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5480
    • 经验29285
    • 文章1010
    • 注册2009-09-10
    [王鼎钧散文] 1949三稜镜
    [COLOR=blue]                 
                            [B] 1949三稜镜[/B]
     
                                文/王鼎钧
     
      先说《巨流河》,这本书可以说是齐邦媛教授的自传,虽然书名并无明白标示,封底介绍告诉我们这是「家族记忆史」、「女性奋斗史」,因此要了解这本书的特色,就得了解齐教授的经验、阅历。她是辽宁省铁岭县人,铁岭在沈阳的外围,巨流河从中间流过,这条大河今名辽河,在著作者心目中,它是东北的「母亲河」,以河名为书名,可见怀乡的心情。当然这个名词的意义延伸了,暗指汹涌的时潮,遥远的跋涉,也许还有一往直前、惟精惟一的学术生涯。

      齐教授先由她的故乡和家世写起,对她的父亲齐世英先生著墨较多。齐公早年流学日本、德国,思想新颖,回国后想改革东北三省的军政,参加了东北将领郭松龄领导的兵变,打算推翻当时东北的军阀领袖张作霖。巨流河一役兵败,郭将军被杀,齐老先生带领家人流亡,多次改名换姓逃避追捕。齐教授的文笔锐敏、深沉、细腻、简练兼而有之,我们开始看见全书的风格。齐老先生痛惜兵变失败,否则中国东北以后的变局、乱局、危局也许不会发生,表达了东北人独特的史观。

    以后她历经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胜利后的国共冲突和全面内战,书中甚少正面表述。到了台湾以后,对高压统治,省籍观念、改革运动(尽管她的老太爷参加了此一运动),乃至於政权轮替,也都表现得淡然甚或漠然。「曾经巨流难为水」,她的叙写贴近这条主线,也就是她家无休止的漂泊,她说:「我的故乡只在歌声里。」这首歌就是「流亡三部曲」第一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由於齐老太爷是重要的政治人物,齐家每一次流亡都是政局变化造成,「在我生长的家庭,革命与爱情是出生入死的!」国运家运,密切相连,一部中国现代史也就在她个人遭遇中隐隐现现,挥之不去。但是她把这本书写成浊水中的青莲,不垢不染。

      《巨流河》中的父亲,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最成功的形象,齐老一生率领志同道合的人出生入死,国而忘家,最后都被大浪淘尽,书中说:「那些在我的婚筵上举杯为我祝贺的人,也是我父亲晚年举起酒杯就落泪的人。」这句话我拭泪重读,暗想今世何处再找这样重道义而有性情的领导人。现代作家写母亲写得很多,也写得很好,写父亲就写得很少,也很难写好。虽然齐府这位老太爷散见於本书六百页之中,并非集中独立成篇,但读者自行「拼贴」,如在其上,如在左右。

    书中还有一位可能在文学上不朽的人物,他叫张大飞,是中国空军的飞行员。

      张大飞原名张大非,他的父亲在东北做警察局长,多次掩护抗日分子脱险,终於被日本特务发觉,处以极刑,行刑的方式是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张大非承受这种致命的打击,流亡关内,经东北人创办的流亡中学收容,得齐府温情照顾。他后来投考空军官校,成为一名杰出的飞行员,选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十四航空队服役,对日作战。国仇家恨使他刻意选择了这个最危险的职务,他认为只有空军才可以飞临敌人的阵地、后方,乃至於本土,进行最直接的攻击。

      初中时代的齐教授就和「张大非」是玩伴,直到大学时代「张大飞」殉职为止,两人见面不多,通信无数,齐教授在书中称张大飞为笔友,张大飞是「小女生不敢用私情去亵渎的巨大形象」。或者读者可以想像,两人由「无猜」到「眼波才动被人猜」,年龄与情绪同步,在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情意颇似中古时代的骑士与公主,总是形迹甚远,心灵甚近,几乎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他们最后一面,张大飞在出动执行任务之前突然出现,几乎是匆匆一瞥,立即登上吉普车绝尘而去。这一面淡淡白描,读来却令人回肠荡气。这一次张大飞升空作战,没有再回来。

      张大飞屡立战功,出师虽捷,身仍先死,他在河南信阳上空殉职,未能亲见抗战胜利。书中写张大飞噩耗用淡墨,后来写张大飞殉职两周年纪念,读者就在作者的含蓄内敛之后感受到巨大的反作力。张大飞自知必死,「深恐多情累美人」,正是情深之极。大学读书时代的齐邦媛经过眉山,想起苏东坡,她在东坡先生的诗词中想到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直到本书末章〈印证今生〉,犹有一段写的是到南京「空军抗日烈士纪念馆」看张大飞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可谓伏脉万里。书中凡有「张大飞」三个字出现之处,文字虽少,张力饱满,不尽之意如烟云满纸。有人把所有写到张大飞的地方,虽只字片语也用红线画出来一再重读,我猜想这一段故事会有人拍成电影,使现代人重新认识「纯情」。

      齐教授到了台湾,以全书一半的篇幅写她的教学和研究生活,在此以前,她像「文人」,自此以后,她是「学者」,后来成了国际知名的学人,国之大师,农工商学兵皆称「齐老师」而不名。看她才情功力,专注有恒,转型直上,得来匪易,写自传逢到这样的大转折,难度尤高。我读过许多学者教授的传记,几乎都是一写到他有了学问,成了权威,文章就平板枯涩,只能供专业人士做参考书了。《巨流河》流到哪里都是一条奔腾的河,没有断裂,没有淤塞,没有乾涸,她写教学、研究、出国开会、学校的行政工作,都仍然是优美的散文,她的修辞考究,气度高贵,有人说源自英国散文的传统。娓娓道来之后,她善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手法,把叙事拔高到抒情诗的境地,悠然作结,令人神驰。

      数十年如一日,齐老师教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其中有人现在执台湾文坛的「牛耳」。她教学之余又写了许多书评、书序,称道作家的成就,字里行间并以巧妙的方式启示作家如何精进,作家受惠多半不曾自觉,这就是春雨润物无声,然后她再透过英译,把这些佼佼者介绍到西方去,有人说她是「台湾现代文学的知音」,在我看来,她更是文学的保母、律师和教师。1949以后文学在大陆为绝学,在台湾为显学,台湾有善可陈,齐教授有功可居,台湾是「小国」,只有文化能使小国变大。她推动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她得到的感谢比她应该得到的要少。陈和马前后两任总统都曾授勋给她,算是社会有自动弥补的功能,不过她在书中只字未提。

      再说《大江大海》,龙女士的写法完全不同,她年岁较轻,没有「1949」的直接经验,不能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串连」破碎的历史,她的这本书并非一般自传,正因为如此,她也得到充分的自由,可以任意选材。她可以写苏联保卫列宁格勒的战役;可以写澎湖流亡学生的冤案;她写台湾发生二二八事变,国军怎样杀戮台湾居民;也写解放军中的台籍官兵,在上海战役中怎样以「屠杀」讨还血债。她以「纪晓岚式」的敏捷博览群籍,吸取精华,而且一件事情若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她选择那最能激动人心的说法,不受「亲身经历」的过滤。

      大体而论,她几乎是以专栏记者的方式工作,她以殷勤采访扩大外延。资料说,她「走过三大洲,五大洋,耗时三百八十天,从父母的1949年出发,看民族的流亡迁徙,看上一代的生死离散,倾听战后的幸存者、乡下的老人家,认真梳理这一段历史」。我佩服她能找到我们找不到的人,问出我们问不出的话,佩服她的文笔感情淋漓,使访问发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所有的资料都因此变成了一手,她以「访问」创造了自己的1949,条条江河归大海,於是波澜壮阔,气象恢宏。

      龙女士长於取材(或者说是取才),可看他访问瘂弦和管管。这两位诗人都擅长说故事,但是很少「露一手」,我以白头宫女写天宝旧事,曾向他们两人中的一位请教,答覆是「不记得了」。龙女士循循善诱,唤醒他们的回忆,直接记录他们的谈话,单独完整成篇。他俩的自述一如其诗风,瘂弦感伤而甜蜜,管管冷冽而幽默,既未神化自己,也未丑化「别人」,只见真性至情。标题说「管管你不要哭」,政论家张作锦先生在他的专栏中表示,过来人都难免一哭。泪有尽而情无尽,我想起龚定庵的诗:「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瘂弦、管管的诗就是他们的箫声。

      这本书人物众多,立场分歧,许多隔离的环境、断裂的经验难以互相衔接,龙应台以「时空交错跳接」的手法处理,效果良好。她写每一个人都尽量贴近那人的心,为那人代言,近乎国画山水的「散点透视」。她没有直接经验,也就没有包袱,没有框框,天下人的「1949」皆我注脚,坐在旋转椅上扫描众生,「左中右独」都感受到她关注的眼神。她的这本书打破了今日书市的两大「迷思」:有人说今日台湾的读者不看过去发生的事情,《大江大海》写的正是他们所说的「中古史」;有人说台湾的读者只关心「本土」发作的事情,《大江大海》主要的内容是「异域」祸福。

    本书的「活泼」可从一隅反三,例如开始叙述时,访问者是「你」,被访问者是「我」,这时访问者尚在做预备工作,先写出被访问者内心的独白,这或者是使用了「全知观点」,也或者是使用所谓第二人称(其实第二人称仍是第一人称), 总之颠覆了访问记录的一般形式。接下去书写被访问者的经历,改用第三人称,一大段「他」如何如何,或者可视为访问者不加引号的转述。这一章结尾时第一人称出现,原是「我」来写「他」,一个年轻人记下一位年长者的经历。有人嫌这种章法太散乱了,我劝他观摩龙应台怎样化短为长,后出转精。

      《大江大海》畅销大卖,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互相询问:「你哭了没有?」有人说他读这一段哭了,有人说他读那一段哭了,恕我直言,现代人的心肠不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大江大海》能使他为「历史」泣涕!我经过有限度的调查比较,「听评书流泪」的仍是年长的人,他所以要「哭」,因为他看到与自己血肉相连的那一段。恕我多问,你是否也为「别人」的灾难伤心?一位台湾本省籍的大人物,公开称赞龙应台:「她以外省人看见了本省人的伤痛。」他说对了,我想打听一下,这位大人物是否下面还有一句:「我以本省人也从书中看见了外省人的伤痛」?如果有这一句,他这个人物就大上加大了。我听说中国大陆下令把《大江大海》禁掉了,为什麼?掩面不看「别人」、「外人」的伤痛吗?这是小人物作出来的决定吧?咳!天下没有不是的读者,我们只有反求诸己,今后要写出更「大」的作品,帮助他们成为更大的人。

      最后我得写出最艰难的一段,说一说我自己的《文学江湖》。作家的大忌是对宾客谈论自己写的书,作家的癖好也是对宾客谈论自己刚出版的书,箭在弦上,姑且少谈几句,知我罪我,其维读者。

      面对1949,不揣冒昧,我觉得我也是一个有资格的叙述者,我也有叙述的责任。1949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两个我躬逢其盛,这年五月,上海撤退,我也是滚滚人流中的泡沫。1949之前,种种前因,1949之后,种种后果,其中也有我的言语造作。

      《文学江湖》开卷第一章我在基隆码头登上陆地,从此以写作维生,我亲历广播、民营报纸、电视三大媒体在台湾的成长,得见当时创业者的胸襟才略,略知背后的时代潮流和政治因素,我写出来了,这些内容,写新闻史的人无暇顾及。我因「历史问题」被治安机关长期关切,熟悉「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我写出来了,有异於泛泛皮相之谈。那些年,高压手段、自由思想、民主运动,各有运用之妙,我写下我的思考与体会。反共文学、现代文学、乡土文学,我一一经心过眼,事后的论者先有成见、后选证据,许多事实湮没了,后来的论者以前人的著述为依据,难增难减。我的文章有其「独到」之处,补偏救弊则吾岂敢?聊备一格分所当为。

      不幸或者有幸,那一段岁月无论在朝在野都想以文学为工具,我虽未卷入漩涡,毕竟弄湿了鞋子,因此得到许多「自传」的材料。有人引用两句诗给我看:「网中无意成虾蟹,治世何妨作爪牙。」我啼笑皆非。用我自己的比喻,就好像看戏一样,我的位子在最后一排,舞台的灯光也不甚明亮,我没能看得十分清楚,可是到底也看过了。我是退潮以后沙滩上露出来的螺,好歹也是在海水里泡过的,锥形壳内深处残存涛声。我并非最有资格发言的人,也并非全无资格发言的人。

      我写文章要满足三种要求:文学的要求,媒体的要求,读者大众的要求。以我今日的境况,三者缺一,文章休想见人。写了一辈子文章,《文学江湖》实在是我最难处理的题材,我接受这个考验。在争名夺利、互相倾轧的人事困扰中,我能写出:「天下事都是在恩怨纠缠、是非浑沌中做成,只要做成了就好。」我在特务工作者的观察分析下生活,我能写出:「他们是我的知音,世上再无别人这样关心我的作品。」困顿三十年,我能写出:「我是中国大陆的残魂剩魄,来到国?党的残山剩水,吃资本家的残茶剩饭。」如此修辞来取得平衡。绝交无恶声,去臣无怨词,骨鲠在喉,我能写出「鱼不可以饵为食,花不可以瓶为家」。百难千劫,剩些断简残编,常常想起贾岛的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一本作品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江湖的对面是台阁,是袍笏冠带,我见过;江湖的对面是园林,是姹紫嫣红,我游过;江湖的对面是学院,是博学鸿词,我梦过。这些经历并未改变江湖的性质,只是增添了它的风波。五十年代我们曾说:「只有杀头的文学,没有磕头的文学;只有坐牢的文学,没有作官的文学;只有发疯的文学,没有发财的文学。」错了,文学也磕头,也发财,也作官,只是在江湖中只有杀头、坐牢、发疯。今日反思,我在1979年离开台湾的时候已经是个犯人或病人。

      我想,这三本书最好合读,如看三稜镜,相互折射出满地彩霞。依照主编的设计,我得尝试将这三本书作一比较,大处著眼,先说三书的结构:《巨流河》材料集中,时序清晰,因果明显,不蔓不枝,是线形结构。《大江大海》头绪纷纭,参差并进,费了一些编织的工夫,是网状结构。《文学江湖》沿著一条主线发展,但步步向四周扩充,放出去又收回来,收回来再放出去,形成袋形结构。

      齐老师慨乎言之,东北发源的巨流河,注入台湾南部的哑口海。他的巧思真不可及!陈芳明教授说过,大战结束,版图重划,台湾人「失语失忆」。在齐教授看来,1949以后外省人也渐渐失语失忆了。世事无常,你看「哑」字有口,「你们如果闭口不说,这些石头也要呼叫起来!」无巧不成书,《文学江湖》有一只口,《巨流河》有两只口,《大江大海》你也可以把「海」字半边看成两只连接的口,可以看见口中的三寸不烂之舌。《巨流河》欲说还休,《文学江湖》欲休还说,《大江大海》语不惊人死不休!《巨流河》是无意中让人听见了,《文学江湖》故意让人听见,《大江大海》就是面对群众演说了。

      另一巧合,这三本书的书名都有那麼多三点水。「抗日靠山,反G靠水」,铁打的国,流水的家,多少人家在时代的怒海狂涛中灭顶。书中有许多「水」的意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涧溪赴海料无还!书中有许多「泪」字,抗战时期有人说,鲛人泪化为明珠,战士的泪化为子弹,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日已无此豪言壮语。《巨流河》咏叹时代,《文学江湖》分析时代,《大江大海》演绎时代。水哉水哉,聚之则为渊,放之则为川,酝之可成酒,如今是「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了。

      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有人说,如果写到「过尽千帆皆不是」就停止,那有多好!有人说「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名句,最后一句多余。有人说「肠断白苹洲」这一句把前面各句蕴积的情感完全释放出来,这才摇荡心灵。也许齐老师写到「过尽千帆皆不是」就翻过一页,也许我写到「斜晖脉脉水悠悠」才另起一章,也许龙应台连「肠断白苹洲」也一吐为快,三书风格大抵如此。

      王德威教授以长文评介《巨流河》,他称这本书「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容我照样仿制,《巨流河》如此精致,如此雅正,如此高贵。《大江大海》如此奔放,如此丰富,如此变化。我的那一本呢,我也只好凑上三句:如此周密,如此老辣,如此「江湖」!

     

     [/COLOR]

    [COLOR=red]齐邦媛《巨流河》百度文库下载地址:[/COLOR]

    http://wenku.baidu.com/view/06992f69a45177232f60a2b7.html

    [COLOR=red]龙应台《大江大海》网上阅读地址:[/COLOR]

    http://bookmusic.tk/dnovelviewcat.php?tid=16


    [IMGA]http://www.mosbookstore.com/book/html/big/1268810237.gif[/IMGA]

    [IMGA]http://www.lfxww.com/dushu/images/2009101325958.bmp[/IMGA]
    [ 这个贴子最后由muzhenang在7/14/2010 11:30:53 PM编辑过 ]
    淡淡书香 清清陋室 静静庭院 浓浓原野 云云苍山 霭霭兰陵 茫茫大地 瀚瀚星河 漫漫人生 悠悠牧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700
      • 经验883
      • 文章71
      • 注册2010-02-12
      句句精辟,仿佛是血和泪在浇铸,好感动!
      才知什么是大家风范,拜读后,感慨万千!
      谢谢穆老!
      [color=blue] **自然是最美的艺术,生活是最真的禅堂。**[/color]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欣赏鼎公细致独到的评论文笔。
        三本书,如同一个1949的三棱镜,鼎公把书的结构作了形象而精妙的归纳:“《巨流河》材料集中,时序清晰,因果明显,不蔓不枝,是线形结构。《大江大海》头绪纷纭,参差并进,费了一些编织的工夫,是网状结构。《文学江湖》沿著一条主线发展,但步步向四周扩充,放出去又收回来,收回来再放出去,形成袋形结构。”

        王鼎钧先生用“江湖”来相容自己的文学,写出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独立的立场和观点。
        “一本作品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江湖的对面是台阁,是袍笏冠带,我见过;江湖的对面是园林,是姹紫嫣红,我游过;江湖的对面是学院,是博学鸿词,我梦过。这些经历并未改变江湖的性质,只是增添了它的风波。五十年代我们曾说:「只有杀头的文学,没有磕头的文学;只有坐牢的文学,没有作官的文学;只有发疯的文学,没有发财的文学。」错了,文学也磕头,也发财,也作官,只是在江湖中只有杀头、坐牢、发疯。今日反思,我在1979年离开台湾的时候已经是个犯人或病人。”

        三本书,在名字里都有“水”,书中又有很多“水”和“泪”,鼎公为之作了文学式的发挥,写得优美动情,浩气荡然。“书中有许多「水」的意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涧溪赴海料无还!书中有许多「泪」字,抗战时期有人说,鲛人泪化为明珠,战士的泪化为子弹,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日已无此豪言壮语。《巨流河》咏叹时代,《文学江湖》分析时代,《大江大海》演绎时代。水哉水哉,聚之则为渊,放之则为川,酝之可成酒,如今是「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5480
          • 经验29285
          • 文章1010
          • 注册2009-09-10
          只有从历史巨变中走过来的人,才有如此大气游虹刻骨铭心般的文字记录!
          淡淡书香 清清陋室 静静庭院 浓浓原野 云云苍山 霭霭兰陵 茫茫大地 瀚瀚星河 漫漫人生 悠悠牧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383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