看到的台湾总统陈水扁写的“中和位育”四个字,因为和蒋介石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唯既张,国乃复兴”挂在一起。说老实话当时我大吃一惊,见那字,就像见了颜真卿,读文,想起“和谐社会”(这水扁和咱想的一样?这“想问题的肚子”饱饿感应该差得不多)。我还在美国专门问过一个台湾教授:“这陈水扁的字,是不是写得很好?他看看我,没说话。我再说:前些日我在网上看到过阿扁的字,他说:“那可能是找人帮着写的”。我更吃惊:先不说是否“造假不分两岸”,我们神州最多是生产些“苏丹红蛋”,用大粪做些人民爱吃的“臭”豆腐,奶粉里放点什么。台湾造假总统书法?也许台湾教授也就随便说说。这时代,辨真假最难,或许海峡两岸炎黄子孙都只爱随便,不爱较真,除非谈统一。

    黄帝陵的正堂,挂着郭沫若写的:“黄帝英魂壮民魂,中华国脉承龙脉”。郭老的字当然没话说,刚柔并济,圆润飘逸,还有点点雄浑。虽说不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也不“胸浑刚劲,威然挺拔”,但也算得上书法中的精品。但我觉着,这黄帝陵前的中堂,似乎该让个骨硬之人写。我至今也不明白和苏轼是老乡的沫若为何在那些年不要人格只拍天大马屁。想想《宇宙充盈歌颂声》:“广场浩荡人如海,丰碑巍峨天变矮,人间出现双太阳,天上地下增光彩”。为什么?写过《女神》的大文豪,这般,没有尊严。黄帝陵中堂上的字是不是该让在 “见字如见人”的时侯不让人产生恶心的联想?

    游览中,我问导游:知不知道中华文明是从哪年代开始?导游一愣,想一下说:“往前五千年呀”,我又问:“黄帝生辰是那年?在黄帝陵当了十年导游的她说:“不知道”。我告诉她约是公元前2600年(柏扬说是公元前2698年),导游有了“长了点知识的样子”。我们聊了好多。我问她:翻没翻过中国通史,她摇摇头。我又问她:咱中华民族的文明能不能比咱祖先的岁数大?导游说:不会吧。然后心算了一会,说:如果黄帝生在公元前2600年?那咱说了不知多少年的“5000年”不就比黄帝大。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明过的日子比咱认作的祖先的岁数大?我不是考据狂。本来 “黄帝的生日”就是“约”,问题是为什么咱为啥老往大了“约”。其实我们自己称炎黄子孙,而和“炎帝黄帝又没血缘关系”,就算有,他俩也是同性,这也难怪,台湾的柏扬说,做个中国人,会觉得“老爸何其多”。柏扬走了,没人这么说了。

    四五千年了,谁是咱真正的祖先似乎都不太重要了,有文字记载也罢,没文字记载也罢,问题是:我们应该传说得尽量真,记载得实,这样,才不枉咱中国,这么大的岁数。

    离开黄帝陵,我对那棵上千岁的古树,对那传说中的黄帝的 “大脚”,深深鞠一躬。

    8/2/2007写
    1/31/2009 改
    2/3/2009 改掉红缨枪少校指出的两个错别字,谢了.

    [em37]
    [ 这个贴子最后由心之初在2/3/2009 9:51:41 AM编辑过 ]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好文章!
      我们敬仰轩辕黄帝之外, 不要忘了另一并值得我们一样祟敬的美雄: 蚩尤.
      如果黄帝代表秩序, 蚩尤就象征不畏强权, 不断与逆境奋战的精神. 南方不少民族仍是奉蚩尤为神明的.
      这许多千年来, 我们似乎认同为黄帝子孙的比重往往是过大了, 抹杀了血液内应有的其它成份.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7610
        • 经验22606
        • 文章932
        • 注册2008-05-20
        读心之初的这篇文章,读出悲壮凝重,但也读出叩问心扉的肺腑之言!沧桑之重,也是朗朗大气之真!
        平心静气,随遇而安。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红,那是红旗的颜色,多少炎黄子孙曾用生命的血染红;黄,是咱祖先的 “帝“姓”。“莫非皇土”,岁月悠悠,悠悠岁月,现在已经 “满城尽戴黄金甲”,睡了四千七百多年的黄帝肚里一定有喜悦的波浪,脸上一定有微笑,不管写这句词的黄巢是不是吃过人?艺谋原先爱高粮红,十来年变得爱上金甲黄。红黄,西红柿,鸡蛋。

          这红黄的意念十分生猛,感觉作者思维的灵动!

          在我心中,黄帝只是中国祖先的一个符号,要具体说某人,某帝就是“祖”空难准确。不如虚化它,更易接受?个见也就是管见,如此而已。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这篇文章,表现出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脚下的这片黄土地的深深的感情。爱之深,恨之切。对于历史的磨难,痛切的悲愤,自是难平。所以文章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
            心之初的文章,总有一种能够抓住读者的感情的东西,这里除了他灵动的思路,还有他文中有一种被压抑的爱,和由爱而生的对世间不平的愤懑。
            我同意风中秋叶的看法。黄帝炎帝,是一个概念化的祖先。我们的人类学,有着很大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中国的历史,不是四大古国中最长的。说五千年应该是个比较虚的数字。
            个人管见而已,如有不妥,望包涵指教。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57300
              • 经验397808
              • 文章3106
              • 注册2004-12-11
              随心之初,拜黄帝陵,一番感叹!

                                          文刀
                                      2009年2月3日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红缨枪[/u]发表的内容:[/b]

                  此外,请敬仰“共工”![/QUOTE]

                  多谢少校
                  [em37]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26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