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董桥:记戴立克
    董桥:记戴立克
    2011年05月15日

    英国老学友戴立克去澳洲渡完假来香港玩几天。多年不见他瘦了些也老了些,气色倒很好,说是大小手术动过几次,许多牵念都抛开,人反而比从前舒坦,不喝烈酒,不吃腥荤,烟斗戒不掉也不想戒,像甜食,医生劝他少吃他说不多吃算客气了:「牙齿不甜不算英国人」。我们同龄,同病,三、四十年前爱说能活过半百算造化,如今虚龄都七十了,「每天起床算算又赚了一天,」他说,「太妙了!」老戴这回带着新夫人来——说准确些是新夫人带他来,旅途杂事作息饮食都归夫人管,几乎寸步难舍。她叫贝蒂,药剂师,比他小十几二十岁,秀气得不得了,闲下来爱看小说,旧小说新小说都看,老戴说真可惜《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没找她写书评,这样的旧派闺秀当今简直找不出几个。称赞贝蒂的话老戴都用国语讲,埋怨贝蒂的话他也用国语讲,说是怕她听了得意也怕她听了沮丧。读汉学的英国人老戴的国语最地道,退休了没人跟他讲他硬是天天跟自己讲。贝蒂说前几年动了手术半醒半睡还满口国语梦话。写中文他偏弱,远远比不上我的英国老师卜立德教授,卜教授连中文专栏都会写,篇篇到家,文句偶尔还带知堂遗风,毕竟下过苦功研究周作人。七十年代我在伦大亚非学院挂单老戴牛津剑桥两边拜师,课余玩字画,玩文玩,比许多中国人都懂。
    八十年代老戴连酒馆都有股份,说他太向往古中国的酒旗,酒帘,酒旆:「佛寺云边,茅舍山前,树阴中、酒旆低悬」,「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还有《水浒传》里竖起的那一根望竿,飘然挂了一幅青布酒旆子!老戴看上的那家酒馆记得是在伦敦边远地段,他带我去过两次,躲进一条幽静的绿荫横街里,乔治时代老房子,不悬酒旗,乌木金字招牌叫 The Pelican,说是英国小说家 Eric Linklater有一本老小说《 Poet's Pub》里有个酒馆叫 The Downy Pelican,嫌 downy累赘,省掉了,只取 pelican,中文难念,叫「鹈鹕」,读音如「提壶」。是水鸟,体长可二米,翼大,嘴长,尖端弯曲,嘴下有皮囊,可以存食,羽毛白色,翼上带黑斑,善游泳,善捕鱼,《庄子.外物》说「鱼不畏网而畏鹈鹕」,群居热带和亚热带海边,《淮南子.齐俗训》说牠们「饮水数斗而不足」。老戴说酒馆前几年关张了,掌柜先生搭上一个绝色侍应,账目不清不楚,亏蚀严重,再做下去连老本都要赔清光。他说人老了千万安份,清心,玩了大半辈子了,不可再指望暮年的光辉:「酒馆终于成就了一对恋人,也算积了德!」
    也许那是英国人的性情,别人的私事从来不想深究,即便那件私事实际上给自己带来过折损。贝蒂向我抱怨说有个开画廊的朋友周转不灵,老戴借钱救他,还给了他四幅英国名家水彩扭转业绩,水彩很快高价卖了,画钱始终没有清还,老戴一句话不说,见了面还请那个朋友吃饭,总说人家有人家的难处。他们家的藏画我看过,好得不得了,英国水彩精品不少,大半是他爷爷他父亲留下来的,还有荷兰油画和中国唐宋真迹,前几年听说还在祖屋阁楼里找出八大石涛陈老莲几件册页,后来都在伦敦拍卖。他爷爷民国初年在天津上海做生意,父亲那辈人到南洋英国殖民地经营过橡胶园,老了还会讲几句马来话,说五十年代我在万隆读书那几年其实他刚巧也在万隆接洽一家荷兰商行的股权,骂我小时候怎么不用功学好荷兰文,他说荷兰的文化艺术有个性,非常可观,受冷落了。
    真是家学渊源,老戴一生亲炙艺术显然受祖辈父辈的熏陶。七十年代他在伦敦一位退休殖民官家里买到徐悲鸿一幅肖像油画,画新加坡开杂货店的老华侨,挂了几年又拿去跟一家古董店换一件乾隆紫檀官皮箱,雕工贵气,说是宫里的:「肖像油画到底比不上官皮箱雅致!」老戴说的那本小说《诗人酒馆》我读过,一九二九年初版,一九三五年企鹅出过平装本,书里有个女画家 Angela Scrabster给蒋介石和冯玉祥画过肖像,说冯玉祥命令传译员传话向她求过婚,还说张作霖原本也要她画肖像,不幸给日本关东军炸死了。「你说你说,肖像画多么俗气!」老戴这回谈起那些旧事还很激动,抱怨当年买进徐悲鸿那天时辰不对,不是吉日吉时。贝蒂拆穿他其实还在惦记那幅老人画像,总想着留到今天比官皮箱值钱百倍。也许是年轻那些年在台北在北京学国语时间长了,老戴连中国老派人的迷信都通晓,每年春节不忘到伦敦唐人街买挂历回家挂,天天起床先瞄一瞄挂历上写的「宜」做甚么「忌」做甚么,说中国这套文化最是导人向善,比西方人读《圣经》亲近生活,实际得多。回英前夕他忽然神神秘秘拉我到一旁露出一丝憨厚:「可不可以送我一个老葫芦?」他说,「要百年以上的清朝老货,我想摆在家里辟邪消灾。」我爱葫芦爱了四五十年,早年香港古玩店常常有些素身葫芦,清代的,亭亭玉立,殷红亮丽,很便宜,大大小小合意的我都买,老戴那时候年轻,骂我收藏一堆没有火绘没有押花的老葫芦做甚么,不就是年代久远盘出了包浆!如今他老了,阅世深了,看出葫芦文化藏着大学问:我翻箱为他挑个壮实的,他抱着葫芦直想哭,样子像苦瓜。贝蒂仰头一笑,娇娇贵贵是一盏睡莲。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1/05/14/211131.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好一个旧时代汉学家的真实形象。董桥先生的文章如行云流水,非常好读。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