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420
    • 经验6719
    • 文章566
    • 注册2007-07-16
    [ALIGN=CENTER]“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散文集《天命》读后

                                      刘荒田[/ALIGN]
        最近收到邓世太的散文集《天命》。这位近年来常常在著名文学网站《美华论坛》发表作品的中年作家,以它展示接近“知天命”的数年的创作实绩。读这本内蕴丰美的书,我以为,感情真挚浓郁是一大特色。在价值混乱,精神压力沉重,流行作秀的时代,正常的社交生活蜕变为“跑关系”,人人以虚伪应世,久而久之,面具变成真面孔。人的真情难以健全地发育,渐渐变得粗粝,浮浅。在这个背景下读它,不能不惊艳连连。
       《天命》中清澈湍急的感情之流,是有源头的,那就是作者布满贫困和艰难的童年。10岁那年,母亲为了陪同远道而来的姑姑借钱医治患重病的婆婆,到邻村向妯娌借钱,他从学校回到家,到村东头去挑水。在井旁一滑,连人带桶掉进井里。“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惊 慌中的我抬起头,发现灰色的天空中飘舞的雪花,透着丝丝亮光”。他抠住石缝攀爬,棉衣与长满青苔的石头接触,重新滑入井底。“我又重整旗鼓,两手分别抠住较大的石头缝隙,脚蹬井壁上突出的石块,一步一步地向上攀援,终于重新爬上了井沿。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仔细辨认周边的景物,确认不是在梦中,想起挑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连忙把棉衣上的水拧一遍,重新把水桶捞上井台,挑起半担水,一步一个水印地挪回家里。”
        由此想起邱吉尔在回忆少年事时的名言:“幸而人生不都是那么轻松,否则我们就会很快地走到尽头。”携带着身心的累累伤痕,邓世太进入人生,求学之后是官场,浸泡15年以后,高吟“心灵将芜,胡不归”,转到高校。一路奋斗,竭忠尽智,却事事不顺。好在,他没有失去赤子的情怀。
       赋人生以热情。命运一次次地亏待他,教他对着“渐行渐远的理想”怅然长谈,但他依然付出一腔真情,更准确地说,付出一股浩然正气。《浴火的莲花》这一至情之篇,写的是亲妹妹咏莲短促的一生,在哥哥温情的笔下,咏莲的形象何等感人。2000年平安夜,洛阳东都商厦一场超级火災,吞噬了300多人的生命,为台商加班的咏莲也在其内。“我坐在殡仪馆的台阶上抬头仰望,突然发现烟囱边13只小鸟绕着青烟上下盘旋、久久徘徊。我猛然意识到:13是我的生日,莫非是小妹的在天之灵在叮嘱我:大哥,我刚刚经历完我这一生中的全部苦难,没有享受到一天美好的生活,我屈啊!为了我们的亲人,你一定要忍辱负重,把这些苦楚讲出来,任何时候都不要向金钱和权势低头!”他正在为事业拼搏的中途,个人和现实的碰撞是每日的功课,“我时常感到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痛苦,冥冥之中仿佛听到灵魂撕裂的声音,它们那样尖利,那样刺耳,让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冷酷是豪杰克敌的法宝,邓世太持有的是良知,不敢堕落的洁癖,这就是他痛苦的根源。然而,若灵魂麻木,何来撕裂之痛?这恰恰证明,他依然是好人,在滔滔浊流之旁,之外,他拿来酬世的,永远是纯真如山野露珠一般的感情。
        待亲人以至情。这个集子,收入亲情散文多篇,血肉至亲——从早逝的生父到勤劳朴实、精于农活的“爹”,从 18岁的女儿到襁褓中的儿子,作者都付诸感人肺腑的文字。其中,以《枣核》运用恰切的意象,写母亲一生,最具诗意的感染力。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随祖母生活的作者年幼时和母亲关系疏离,有一次,去母亲家吃饭,“母亲问我吃饱了没有,我回答:‘一共吃了你家76块肉,长大了我一定还你!’说完,头也不回就跑到亲奶奶身边。”但是,善良的母亲,为儿女付出一切,无怨无悔。本文的末尾是这样的:“新婚之夜,躺在柔软、宽大的新床上,我感到身子下面有些硌。连忙和妻子一起翻开床垫,发现褥子下面塞满了花生、红枣、棉籽等物。凝视着被岁月的风霜打磨得满身褶皱的红枣,咀嚼着坚硬的枣核,想起母亲的一片苦心,忍不住潸然泪下。”
        献师友以长情。在流行短期行为的红尘中,读这么多怀念故人的作品,格外感到温暖。《我陪老师看牡丹》中的毛老师,30年前在老家高中教数学。作者毕业这么多年,一直不曾忘记带老师游洛阳,看名满天下的牡丹。如今终于如愿,一群校友和老师夫妇吃饭,回忆已逝韶光,合影,去郊区看“满园淡紫色皇冠型的‘姚黄’、红紫相间的‘魏紫’、色泽如火绣球型的‘火炼金丹’、淡红色荷花型的‘铜雀春’、姿容端庄菊花型的‘出水洛神’、形状如塔似楼的‘玉楼春’、宛如云峰艳如玫瑰的‘首案红’。”最教我激赏的,是深藏不露的结尾:老师问作者,从古到今,描写牡丹的诗词之中,有几首诗诗词在写牡丹花漂亮时,写与花同在的草木、或者绿叶?“一句话问得我如梦方醒!”绿叶,不就是“教师”的传神写照吗?
        散文当然不离抒情,然而,“情”有优雅和粗俗之分,感觉具敏锐和迟钝之别,抒情尤其讲究分寸,漫无节制和过度升华,二者都是大忌。邓世太基本上做到张弛有度,行所当行。足见是本色的散文家。这种功夫,得来不易,既要先天的颖悟,也要平日的积累。其中有一点,值得初学者仿效,那就是他早期和诗的因缘。在《诗歌滋养生命》中,他写道:“没有诗歌的滋润,心中难免杂草丛生;缺少诗歌的洗礼,灵魂逐渐被污浊的空气侵蚀;胸中没有诗歌的境界,精神日趋委顿,咀嚼曾经拥有的梦想,遗憾、失落、懊悔……多少况味杂陈其中!”。
        读罢《天命》,想起魏晋名士豪迈的夫子自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邓世太在本书自序中道:“让生活的羊群放牧着我,当羊儿们吃草的时候,我尽情采撷芬芳的花朵。”我们读这些深情之文,有如畅游洛阳的牡丹园。
     
                                        2014年1月于佛山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http://blog.sina.com.cn/lyds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