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2
    • 积分39116
    • 经验12350
    • 文章930
    • 注册2010-03-29
    [原创] 沉思死亡
                              沉思死亡

        一提到死,有的人会眉头皱得宛如坟茔,有的人会寒颤打得震天响,有的人会像漏气的阀门那样“呸呸呸”啐个没完没了……他们仿佛看见了墓碑、看见了骸骨、看见了蛆虫翻拱的尸身,厌恶与恐惧顿时会像洪水般将其吞没。
        一旦真正面临死亡时,有的人会顿足捶胸嚎啕大哭尽失“万物之灵”的人格与尊严,有的人会惊恐万状呆若木鸡尽失智慧人类的颜面与水准,有的人会磕头如蒜苦苦哀求向魔鬼出卖自己的道德良心……在他们眼里,死亡仿佛是一个真真实实活在人世的狰狞怪兽、一个明明白白存在于浩瀚空间的宇宙黑洞。它能吞没一切,从人的肉体到灵魂、从欲望、梦想、回忆直到他残留世间所有的声音、气味和光影。
        为什么平日雍容华贵高不可攀的人类会在面临死亡时变得那么失态那么可怜兮兮连畜生都不如?为什么人类几十万年的文明进化居然会在那一刻前功尽弃?这究竟是人的天然本能还是后天变异?这究竟是人类不可逆转的命运还是一种偶然?

        无机物不怕死,因为它们根本没有生命;植物不怕死,因为它们不具有感受恐惧的神经系统;动物也不怕死,面对死亡时它们只会本能地逃避,直至死亡降临的那一刻,它们根本没有害怕的闲暇;——只有人类害怕死亡!
        多么滑稽而又可悲的现实呀!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居然会在死亡面前变得比草履虫更卑下!恐惧死亡的人,不管是称霸世界的帝王还是腰缠万贯的富商,不管是声名远播的文人雅士还是醉生梦死的市井无赖,一旦面对死亡都会变得同样卑贱同样猥琐不堪!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惧怕死亡,否则人类即使没碰上恐龙所遭遇的天灾也要被自己进化了千百年的羞愧心羞死!
        面对狰狞的死亡,苏格拉底依然思维敏捷谈笑风生,阿基米德依然沉醉在自己的发明与计算中,裴多菲高唱“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天祥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虔诚的教徒们平静地离开人世,英勇的斗士含笑赴死……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人何以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有的人光明磊落惊天动地让死神望而却步,有的人苟且偷生惶惶不可终日使生者蒙羞受辱?
        对死亡的恐惧不可能是先天本能,因为在生命伊始,每个人同样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随着年岁的增加,随着经验、知识、体魄的增长,随着金钱、权力、名声的不断累积,对死亡的恐惧才像病毒一般慢慢侵蚀了某些人的心灵。
        儿童为什么不怕死?因为他们对死亡一无所知。智者、勇士、虔诚的教徒为什么不怕死?因为他们对死亡已经有所认识,正是对死亡的某种认识使他们具有不可撼动的信念,使他们能够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欣然受死。
        惧死者怕死的根源就在对死亡的一知半解,确切地说是对死亡的误解和曲解!在惧死者眼中,死亡就像一只活蹦乱跳的猛虎,随时可能扑上来将自己撕得粉碎。他们以为只要设法躲开它,生命便能无限延续,自己便能继续享受美酒佳肴、享受恭维与服从、享受性的快乐。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奇迹,自己拥有的一切——身体、金钱、权力、名声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死神要将自己的生命剥夺让自己再也无法享受曾经拥有的一切是一种极不公正的背信弃义行为。因此他们才会在死亡降临时拼命挣扎、嚎叫,不惜出卖他人利益以苟延残喘。更有甚者,在死亡尚未来临时便被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活生生地吓死!

        恐惧是理性最可怕的敌人,对死的恐惧则是所有恐惧中最可怕的瘟疫,它杀死的是比肉体更高贵的灵魂。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类从成为“万物之灵”的那天起就将“死亡思考”当成了一门必修课。翻开古今中外哲人们的宏伟巨著,你会发现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在远古还是在今朝,人们对死亡的思考从未中断过,而且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无不闪烁出人类最深邃最精湛的思想灵光。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各不相同的死亡观。
        第一种、死亡即“新生”。持这种观点的人把肉身的死亡当成灵魂回归永恒的手段,他们凭借信仰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基督徒临终时会平静地接受死亡,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灵魂正奔赴天国前往仁慈的天父身边,即将永永远远安享天国的和平与温馨。佛教徒同样视死如归,因为只有肉身的灭寂才能使凡人超脱轮回涅槃成佛致达不生不死的极乐世界,死亡对他们来说如同乘风归去驾鹤西游般轻松愉快。当然要想灵魂将来永生不死幸福安康还得有个条件,就是必须今生今世一心向善、慈悲为怀,所以只有那些真正虔诚敬神爱人的信徒才能最终摆脱死亡的魔咒。
        第二种、死与生无关,既不可知亦不存在。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伊壁鸠鲁也说“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此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人生苦短,既然有那么多关乎“生”的事情需要操心,又何苦为那根本不存在的“死”去烦恼呢?的确,恐惧死亡何等无知!生命是在活着时的一分一秒中度过的,你不为活着时那可见的瞬间思虑,却为死后或生前那不可知的永恒思虑,岂不荒谬?于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对生者的爱与关怀之中,他们凭借着对生者高度的责任感轻而易举摆脱了死亡的魅影——他们根本无暇恐惧!风华正茂时,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风烛残年时,他们无怨无悔为年轻的生者孜孜不倦地操劳直到灯干油尽。
        第三种、死亡普遍存在、必然发生。卢克来修说“在你死后,万物将随你而来”。既然谁也难免一死,死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就像春天打雷下雨、冬天刮风下雪一样,人皆有死,我何独惧?其实正是死亡才能使一个人对尘世的高官厚禄、灯红酒绿嗤之以鼻,一想到我们都将死去,世间那转瞬即逝的荣华富贵又怎能长久激荡我们的心灵呢?认识到死的普遍性与必然性的人之所以不会像惧死者那样陷入自暴自弃的绝望深渊,是因为他们同时也认识到生的普遍性与必然性。于是蒙田告诫我们:“你由死入生的过程无畏也无忧,再由生入死走一遍吧。”拉罗什福科也说“死亡的必然性造就了哲学家的全部坚定性”。认识到死亡不可避免的人,他们勇敢而理性地看待死亡,毫无保留地将全部热情投入到理想、事业、爱情、友情以及公共事务之中。他们靠激情一劳永逸地将死的恐惧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四种、死与生密不可分。老子和庄子均属这一观点。泰戈尔说“死亡隶属于生命,正如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脚也是走路”,比贝斯科也说“死亡是今生而不是来世的一部分”。既然死和生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我们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人与物、天与地、世间万物变幻莫测、和谐共存,哪有寂灭?哪有空无?只有流转、流变、生生不息。于是萨特洒脱地说道:“死亡说到底是向自然的回归并肯定我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啊,物质不灭,生死何须论!万象皆泯,色空谁更真? 持这种观点的人,非但不会厌恶与恐惧死亡反而会视其可亲可敬。他们通过思辨达到了与他人与万物的沟通,通过热爱每一个部分与瞬间达到了和自然与永恒的沟通。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视万物为神圣,善待一草一木、一虫一兽,善待身边的每一位男人和女人,在自然博大的胸怀中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享尽生命的欢乐与宁静。

        “人为什么会死?”是科学研究的课题。“死是什么?”才是哲学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谁也绕不开这道坎,一个人无论身份贵贱、学识高低、品味雅俗,在生命进行途中都会身不由自地陷入对死亡的思考,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哲人,能够对万物展开思考用语言作出规定继而又对自己的规定进行反思正是人与万物的本质区别。
        惧怕自然存在物是因为人的愚昧无知,惧怕人类精神臆造出来的非存在则是由于对对象的误解与曲解。恐惧死亡正是这样,对死一无所知的人从不怕死,倒是那些对死亡一知半解而又不甚其详的人才怕死怕得要命。死亡缠着惧死者就像皱纹死死缠着耄耋老人或就像癌细胞死死缠着病入膏肓的晚期癌症患者。原因就在他们放不下心中的妄念,舍弃不了自己那个迟早得舍弃的臭皮囊、舍弃不了那个终将归于无的自我。
        一个只想到自己的人注定是不幸的。首先,死的恐惧会像鬼魅一样无时无刻都缠绕着他,“人皆有死”的现实使他永远也无法露出开心的笑容。其次,生的无聊也不会放过他,因为无聊与寂寞只有当你忘掉自己并与他人或他物融为一体时才能排遣。
        对死的恐惧可以催生无数恐怖的幻影,不怕死的人只死一次,惧死者要死千万次,生的欢乐全在这漫长而痛苦的等待中化为乌有。其实我们谁也不能见到自己的死,对每个人来说存在永远只是眼前当下生的瞬间,死不过是我们生时的一种想象罢了,为一种莫须有的想象而恐惧实在荒谬绝伦!

        “死是什么?”死是一个人从有限迈向无限、从今生通往永恒的必由之路。何谓永恒?永恒是无数瞬间的集合,与无数瞬间全然不同的永恒根本不存在。不为有限的瞬间忧虑而为根本不存在的无限的永恒忧虑的人何其愚钝!其实只要参透了生命的每一瞬间,我们也就参透了生前死后的永恒!
        死是绝对的寂静、绝对的黑暗、绝对的虚无,它能映出我们灵魂最深处的声音、色彩以及那些甚至不为自己知晓的隐秘的信息,难怪在死亡面前有人惶恐、有人安详;有人崇高、有人卑劣……
        死是人生悲喜剧的最后一幕,没有谢幕最好的剧情也会令观众烦闷;死是人生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没有尾声最好的乐曲也要让听者生厌。死是惊天动地的闪电、是摧枯拉朽的烈火,死是一泻千里的洪水、是催生万物的春雷。
        死虽然是对生命的否定,却又是人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死,人生便不能园满; 没有死的黑暗,便显不出生的奇光异彩。战胜死亡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与死神交朋友,让他成为你生命价值的见证!
        “死是什么?”也许未来的人们还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无论怎样的解释只要能使人勇敢地舍弃那些窒息心灵的贪婪的物欲,让心灵真正感受到生的快乐人类就会欣然接受。一个人要想获得生的快乐首先就要能坦然面对死亡,如果时时为死忧虑,生的快乐根本就是一种奢望。
        让我们像接受生那样去接受死吧,不管你将死当成新生还是将死看成空无,不管你将死看成必然还是将死看成生本身,只要认识到死只能针对速朽的个体,对永恒的整体来说死像灰尘一般渺小!我们就能像耶稣那样英勇赴死,像释迦摩尼那样视死如归,像海德格尔那样做个“能死者”,像陶渊明那样“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像庄子那样面对死亡叩盆而歌……
        抛开死的魔影,消除死的恐惧,生活才会美好,人生才会灿烂。








    对真理永久地存疑是我唯一的使命,
    ——因为所有的真理都是蹩脚的。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人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观,是不是也要有一个健全的死亡观?这篇《死亡的沉思》虽然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但对死亡的意义和古今中外的死亡观有着很精辟的阐述,从历史、现实、道德、科学、观念、心理各个方面对死亡这个人类谁都不能避免的状态做了剖析。可以说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死亡论。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沉思死亡》器宇宏大,思虑深致。翎翅的概括甚为准确。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