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880
    • 经验2800
    • 文章415
    • 注册2010-04-03
    [原创]史悟录十、同盟会死难第一人——刘道一

        刘道一 (1884-1906)字炳生,自号锄非。1923年湖南《衡湘刘氏十二修族谱》记载:湘潭白石铺八斗冲刘氏来自湖南衡山。
    1884年7月,刘道一生于湘潭县白石铺八斗冲。
    刘道一幼年入私塾,读《孟子》能琅琅成诵;他性格开朗、能言善辩。
    1893年,刘道一随父母迁居湘潭县城柳丝巷。
    刘道一少年入湘潭美国教会益智学堂学习。受社会上要求变革的风潮和兄长刘揆一的影响,思想激进。读《汉书•朱虚侯传》时,对“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句话非常欣赏,便自号“锄非”。
    刘道一考入长沙修业学校。
    1904年春,刘道一、刘揆一一道参加黄兴在长沙组织的华兴会,受黄兴指令与会员万武从长沙回到湘潭,劝说哥老会首领马福益与华兴会合作,共同反清。刘道一能言善辩,诉说反清的道理,当看到马福益犹豫不决时,就正色地问:“马大哥,我们听说您是个人物,于是登门拜望。现在小弟有个问题要请教。”马福益说:“请问。”刘道一说:“大哥是打算按照哥老会宗旨反清复明呢,还是准备接受招安,作清王朝的爪牙?”终使马福益醒悟,慨然许诺参加反清的武装起义。
    黄兴原定在十一月十六日,慈禧太后寿辰时起义,起义军以黄兴为主帅,刘揆一和马福益分为正副总指挥,城外由哥老会分兵五路响应,向长沙进军;城内以武备学堂的学生为主,联络新军和巡防营,直捣各衙门。
    与此同时,相约湖北党人响应起义,义军先占两湖,再图北伐,直捣幽燕。
    长沙起义计划商定后,黄兴即兴高吟:“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
    却因华兴会组织不严密,许多活动都处于半公开状态,计划很快就泄露了出去,长沙富绅王先谦报告给湖南巡抚衙门,衙门立即派兵四处搜捕党人。起义流产。马福益逃往广西,黄兴、刘揆一等流亡日本。
    3月,刘道一考取留学公费,东渡日本入日本东京清华学校学习。在日本与秋瑾等组织“十人会”秘密团体,赞成暴力革命。
    同时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三点会”),被封为“草鞋(将军)。”
    1905年7月,刘道一在东京参加孙中山召集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
    8月,刘道一加入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在同盟会中担任书记、干事等职。
    刘道一善于交际,长于辞令,通英语、日语,被黄兴和党内众人称为“将来外交绝好人才”。
    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奉同盟会令从日本回到湖南,“运动新军,重振会党”。刘道一约集革命党首领蒋翊武、龚春台、刘重等人在长沙水陆洲船上聚会,转达黄兴的意见,并提出五点具体计划,准备发动马益福在萍乡的残部“发难于浏醴,而直扑长沙”。再全力策动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响应。
    蔡绍南到萍乡会合先与会党联络的魏宗铨,当地各路会党都接受了同盟会的反清宗旨。蔡、魏集萍浏醴各路会党首领百余人,在萍乡蕉园举行开山堂大典,推龚春台为大哥,歃血为盟、把酒宣誓:“尊中华民国宗旨,服从大哥命令,同心同德,灭满兴汉”。
    十月十九日,洪江会首领廖叔保在麻石率众二、三千,首先发难。蔡绍南、龚春台则立即通知其他各处响应。义军占领上栗市进行整编,定名“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龚任大都督,蔡绍南、魏宗铨任左右统领,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历数清廷卖国殃民的十大罪状,号召“破数千年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使地权与民平均”。“不数日而集众数万人,蔓延数县之地”。
    孙中山派胡瑛、宁调元、孙毓筠、杨卓林等到苏、皖、赣、湘、鄂等省发动起义以响应。清两江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端方、湖南巡抚岑春蓂调集清军五万,前往镇压。战斗相持了月余,囿于力量悬殊,终至失败,革命党和起义群众万余人阵亡,萧克昌、蔡绍南等亦罹难。
    刘道一因在长沙、衡山等地运动新军,筹集枪响,引起了清吏注意,他在从衡山返长沙的途中被清军逮捕,清官吏怀疑他是刘揆一,立即将他解送臬司督同长沙府审讯。
    刘道一自称是刘揆一,在狱中他与友人的信中写道:“彼若刑讯,吾则自承为刘揆一,以死代兄,吾志决矣”。
    刘道一在监狱墙上题诗:“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
    清长沙官吏发现他不是刘揆一,便刑讯逼供,刘道一在供词中揭露清政府的残暴、中国的危机以及世界政治要略,达数千字之多,令审讯官瞠目咋舌。清审讯官又开列出数十人的名单,逼他指为同党,遭其坚决拒绝:“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耳!”最后,清长沙官吏将搜得刻有“锄非”二字的印章,作为谋反的罪证,判处刘道一死刑。
    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二十二岁。始葬于湘潭县花萼乡。
    遗著有《衡山正气集》。
    刘道一夫人曹庄当时正在长沙周氏家塾读书,闻丈夫死信,欲自杀以殉,被人救了下来,两年后一直沉浸在悲哀中的她,还是在湘潭家中自缢。
    1912年3月黄兴、宋教仁等联名呈请褒扬,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黄兴优恤刘道一令》,命令说:
    “烈士尽瘁革命,屡蹶愈奋。联络会党,彭励民气,厥功甚伟。自应准予列入大汉忠烈祠,同享祭典,并将事宜宣付国史馆立传”。“优给刘道一恤金一千元。”
    刘道一追认为烈士后,湖南政府将他们夫妇的遗骸合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湘潭县议事会决议把城区宣化街(今城正街)的原守备衙门建立刘道一烈士祠。  
    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为反满清帝制而流血捐躯的第一人,凶耗传至东京,同盟会总部举行了追悼大会。
    黄兴、刘揆一相抱痛哭,赋诗哀悼。
    孙中山诗: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涯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枕江流一奠公。”
    黄兴诗: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一九八六年,屈武为刘道一祠题词:
    “慷慨捐躯,刘郎不朽。赤心报国,岳麓千秋。”

    刘揆一
    刘揆一(1878—1950年),字霖生。
    刘揆一早年随学者王凯运读书,中秀才。康梁变法后,入长沙时务学堂和岳麓书院学习,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1903年4月,刘揆一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在这里结识了黄兴。
    10月,刘揆一回湖南,在长沙与黄兴等人共同筹组华兴会。
    1904年,华兴会成立,黄兴为会长,刘揆一为副会长。刘揆一因策划长沙起义和鄂、宁起义失败,逃亡日本。
    1905年,刘揆一从日本回国参与湖南萍浏澧起义的领导和策划。
    1907年,刘揆一知弟弟刘道一死难,即加入中国同盟会,二个月后,替宋教仁代理黄兴庶务职,成为同盟会高层领导之一。
    刘揆一在东京主持同盟会本部工作一直到辛亥武昌首义爆发。
    1911年,刘揆一发表《汉、满、蒙、回、藏民党会创立意见书》,提出各民族平等,联合起来共同推翻满清帝制。
    10月,刘揆一从东京回国,随黄兴、宋教仁等前往武汉领导起义。随后刘揆一回湖南,组织湖南义军赴鄂支援武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刘揆一任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同盟会在南京改组,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协理,刘揆一被推为干事(干事十名)。
    刘揆一与黄兴等发起组织中华民族大同会,提倡中华民族平等大联合。
    8月,刘揆一被袁世凯任命为中华民国工商总长,在任八个多月,撰写了《国本论》、《工商政策》、《修正矿法意见书》等文章。
    1913年4月,袁世凯称帝野心日显,派人刺杀了国民党人宋教仁。
    刘揆一愤然辞职,到天津创办《公民日报》,宣传反袁反帝制。
    此后刘揆一逐渐淡出中国的政治舞台。
    1927年后,刘揆一寓居北京,闭门著书,撰写出版了《黄兴传记》。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聘刘揆一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顾问。
    “九•一八”事变后,刘揆一发表《救国方略之我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后离职寓居,再不问世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揆一就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
    1950年11月,刘揆一在湖南湘潭市病逝,他死后,台湾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颁发褒奖令,题“勋昭行洁”四字匾额以褒扬。


    主要参考书:
    《刘道一传》,章炳麟。
    《刘道一传》,谭延闿。
    《湖南文史资料》。
     心宽天地阔,华发亦风流。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8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