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420
    • 经验6719
    • 文章566
    • 注册2007-07-16
    [ALIGN=CENTER]敲响生命的三个琴键
    ——读邓世太散文集《天命》  
    胥  琰 [/ALIGN]
        新年前夕,世太特意把拟将出版的新书稿——散文集《天命》,从洛南新区、渡天津桥、过瀍河,送到我办公室的案头,并嘱咐我点校一下文字。中午小酌,对坐而谈,也许是酒酣耳热的缘故吧,世太竟然说:点校时,请不要客气,就像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一样。这句话,叫我深感世太率性真诚的同时,也觉得受宠若惊,诚惶诚恐。于是,一杯茶、一支烟,有时是一杯小酒,带着十分愉悦的心情,在办公室或者自己命名为暾照居的书房里,一页页浏览着这部散发着墨香的打印稿,我的心却不时被感动着,震撼着……完成点校任务,还觉着意犹未尽,断断续续地利用业余时间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言。
        标题《敲响生命的三个琴键》,不是我的创意,原创权是世太的,这来自于他的散文随笔《生命中那几个不能碰触的琴键》。北宋大儒张载谓读书人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陕西扶风人,因讲学于横渠镇,亦称张横渠。这四句话,被称为“横渠四句”。北宋还有一位众所周知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有一段不太为人知的公案。据一本佛教典籍记载:范公青年时期,曾经询问一位得道的高僧,话题是推算一下将来能不能当宰相,当得到否定回答的时候,范公又问能不能当名医?那位高僧经过问询,确知眼前的年轻人,当宰相是为了报国而当名医是为了救人之后,开眼感叹说:有如此胸怀,乃真宰相也!作为一位钟情于写作的作家、一位在高等学府任职的学人,世太这部书里,有担当,有忧患,有思索,有性情。记得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诗,题目是《音乐会》,诗以钢琴的黑键和白键为意象,音乐感既强,又抒情淋漓。诗歌中的两个琴键,具有爱情的象征意义。如果作为一种比喻的话,在这部名为《天命》的散文集里,世太用自己手中的笔,敲响的是生命中三个不同的审美琴键:
        一个琴键是文化的传承精神。
        自汉字产生,一划开天,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华文明肇始,可谓鱼跃而雁鸣、惊天地而泣鬼神。纵观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明,或湮灭或式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唯独中华文明一枝独秀,这无疑得之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自觉地担当着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才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传承有序、继往开来。在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着全面复兴,文化软实力日益显现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在这部书里,我钦佩地看到了世太在“官人”与“学人”之间的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归去来兮!心灵将芜,胡不归?”“在新落成的市政府办公大楼下,与多年来情同手足的同事们一一道别,那一刻,我的目光,是潮湿的,但内心深处,是宁静的”(《我听见灵魂撕裂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次浩浩然的出官人之“世”而入学人之“世”,读者才有幸看到了下列精彩的文章:《天行有道尚正气  学界憾失涂又光》《伯劳无迹忆旧梦  鸿雁有约待来生》《首部〈光山县志〉》和《端坐在洛阳志首席的老聃》等。尤其是洋洋洒洒万余字的纪念文化学者涂又光先生的文章,从“仰慕”、“追随”、“聆教”到“遗恨”,给读者塑造出了涂又光先生一生为传承中华文化而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彰显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视“名利如浮云”的人格魅力。人生有幸得以亲近大师,世太在遵道亲师的同时,也在躬身传承着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可谓“文化传承良有以”也。
        一个琴键是文学的审美风采。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如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靖节一样,远离泮林、鄙弃官场钩心斗角的作者,抱定“燕台遥,不屑攀;汉宫树,懒回看”的信念,倾其所有的精力执著为人为文。所以览读欣赏世太的这部散文集时,读者才会深深感受到他的真诚,就像杜甫的诗句里所说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文学审美的第一要义就是“真”,真喜真悲真性情,发乎心得之情,才有真性情,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打动读者。在阅读这部书稿时,笔者就时常这样被感动着。如第一辑《至爱亲情》中的《活在1959年》,作者以精准的笔墨记录了李焕亮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大饥荒年代的惨痛经历。其中,李焕亮临死,把“怀里掏出的一块捂得热乎乎的生红薯”留给了儿女们,也把生的希望留给下一代。这里,我不想喋喋不休地人云亦云地附和李焕亮之死的深层原因,那是不带偏见的有良心的历史学家要认真探究的,单单是从人性的角度,这样的细节也是感人至深的。这篇散文,更名为《李焕亮一家》后,参加全国第三届“苍生杯”征文大赛,荣获了二等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如果说,《活在1959年》,是引用可信的地方志史料,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村落、一个普通农民的经历的话,尽管惨痛,在情感上还是保有一定客观距离的,而《浴火的莲花》就不同了,文中写到了同胞小妹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的意外死亡。作者直面人生如此惨痛的经历,如同撕碎了自己的心给读者看,这又需要多大的真诚和勇气啊!一位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美丽的农家女,在事业初成,“还有二十几天就将披上美丽的婚纱,成为幸福的新娘”时,却突然命丧火海。读着这样文字,笔者不禁热泪纵横,悲从中来。像这样的真正直接叩问灵台的篇什,书中还有很多,如《渐行渐远的理想》《找一缕光明把人生照亮》《至爱无言》等等,相信读者在阅读时会有自己的解读与感动。
        一个琴键是文字的表达魅力。
        作为表音兼表意的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美、词语构成最灵活、文化积淀最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文字之一。用这样的文字写诗作文,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中华学人们的一大幸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子美,把汉字运用到了“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在浩如沧海的文化典籍中,无数个“推敲”、炼字、炼句、炼意的文化典故和文人轶事不胜枚举。仅以现代散文语言风格而论,朱自清的典丽优美、冰心的清新隽永、郁达夫疏朗闲雅、沈从文的质朴透彻,把汉字的运用表达魅力推向了极致,可谓高山仰止了。作为上世纪80年中期就已经开始发表散文的世太,在汉语文字运用上,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如《驻扎在心灵的故乡》一文,开篇写道:“故乡是游子寻梦的出发点和灵魂的栖息地。思乡是医治游子心病的良药”,像这样精彩的炼句,正契合了作者思乡之心犹如“与花争发”的浓浓情思。临读其文,读者如同卧游一般,随着作者的文笔渐次进入了故乡如画的四季,听到了那韵美而熟悉的乡音,品尝到了那“让人感到满口生津”的美味佳肴,结识了一个个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其他像《感悟桂花》《过年》《老家的春联》《灯节》《捉鱼捞虾忆童年》等,无不以精彩生动的文字,承载了作者的深刻体验与丰富情感,因而具有动人的魅力。一个作家的成功,离不开对母语的成功运用;一个成功的作家,在精神层面上,也可以说是和自己的母语融为一体的。
        世太少年多磨难,壮年多忧患,令人欣慰的是,年届不惑之年精神却是非常强健的。这部书的出版,就是他用文学写作的实绩,自觉践行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老格言。“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我知道,世太非常喜欢王国维先生《浣溪沙》中的这两句诗,把它置放在自己博客首页的顶端。这也是我深深喜欢的。以“天眼”观照人间,方能得悲天悯人的大境界,能得悲天悯人的大境界,方能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内得到大自在、大成功。而作为“红尘”中人,能与亲人、家国、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这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学人的幸事。美国诗人朗费诺在《生命礼赞》一诗中说,“艺术无限,而时光飞逝”,是啊,艺无止境,向上的台阶永远摆在每一个有追求目标的仁人志士前面,就借此与世太共勉吧!

    (壬辰年岁末小雪日于暾照居)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http://blog.sina.com.cn/lyds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344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