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880
    • 经验2800
    • 文章415
    • 注册2010-04-03
    [原创]岳麓书院的回忆


        岳麓书院背枕青山,前临湘水,古树浓荫,环境清雅,它和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如今仅存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白鹿洞书院即建于唐朝。清袁枚《随园笔记》中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肆业之所也。”是聚徒教授和研究学术的场所。
    976年(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岳麓书院,筑讲堂五间,斋舍二十五间,收纳四方士子。999年(咸平二年),郡守李允重修书院,组供祀、讲学、藏书三部,收学生六十余人,请国子监颁讲经书。1018年(天禧二年),北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任命其为国子监主薄,赐亲书“岳麓书院”石额,从此岳麓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的鼎盛时,当在南宋1165年(乾道元年)起,张栻先在城南书院后在长沙城南书院主持教学。两年后,朱熹从福建来岳麓书院任山长,在书院讲学。朱熹和张栻论学,往返于城南、城外的学术交流热烈融洽,“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他们相互渡湘江的地方就成了今日之名胜——朱张渡。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刻石嵌于讲堂两壁,作书院立道之根本。

        1194年(绍熙五年),朱熹扩大书院规模,设立学规,充实内容,士子增多,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之说。朱熹讲学时“座不能容”。史籍上有“潇湘洙泗”之称,是把岳麓书院所在的潇水、湘水与孔子讲学的洙水、泗水并论,可见对岳麓书院的推崇。

        1868年(清同治六年)几百年后,刘昆对岳麓书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所建:书院大门是宋真宗手迹“岳麓书院”匾额,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书院大门前有一条官道,宽约数丈,从山脚下的自卑亭延伸而来,可过马车和大轿。官道越过书院直达夫子庙(文庙)南大门。书院大门正东方、官道东约十米处是1167年(宋乾道三年)建立的赫曦台,时朱熹自闽来访张栻,在岳麓、城南书院讲学,常晨登麓山观日出,他在《云谷山记》中说:“余名岳麓山顶曰赫曦。”筑台乃朱熹题额“赫曦台"。几经废立,到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书院山长罗典在书院大门前坪建前亭(又名前台)。 1821年(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依朱子赫曦台碑刻,改前亭名赫曦台。1868年(同冶七年),重修时,在台前置石柱一对,坪铺麻石,建围墙。台前部单檐、后部单层弓形,青瓦顶,空花琉璃脊,前后开敞,登石级可上。台上左右壁分别有“福、寿”二字,高1.3米,传说1807年(嘉庆十二年)罗典不在书院时,一道士不满书院的待客之理,用扫帚蘸黄泥水在右墙写个“寿”字而去。字如龙蛇盘绕,遒劲有力,怎么洗刷也弄不去,人便传之为“仙迹”。左壁的“福”字是罗典仿其体临摹而成的。我小的时候,赫曦台南北两侧是一片小树林,每次上学我都喜欢从树林里穿过,放学后,那片树林有成了我们实践元帅和将军的战场。如今小树林没有了,而那一片自由的空间都被经济的高墙圈了起来,书院里空阔的大庭院也密密麻麻的建起间间豪室,为保护文物还是生财之道,只有现在的管理处才知道。

        我讲讲儿时的书院情景吧,进书院大门,就是一长五十米、宽二十米的大庭院,庭院中轴线上的那条宽约二米的石板路是微微倾斜的,清初重修时为辟邪特意而为。路的两边栽着石榴树和枫树相间的十棵大树;走过庭院上到大庭,大庭就是讲堂(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正面高悬清乾隆所书“道南正脉” 、“学达性天”匾额,堂大厅南北两壁嵌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碑。大庭轩廊左右朝东有御史欧阳正焕题写的“整、齐、严、肃”四个大字石碑。大庭轩廊左右沿向南北延伸的小道引向学子们的居所。大庭后各有一张小门引向书院深处,走过讲堂小门就会有“柳暗花明”之快感,一个天然的小花园,花园北侧是一幢小楼——文昌阁,步出花园朝西南走一百多米就到爱晚亭前。

        岳麓书院大厅轩廊的北门直通的是文庙,古人读书前都必须祭拜的孔圣人就高居于此。文庙里供奉着朱熹、张栻、周式等对书院贡献的人;还有程颐、程灏的箴言四则,嵌于亭壁;濂溪祠祀周敦颐;船山祠祀王夫之。讲堂前广庭北侧为半学斋,是书院师主住读之所。“半学”出自《尚书•说命篇》的“惟教半学”一语,取其半教半学、教学相长之意。文庙从1951年后就做了湖南大学子弟小学,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才归回乐麓书院,清脆的童音消失了,换来的是铜钱的叮咚声。我的小学六年就是在此度过的,文庙开南北两张大门,极宽,八人大轿可以直抬进去,二门和大殿是坐西朝东的,大门、二门之间是宽敞的空院,四周的围墙高十数仗,这是让来朝拜官员和学子停骄的地方,我读书时,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二门左右各立着个精美的石狮子,我好多次的摆弄着石狮子咀里能滚动而拿不出的石球,百思不得其解。登上十几级石阶,进入大院,东、南、北是厢房,每间大约有四十平米,正好做一间教室,东厢房有二间教室,南北厢房有四间,大厢房间夹着几间小的房间便做了老师的办公室。南北厢房之间是近百平米的天井,几个底年级的班就在这里做课间操,越过厢房有爬十几级台阶方进入大殿,大殿三层,原来一楼是供奉孔子的正厅,二楼是供奉朱熹、张栻等其他人的厅室,三楼是藏书阁,我读小学时一层做了礼堂,二楼做了活动室,三楼做了图书室;大殿后面还有几间房也做了教室,后学生增加,学校在文庙后面新建了数间教室。这里真是个读书的地方!

        1971年,我从湘西三线回来,来到异常冷落而破败的文庙,依就是那么亲切。上世纪末再次来到被书院一起圈定的文庙,只能隔着铁门观看了,心中许多感慨,便作了这两首诗:

    题岳麓书院两律、
     一
    寻迹儿时书院前,进门先付参观钱;当年学子厅堂坐,时下商贾算计严;
    古树有灵愧怪事,先贤远见悔今天;朱张相对嘿然叹,解惑排疑业已偏。                                                       

    巍峨学府千年盛,山碧松青展画屏;宗师析义辩声铿,学子苦读诵吟馨;
    白鹤泉水窗前绕,帆影橹声门外听;可惜读书好去处,却随经济启商扃。
     心宽天地阔,华发亦风流。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96130
      • 经验93025
      • 文章1010
      • 注册2005-10-11
      剑兰探春 好文章!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清袁枚《随园笔记》中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肆业之所也。”是聚徒教授和研究学术的场所。
        976年(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岳麓书院,筑讲堂五间,斋舍二十五间,收纳四方士子。999年(咸平二年),郡守李允重修书院,组供祀、讲学、藏书三部,收学生六十余人,请国子监颁讲经书。1018年(天禧二年),北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任命其为国子监主薄,赐亲书“岳麓书院”石额,从此岳麓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谢谢好介绍。原来作者的小学校址是岳麓学院。好地方。肯定是有灵气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