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880
    • 经验2800
    • 文章415
    • 注册2010-04-03
    [原创]史悟录(连载)——刘师培
    7、刘师培

    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为《春秋左氏传》作新疏,列名《清史稿》儒林传。刘师培“予束发受经,思述先业”,八岁学《周易》的变卦方法,十二岁读四书五经,遍览家藏图书,作《水仙花赋》、《凤仙花诗一百首》等。
    1898年,刘师培父亲病故,家道中落,他“为人虽短视口吃,而敏捷过诸父。一目辄十行下,记诵久而弗渝。”
    1901年,刘师培考取秀才。
    1902年,刘师培江南乡试,中第十三名举人。
    1903年,刘师培到北京会试未中。归途中停留上海,寻求教员职务。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爱国学社”的反满清志士,受到他们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一时兴起改名为刘光汉,表示“攘除清庭,光复汉族”的决心。
    刘师培结婚后立即将妻子何震,送到上海进“爱国学社”读书。夫妇都激进,“被上海革命党人比作普鲁东和索菲亚”。
    冬,刘师培以“光汉子”名发表《中国民族志》和《攘书》等文,论述异族入侵和各族融合的历史,说“夷夏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倡民族革命。
    1904年春,刘师培再赴开封会试。行前作《留别扬州人士书》,呼吁办新式学堂、鼓励出洋留学。
    刘师培落第后回扬州发表《论留学生之非叛逆》一文,疾呼“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政府甘为公敌而不辞,于学生何尤?”“中国者,汉族人之中国也!叛汉族之人,即为叛中国之人;保汉族之人,即为存中国之人!”作《黄帝纪年论》一文,提出用黄帝纪年取代帝王年号。
    秋,刘师培到上海与章太炎、蔡元培等一道进行反清活动,任《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和《国粹学报》编辑、主笔。为《中国白话报》撰稿,用通俗的语言宣传“排满革命”。写《中国民族志》、《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和《匪风集》等文章。他先后加入中国教育学会、光复会、同盟会、国学保存会等反清组织,参与行刺王之春的行动,成为一名激进的革命党人。
    时刘师培已作《甲辰年自述诗》四十余种。中有《攘书》、《孔教与中国政治无涉论》、《教育普及议》等。
    1905年春,《警钟日报》被查封,刘师培避居浙江平湖。半年后化名金少甫,到芜湖皖江中学和安徽公学等处教书。
    1906年春,刘师培在安徽芜湖,除教学外,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学、伦理、地理、经学等《中国文学教科书》、《伦理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乡土历史教科书(江苏、安徽、江宁)》之类的书。
    刘师培、陈独秀等人在安徽公学组织“岳王会”和“黄氏学校”,宣传反清,发展党人,培训杀手。
    1907年春,应章太炎邀,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到东京担任《民报》编辑。认识了孙中山、黄兴等人,加入同盟会,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与章太炎等人发起成立亚洲和亲会,以“韦裔”、“豕韦之裔”笔名发表《普告汉人》、《悲佃篇》、《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文章,宣传“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今日之讨满,乃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者也。”
    夏,受日本社会党人北辉次郎等人的影响,转而热衷于无政府主义,刘师培夫妇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和“社会主义讲习会”,创办《天义报》和《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成立“农民疾苦调查会”;提倡“人类均力说”,“扫荡权力,不设政府,以田为公共之物,以资本为社会公产,使人人作工,人人劳动”;“以破坏固有之社会,实行人类之平等为宗旨,于提倡女界革命外,兼提倡种族、政治、经济诸革命。”主张“尽破贵贱之级,没豪富之田,以土地为国民所共有”。“仅言无政府,则种族革命该于其中;仅言种族革命,决不足以该革命之全。”认为无政府主义的平等观才是真正的平等观。
    刘师培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和普鲁鲍特金的《面包掠夺》、托尔斯泰的《致中国人书》等文章,均刊登在《天义报》。
    在日本,刘师培主编出版《天义》第16—19卷合册。
    刘师培为《共产党宣言》作序称:
    “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
    迫于经济压力,年底刘师培派妻子何震与清两江总督端方洽谈,作《上端方书》,献“弭乱之策十条”,《书》中称:“谓居今之世,学崇实用,成编所载,用以施治,未必悉适于今。不知泰西各邦,学士大夫,敦崇考古,埃及残碑,希腊诗曲,均参互考验,遁相阐明,则察来之用,首恃藏往,若侈陈通今,罔知监古,本实先拨,用于何有?”
    刘师培走向为清朝、为端方效命,组织齐民社,与章太炎决破了。
    1908年2月中旬,刘师培夫妇回国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府。
    1909年夏,刘师培在上海向端方密告浙江革命党人起义计划,致使革命党联络机关被破坏,同盟会员张恭被捕、起义失败。革命党王金发持枪直指刘师培,误杀了他的姻弟汪公权。
    端方任刘师培为两江督辕文案兼两江师范教习。就办学事他向端方上书:“自外域之学输入中土,浅识之士,昧其实而震其名,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为无用。端倪虽微,隐忧实巨,道衰学敝”,中国学术“足俟百世而不惑”,希望设“两江存古学堂”,培训国学教员以振兴国学。
    刘师培拜徐绍桢为师,研究天文历法。
    1910年,1909年底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刘师培随调天津任直隶督辕文案、学部谘议官职,后任参议官。
    1911年9月,刘师培随端方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11月在资州,端方被革命军杀死,刘师培被拘捕。
    先是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与上海章太炎联名在《大共和日报》上刊登《求刘申叔通信》,称:
    “刘申叔学问渊深,通知今古,前为宵人所误,陷入范笼。今者,民国维新,所望国学深湛之士提倡素风,任持绝学。而申叔消息杳然,死生难测。如身在地方,尚望先一通信于国粹学报馆,以慰同人眷念。”一旦得知刘师培下落,蔡元培立即以教育部名义致电四川,要求将刘护送来部,“以崇硕学”。(《临时政府公报》第1号)
    同时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与人致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希望对刘师培能“矜全曲为宽宥”,“延读书种子之传,俾光汉得以课生著书赎罪”。(《临时政府公报》第2号)
    刘师培获救后到成都任国学院副院长,在四川国学校讲授《左传》、《说文解字》等课。与谢无量、吴虞等人发起成立四川国学会。写《废旧历论》等文章。
    1913年6月,刘师培与南下寻夫的何震会合,北上山西在友人南桂馨家当教师。经南推荐给阎锡山,被阎聘为高等顾问。
    1914年,阎锡山荐刘师培给袁世凯,到北京就被委为公府咨议,刘师培感激万分,上书说“宠光曲被,损越滋虞,惟有仰竭涓埃,冀图称报。”
    1915年8月,刘师培与杨度等发起成立“筹安会”,刘师培任理事;刘作《君政复古论》、《联邦驳议》等文说:“天生丞民,无主则乱,事勿稽古,无以承天。”鼓吹帝制。
    10月袁世凯任刘师培为署理参政院参政;11月授刘“上大夫”。
    1916年6月,洪宪帝制失败,刘师培流落天津,借住庙里十分狼狈。
    1917年,经陈独秀推荐,“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聘刘师培为中国文学门(1919年改为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任文科研究所的指导教师、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刘师培讲授汉魏六朝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主要教义是《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文心雕龙讲录二种》等。
    蔡元培说这时的刘师培,已“病疾已深,不能高声讲演,然所编讲义,元元本本,(即《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等)甚为学生所欢迎”。
    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也有不足之处,其文“物成而丽,交错发形;分动而明,刚柔判象。在物佥然,文亦由之。惟是捈欲通 ,紘埏实同。偶类齐音,中邦臻极。”读来如云山雾罩,很难体会他的真实的思想和意境,他喜欢用冷僻字,如“迅雷不及掩耳”语,通俗易懂,何苦要说成“疾雷无暇掩聪”,是不是有点故弄玄虚,让人啼笑皆非。
    学生杨亮功说刘师培教学:“刘先生教我们于汉魏六朝文学中每人任选择一两家作专题研究。他认为研究任何一家文学必须了解其师承所自、时代背景及其个人身世。我所研究的是徐陵(孝穆)、庾信(子山)两家。有一时期我专致力于魏晋六朝文学,这也是受了刘先生的影响。刘先生在北大授课时肺病已到第三期,身体虚弱,走起路来摇摇欲倒,真是弱不禁风。他在刮风下雨的时候,照例是请假。”
    冯友兰说:“当时觉得他的水平确实高,像个老教授的样子,虽然他当时还是中年。他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就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
    他的博学已无疑质疑的了!
    1918年1月19日,刘师培加入蔡元培成立的北京大学进德会。
    4月30日,刘师培以华丽的骈文祝贺北大建校二十年,其文《题词》在《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上发行。
    6月1日与蔡元培、陈独秀、章士钊、沈尹默、傅斯年、罗家伦一同当选为该会评议员。
    新文化运动高涨之时,刘师培坚决反对新文化、白话文运动,“慨然于国学沦夷,欲发起学报以图挽救,”准备复刊《国粹学报》和《国粹汇编》,来对抗《新青年》等新文刊。
    1919年1月,刘师培与黄侃、朱希祖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地道的国粹派。刘师培总编《国故月刊》,他“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
    11月20日,刘师培因病去世,年三十六岁。
    12月3日,陈独秀出资,蔡元培主丧,在妙光阁殡、祭,有文章说“丧事由陈独秀先生主持”不尽然如此,北大很多同仁和学生参与“共同料理丧事,将刘先生遗著检齐,送交北大图书馆保存”。
    1920年3月,刘师培学生刘文典等人护灵柩归葬其故乡扬州。
    刘师培身后萧条,妻子何震削发为尼。

    刘师培在北京大学的三年里,因“抱疾岁余,闭关谢客,于校中教员素鲜接洽”。周作人曾说,与刘师培“同在国文系里任课,可是一直没有见过面;总计只有一次,即是上面所说的文科教授会里,远远的望见他,那时大约他的肺病已经很是严重,所以身体瘦弱,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声音也很低微,完全是个病夫模样,其后也就没有再见到他了”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第一人。他宣称“破除国界种界,实行世界主义”,“实行共产制度”;引经据典来佐证他的信念:“儒道两家之学说主于放任,故中国之政治主放任而不主干涉……名曰有政府,实与无政府无异”;“实行无政府主义,以中国为最易,故世界各国无政府,当以中国为先”。其实他对于政治和政权始终是门外汉,他的国学才是他的最高成就。
    刘师培为世俗、功名所累,也为那显赫的家世所累,刘师培自题说:“飞腾无术儒冠误,寂寞青溪处士家。”(《甲辰年自述》)这就是他的心态。
    刘师培继承家学《左氏》,同时他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颇丰:
    《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以及研究《左传》所著《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研究《周礼》所著《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著作,后由南桂馨、钱玄同(作序)等搜集整理成《刘申叔先生遗书》,共七十四种(其中经学小学论著22种,学术文辞13种,群书校释24种,诗文集4种,读书札记5种,学校教科书6种)。
    北大1998年百年校庆,出版的《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中,“文学卷”、“史学卷”、“哲学卷”都有刘师培的文章。其贡献可见一斑。
    他主张以字音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结构探究中国的“人群进化”。他认为古代文词不可骤废,主张“近日文词,宜区二派:一修俗语,以启瀹齐民;一用古文,以保存国学;庶前贤矩范,赖以仅存”(《论文杂记》),这种观点,在今天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上也是可用和极有价值的。
    钱玄同、蔡元培、冯自由、邹鲁等人谈刘师培时,都说他“杂而多变”。朱维铮在《刘师培辛亥前文选》导言中称刘师培“善变”。确实刘师培的思想和行为“杂而多变”,从热心科举功名到反清排满,从信奉同盟会到热衷无政府主义,再投入清朝大员端方幕府,从“筹安会”理事到北大教授,从主编《民报》到《国故》月刊,始终在变,始终在寻求仕进之路。他醉心于浮世利祿,他的学问可以名垂千古,他的政治活动却是昙花一现,让人扼腕!他的悲剧当是万世读书人之戒!我读史,真的为他惋惜。
    刘师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作用,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它是文学史教学与研究的“典范”。北大的“文学史”课程,是从1903年开始的,《秦定大学堂章程》是京师大学堂开设“西国文学史”、“历代文章流别”等课程的先河。它是第一部借鉴、运用西方文学史著述体裁编撰的中国文学史。
    刘师培在1905年就以《文章原始》、《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文学不同论》等文章中论起源、发展历程和不同地域的文学发展史,引用《罗马文学史》证明“昔罗马文学之兴也,韵文完备,乃有散文;史诗既工,乃生戏曲。而中土文学之秩序适与相符,乃事物进化之公例,亦文体必经之阶级也”
    刘师培认为国学应当“文学基于小学……编辑国文教科书,首明小学,以为析字之基,庶古代六书之教普及于国民,此则区区保存国学之意也。”
    鲁迅1928年时说:“我看过的已刊的书(指中国文学史一类),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太多。”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演讲中推荐:“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辑录这时代文学讲座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声明:“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钱玄同讲刘师培治学:“刘君著述之时间,凡十七年,始民元前九年癸卯,迄民国八年己未(1903—1919)。因前后见解之不同,可别为二期:癸卯至戊申(1903—1908)凡六年为前期,己酉至己未(1909—1919)凡十一年为后期。姑较言之,前期以实事求是为鹄,近于戴学,后期以竺信古义为鹄,近于惠学;又前期趋于革新,后期趋于循旧”。
    蔡元培在《刘君申叔事略》中说:刘师培“幼慧,年十二即读毕四子书及五经。初习为试帖诗,一夜,月色皎然,讽诵之顷,恍然有悟,遂喜为诗赋,曾作《水仙花赋》;又穷一、二日之力,成风仙花诗一百首。其读他书,勤奋亦如是。博学强记,出语恒惊其长老”。又说:“向使君委身学术,不为外缘所扰,以康强其身而尽瘁于著述,其所成就宁可限量惜哉!”深为惋惜他的学识没有发挥出来。
    当年章太炎评说刘师培:“常人患不读书,而申叔读书过多,记忆太繁,而悟性反少,……。”
    刘师培的性格是复杂多变,但是是他的学术思想,特别是他治学的态度却是客观、严谨的,他涉猎广博、著述宏伟,还多有创见。适值新学广播,旧学之人能创立新义,富且精。尤为难的了!而且他的史学和文学论著,均具时代特色,形式和内容与旧学不同,这就更难得的了。所以他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师培论学论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刘申叔遗书》之《刘君申叔事略》蔡元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刘师培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旧学之殿军新学之开山刘师培》文史知识1999(3)。
    《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台北:洪范书店1988。
     心宽天地阔,华发亦风流。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78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