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勤快和北京人的懒散(京海杂谈8) 有好事者,曾在女青年中作了个民意测验:嫁人要嫁什么样的人? 多半人回答:上海男人的勤快+北京男人的豪爽。 确实在全国各地,要数上海男人最勤快,素有“买汰烧”的美称,出门上得了厅堂,进门下得了厨房。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地板拖得油光水滑,卫生间里水花不溅,炉头灶眼没有一点油污。即便是在卧房、茅房、厨房三合一的年代,那家里也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让人看了很舒服。 上海男人疼老婆孩子,早晨起来买早点,赶回来给孩子穿衣洗脸吃早点,完了送幼儿园或学校,省出时间让老婆梳妆打扮。晚上等老婆接了孩子回来,桌上已经摆好四菜一汤。所以当上海男人的老婆,那是坐享清福。 上海男人还孝顺,而且最孝敬丈母娘。上海滩上流行什么小吃,首先孝敬丈母娘。逢年过节,大包小提溜,糕点水果营养品保健品一大堆,丈母娘高兴,老婆脸上放光。 上海男人过日子比较精细,饮食穿着都很讲究。出门儿衣衫笔挺,皮鞋雪亮,苍蝇站上去都打滑。六七十年代,收入不高,逢年过节请客吃饭都在家里,那是上海男人大显身手的机会,小菜炒得绝对不比饭店逊色,色香味俱全,那汤一清见底,看着清爽,喝着鲜美。不过外地人看着不习惯,为什么?花样是不少,可量太小,赶上北方人的吃法,那一筷子下去就见底儿了。所以辛苦了半天,还落了个小家子气的不是。 上海男人多半患“妻管严”,什么事儿都听老婆的。没有孩子时,地位是老二,有了孩子那就下降到老三的地位。 你说有这样家务全包、工资全交、听话温顺的男人,女人能不喜欢吗?
相比之下,北京男人要豪爽,很酷,蔫儿吧唧得像个男人吗?说话一言九鼎,一锤定音,办事儿嘎巴干脆,磨磨唧唧,瞻前顾后,哪像个爷们!北京男人有一个外地人谁也不能企及的特点,就是能忍。男人谁没点儿脾气,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可是北京爷们儿,不到万不得已不出手。可真要出了手,那也够你喝一壶的。 北京的男人很有点儿霸气、大男子主义,家里家外,大老爷们儿一个。男人么是干大事儿的,做饭洗衣整家务那是娘们儿的事,咱跟着瞎掺和啥,笨手笨脚的整不好给红袖添乱不是?这年头儿兴男女平等,早些年,哪有女人共进晚餐的份儿?都说老婆是别人的好,那咱的老婆在别人的眼里可不能矮罗!老婆,你就练吧,到时候露一小手,让咱那帮哥们儿开开眼! 北京男人有点儿霸气不说,还有一股子痞气。要给“痞气”下个确切的定义似乎很难,这是一种难以言传但能明显感觉得到的“气质”,实实在在笼罩在北京男人身上,弥漫在皇城根下。经典的形象是:两手揣在裤兜里,趿着一双懒汉鞋,一副还没睡醒的样子,沿着胡同溜达,遇见熟人,把头往上一杨:哥们儿早啊,吃了么?(北京人和外地人在点头示意上有明显的区别,外地人是头往下点,北京人是头往上扬,意味着这是高看你)。要是看到一辆车停在那里,往往是不屑一顾,随即扔下一句:谁丫的破车,搁这儿挡道,臭显摆什么呀。 经典的语言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 用北京人自己的观点看,痞子就是那种无所事事、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吸点儿伸手烟、吃点儿蹭饭、一脸坏笑、油嘴滑舌的混混儿。王塑的小说里对这类人多有描述,无需赘说。 然而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不过北京人的懒散,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特点,给外地人提供了大量的商机。改革开放初始,江浙川湘的人纷纷涌进京城淘金,并自然形成了几大流派:不以小事而不为的江苏人是卖菜、弹被絮、掌鞋、配钥匙,擅长经商的浙江人贩卖衣鞋皮夹克,吃苦耐劳的“川湘妹子”当保姆。再后来,随着北京的发展,全国各路英豪打进京城。首先是建筑大军,承包建设项目;然后是餐饮行业,各种菜系云集北京;期间洋人也不甘落后,抢滩登陆。由此“阿静”、“九头鸟”、“小肥羊”、“沸腾鱼乡”、“咸亨酒店”、阿里郎、麦当劳、肯德基、艾得熊、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占据了京城餐饮和快餐的“半壁江山”。生猛海鲜、南北大菜、美味佳肴,使只自豪于“全聚德”、“东来顺”、夹肉馍、门丁饼、羊蝎子、驴打滚、豆汁儿的北京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只是在大快朵颐之后,常常听到一句话:我靠,这兜里的银子,全他娘得让丫的外地人给掏走了。 可不是嘛,这银子本该是自己能赚的。
[em34][em34][em34][em34][em34][em34][em34][em34][em34][em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