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50
    • 经验16
    • 文章3
    • 注册2007-08-09
    [随笔、杂文]由李国参先生的《小记返母校》联想到我读过的小学


    文学城的罢了先生推荐我来美华论坛读一读李国参先生的作品。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不想一下子被这里众多的好文章吸引住了。读过国参先生的《小记返母校》,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我就读过的学校。

    由于文革的原因,我只是正式的上过小学和大学,而没有正经八摆的上过中学。上初中时,正值文革,记得那时先是看看附近北大清华的武斗,看看斗争王光美,然后是去学农学工,再往后就是卷起铺盖上山下乡。待到再迈进学校门,已经是78年考进大学了。

    我上的大学在全国来说是一所很不错的,排名很靠前的大学,而我就读过的小学却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学,况且它现在已经都不存在了,但我还是非常怀念它。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在文革开始时,我已经在小学里接受了完整系统的六年教育,十二年以后,我是不会考上大学的。

    国参先生文章中,对母校的自豪,对母校的深情,对老师的怀念,对老师的敬重,溢于字里行间。正如国参先生在文章结尾所说,我不幻想年青,我已不再年青;但我盼望拥有一颗年青的心,换得白髮童颜,把我心留在学园里。

    实际上正是这样,每当我回到北京,路过已经不复存在的小学时,我都要在我的母校的遗址旁边多停留一会,多看上几眼。

    我的小学有一个有点怪的名字,叫老虎洞小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因为它所处的那条街的名字叫老虎洞。它就在海淀镇上。现在这条街已经没有了,连知道这个名字的人恐怕都不多了。可我要是和你说北京大学,你一定知道。我的母校实际上是离着北大最近的小学,和北大就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北大南门的那条从中关村到海淀的马路,从小学后门出来,过了马路就是北大的南门,它比北大的子弟小学--北大附小,离着北大还要近。从学校向西,向着海淀大街的方向走两分钟,有一条胡同,叫军机处,就是当年清朝的总参谋部。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就住在那个胡同的一座院子里。再往西走几步,就是海淀的西大街了。

    国参先生对他的母校有着有着详尽的描述,与其说是描述校园,更不如说是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的回忆。我的母校当然没法和崇雅中学相比,但是,正如儿不嫌母丑一样,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母校设施简陋,校舍破旧而嫌弃过她。学生对母校的怀念是不会受物质的条件影响的。

    老虎洞小学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了80年代,因为建设征地需要而撤销。学校的校舍以前原本是一座真武庙,进门是一座影背,绕过影背,正面坐北朝南是大殿,左右各一座耳房,两边各有一排东西向的厢房。绕道大殿后面,是操场,操场旁边有几座新盖的教室,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学校的全部建筑物。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就是学校的全部学生。那时,小学只上半天。

    从操场上,可以看到马路对面北大的楼房。操场的这一边,长着十几颗枣树,每年开学的前一天,老师们都要把枣打下来,同学来报到的第一天,每个人发一茶杯枣。那枣特别甜,以致我都舍不得吃,要拿回家和家人分享,以示这是我上学得来的。

    我当年上这所小学,也是阴错阳差。我家住在中关村,可是因为我的生日是在九月一号以后,中关村小学不收我,要让我再等一年,可是父亲觉得还是早点上学好,不知怎么和老虎洞小学一说,就收了我了。其实周围名气响亮的学校有许多,中关村小学,八一学校,北大附小,但那时也没人谈什么好学区坏学区,我也就老老实实的从一而终,在这里上了六年,根本没有想到转学的问题。后来我常和父母开玩笑,说当初若不是早上这一年,说不定就可以不上山下乡了。父母的回答是,那你今天也许就不是这样了,你的人生经历不一样,你的性格说不定也不一样了。我自己也承认。

    国参先生在《小记返母校》里回忆了他的校长, 他的老师。这使我也想起了我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一般讲,老师教过的学生太多了,大多记不住学生的名字,而学生往往还能记住许多老师的名字。我确实还记得许多老师的名字。我还记得校长是个女的,叫张琦。 张校长的丈夫叫刘晓春,是八一学校小学部的校长。最令我惊讶的是,小学毕业十多年后,当我从农村回到北京,拿着档案到街道的知青办报时,知青办的主任竟然是张校长,而其她竟然一下子叫出了我的名字。不仅如此,她还一下说出了好几个我们班上同学的名字。说到文革中有几个学生打过她,她是那样轻松的一带而过,好像挨打的不是她一样。一晃又是近三十年过去了,不知张校长还好吗?

    我记得上小学时,教育经费并不是很充足的。学校里就组织学生勤工俭学,给附近的一座糕点厂砸核桃,全校师生砸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核桃,用挣来的钱把木头黑板换成了玻璃黑板,大家上课不用再吃粉笔灰了。

    那时的教室是没有清洁工来打扫的,每天放学后,留下一组学生打扫卫生,擦黑板,擦桌椅,扫教室,扫院子。大家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等我到美国读研究生,和美国学生讲要给老师擦黑板时,他们一个个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张校长治校是很严的。学校里有一位工友,负责给大家烧开水,冬天烧炉子。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开玩笑的管他叫了一声“老张头”,被张校长听到了,她让这个学生在全校大会上作检查,她要让我们这些孩子知道,不管他是老师,还是工友,不管他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你都要尊重他。

    国参先生在文章里还回忆了他的几位老师。每个学生心里都有几位记忆最深的老师。我还记得我六年级的老师叫吕明明。那时她才不到三十岁,带着一副白色的眼睛,上课时一丝不苟,一副不怒自威的样子,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到了她的班上,都会收敛起来。而到了下课时,吕老师又能和学生们玩到一起,玩到开心时,你能看到她和同学们一起哈哈大笑。

    记得刚刚学过古文“苛政猛于虎”时,其中有一句,“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当大家知道夫子可以是老师的意思时,私下里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吕夫子。

    吕老师确实是教学有方。小学六年级要准备考初中,那时虽然不像现在这样追求名校,但不少人还是暗地里摩拳擦掌,把目标对准清华附中,一零一中学。六年级开始没几天,吕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百个作文题,告诉我们,这些作文题,只要你们写了交上来,我就一定替你们批改。后来虽然因为文革而取消了考初中,但我还是觉得在六年级里受益匪浅。

    学习文言文时,她要求我们每一篇都要背下来,告诉我们,只有背下来,熟记于心,才能更好的理解,才能在用的时候信手拈来。直到现在,我现在还能背出《为学》,《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木兰诗》,《鹬蚌相争》这些古文来,都是那时学的。

    一晃离开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已经四十年了。当年的学校已经不复存在,当年的老师也没有了音信。我不知道,我的母校是否出过什么名人。这对我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重要的是,这是我人生启蒙时的第一所学校,他给了我知识,教了我做人。

    国参先生回忆母校的文章,一往情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每个人在读过李先生的文章后,能写一篇文章纪念他就读过的学校,回忆一位教过他的老师,那将不失为是对母校,对老师的一份怀念和一种回馈吧。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1
      • 积分595900
      • 经验100174
      • 文章9808
      • 注册2007-05-14
      好文。引起不少回忆。
      你们小学的遗址上,后来办过一个西餐馆。
      记忆很深。
      以阳光的生活态度收获金色的命运!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把回忆说到深处了,真的别有味道。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21159
          • 经验22862
          • 文章1665
          • 注册2007-04-05
          每一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些值得让你铭怀一辈子的人,比如我们的老师。人生若漂流,漂流之中许多记忆合着似水的人生一起漂走了,然而对母校,对老师的一份深切的怀念却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我记得很久前看到过一段让我感触良深的话,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
          现在,你们好好想一下,然后回答我以下的问题:

          1.      给出五个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的姓名
          2.      给出五个“美国环球小姐”获得者的姓名
          3.      给出最近十个诺贝尔获奖人的姓名
          4.      给出十个奥斯卡最佳演员奖获得者的姓名

          讲不出来吧,很困难吧?不用担心,没有人会记得。
          掌声会消失,
          奖品迟早会蒙上灰尘,
          冠军不久也会被人遗忘。

          现在你们再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给出三个教过你的老师的姓名
          2.      给出三个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你的人的姓名
          3.      想想看,你生命中有哪些朋友帮助你认识到你自身的价值和内在的美丽
          4.      给出五个你愿意和他们分享生命的人

          一点也不困难,很容易回答是吗?

          这些在你生命中有意义的人,他们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富有的,他们或许一辈子都默默无闻,然而他们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最爱惜你的人。你深深的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和你站在一起。

          --------------------------------------------------------------------------------

          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让我们来仔细想一想,我们是属于哪一种人呢?不知道吧?但是我却知道你们是属于哪一种人;你们不属于那些“有名气”的人,当然也不属于那些“富甲天下”的人,但是,你们却是属于那些我记得的,并且愿意和其分享这段话的人。

          我们的老师曾经给了我们一份永不忘却的纪念,而今天,感谢网络给了我一份感人至深的温馨。




          罢了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8040
            • 经验15702
            • 文章975
            • 注册2007-04-14
            《小記返母校》引起那麼的學子對母校的情懷。母校令人懷念。那一代人都是。難得罷了兄製個表測驗每個學子與母校之情。誠如他說:「老师曾经给了我们一份永不忘却的纪念,而今天,感谢网络给了我一份感人至深的温馨」我們對母校的情懷是一致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