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6000
    • 经验4782
    • 文章688
    • 注册2009-10-04
    拙作两篇
        非常高兴看到近来“美华”的一系列关于哲学方面的文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研究事物内部运行规律的学问,用哲学的观点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下面的两篇,观点可能谬误,请批评指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老二的话语,被写进联合国宪章中去,成为了人类的金石良言。但是,正因为此话,中华民族,也受害了千百年,
      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是由两个对立的东西组成,两者是相辅相乘的。在辩证法看来,世界上任何的事物,是没有所谓的对和错,高和低,大和小之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比较中得出。正因为有了错的存在,才显出正确。如果没有错误的存在,人们又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呢。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之所以为美好,是因为有丑的存在。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善良的事之所以善良,是因为有不善良的存在。善良和不善良两者是互相对立,但又是相互连结的。厄运的尽头,就是好运的开始。好运到了尽头,就是厄运的到来。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你认为这是不好的东西,在人家的立场上,不一定就是不好。你认为这是好的东西,在人家的立场上,可能认为是不好的。最简单的是臭豆腐,奇臭无穷,那你能叫人家不要吃臭豆腐吗?在电视上有一个观众问方太说:“怎么能使苦瓜不苦的呢?”方太回答得非常有哲理,方太说:“不吃就是了。”人家就是喜欢苦瓜的苦味,才去吃苦瓜,你怕苦瓜的苦味,那就不吃罢了。如果按照孔老二的话,苦瓜味苦,不要种苦瓜来吃吧。
      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这话是金石良言的话,那己之所欲,定必要施于人了,这也应该是金石良言的了。可悲啊,千百年来,封建君王,最喜欢的就是这句金石良言。是因为,君王们认为,他们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话就是上天的话,他们的话,就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其实,世界上任何的事物,任何的制度,任何的主张,都是有他好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都会对一些人有利,对另一些人不利。强调了一方,就会忽略了另一方,所以世界上的事物,只有平衡和不平衡的区别,而没有永恒对错的标准。
      子路愿把弱国扶持;冉求想用三年时间,使方圆的小国人民丰衣足食,然而曾点只希望在暮春时节,和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在沂水中沐浴。在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去。看来曾点是最没有志气的了,可是孔子却赞同曾点的观点。他不求名,不求利,悠悠自得地顺应自然地生活,他好象是飞翔在千仞之上的凤凰。
      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个T。H。Pear的怪现象:“He refuses to consider sufficiently wants of the customer,who must buy, not the thing he desires but the thing the English gentleman wants to sell。”(他拒绝考虑顾客的需要,但是顾客必须买不是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它是英伦贵族想卖的东西)试问一个没有从老百姓中来的声音,没有受到老百姓监督的智囊,他们的决定,就真的代表老百姓的意愿吗?人类自己是最清楚他们自己的需要,人类的理想社会是经过他们充分的商讨,通过民主机制产生出来的,谁能最好地实现他们的意愿的,谁就是他们的代表。
      现实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的纷纭,如果我们将万物视之为不同的话,同在一腹之内的肝胆,也像楚越之遥远。如果我们视万物如同一的话,楚越之国也是相邻。是因为万物都是遵循矛盾的法则来运行。掌握了万物变化的规律,就能驾驭事物的发展。人们不需要增设过多的主张,按照客观规律行事,理想的境界自然会出现。
      懂得事物变化规律容易,不说出来难,因为说出来,事情不一定完全按照你所说的进行,即使是和你说的一样,这本来就是如此,那又何必要你多此一举。最好的是让别人自己明白,不需要你在旁说三道四。

                                实 践 出 真 知 乎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话一时被视为金石良言,乍看起来,的确是的,不管你说的天花乱絮,实践中做不出来,怎么能说你的话是正确的呢。但是只要你细细想想,做不出来的事情,果真就是谬误的吗?道尔顿时期,科技水平没有现在的发达,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在当时这是真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认为这是错误的。
      其实此话,和人们认识论有关,目前流行阿里士多德的思维方法,即以主体人的认识为出发点,并始终坚持一个统一的认识方向和标准,在既定性的原则下,通过对比,得出意义确定的概念化的理性结论,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实践,是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金刚经》说过:“凡是所有的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能看到各种身相并不是真实的相状,那你就见到了如来的真正体性了。”这也就是说,无论任何的存在,一旦以任何认识形式来把握时,就会扭曲它,也就是说,存在的本质,不是语言所以能把握的。世界上任何的事和物,都是在运动中,只有动态的平衡,而没有固定的静止和完全的重复。在同一个花园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苏轼《前赤壁赋》说:“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此话就是说,天地间的万物,都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所以人们认识事物,是不能只从物质的形象来认识事物,而是应该从事物变化的规律来认识事物,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本性。同样,人们认识事物,更不能认为,做出同样形态的事物,来辨别事物的真伪。“辨叶认枝真髓误,早梅傲雪惊春妒。”苏轼《红梅》诗,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石延年曾写过一首《红梅》诗,诗中有两句,“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争辩说:“只从绿叶和青枝着眼,未免将红梅和桃杏混同起来,而忽略了红梅的品格。”
      儒家的本体就是“克己复礼”,也就是说,千方百计地把纷乱的世界,恢复到周代的纲纪。虽然在复礼的过程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但是归根结底,儒家的研究,不是研究事物的运行规律,而道家,才是深入地研究事物内部的运行规律,所以说,道家认识世界,和儒家的认识世界,是有根本的差异。孔老二三次过秦而不入,孔老二认为秦是野蛮之邦。其实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发家大行其道,使秦国由弱变强,最后灭六国,大统中华。当孔子和老聃相遇谈道的时候,孔子惊叹说:“丘之道也,其由醯鸡与!微(没有)夫子(老聃)之发吾覆也。”醯鸡是醋瓮中的蠛蠓,长期躲在醋瓮中,怎么知道天地之大呢!只有打开了醋瓮的盖子,醯鸡才能看到天地是何等的宽广啊!王羲之《兰亭集序》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如此看来,孔老二的话,是不是值得今人的深思呢?
    [em53][em54]
    黄竟生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有理有据,欣赏佳作。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很有深度,且具现实意义。美华论坛出了思想家。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060
          • 经验2329
          • 文章106
          • 注册2008-06-03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你搜集了古人的话,只不过给古人当传声筒,说出你自己的东西来!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4375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