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有怎么暗,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我们也就落得清闲,儿子把作业早丢到一边,不知道在那个角落里,我在院子里无聊的看天。 偶然间,我发现天边有一颗暗红的火球在快速地移动,那大刀阔步的样子好象是飞机,在乡下,我们是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景的。又好象不是,渐渐飞近了,感到它有点飘忽不定,而且没有尾音,尾音就是远远地落在飞行物后边的声音。 不由想起去年夏天,在苏州的金鸡湖边,我们放飞孔明灯的情景。莫不是在这苏北的乡下,也开始有这时髦的东西。慢慢地、慢慢地,我就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我赶紧叫出儿子,儿子也兴奋得眸子里闪着星光。看着它在我们头顶的上方消失,仍意犹未尽。 我的父亲去世还不到三年,按照农村的风俗,在三年内是不可以燃放爆竹的。此时,外面的天空变得热闹起来。这样的夜晚是应该有所活动的,月明星稀,我倡议儿子和我一起制作孔明灯,就当作很有意义的寒假作业。唠叨的妻子,在年关的前后,对我们格外的宽容,不会给我们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 因为对其有过直接的认识,再加上我闲暇时刻从网上收集而来的理论知识,我们是胸有成竹了。一群人,包括外甥女、儿子、妹子和我,忙得不亦乐乎。桌上的年夜饭冒着热气,围桌而坐的家人边吃边等,看不清脸,只听见笑声。 孔明灯升空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灯笼内热空气比重比灯笼外的冷空气轻,当这个升力超过灯笼的重量时,灯笼就会起飞,母亲是不明白所谓物理学上的道理的,虽然几十年来,作手工的她,也曾做个不少灯笼,她做的那些灯笼是没有“翅膀”的,她期待看着我们的“恶作剧”。 母亲养桑蚕的筒状塑料薄膜,我们剪一段,一头用线扎牢,灯笼的外衣就作成了;开口处的圆形框架,用芦苇篾编成;蜡烛做火源;在一些需要连接的地方,儿子用修改作业的小胶带代替母亲的糨糊。 孔明灯的三个要素都有了,灯笼也就粗制滥造的作成了,但是还不能叫孔明灯,关键要看它能不能飞,就象儿子作业本上的东倒西歪的字不能叫书法一样。我们想迫不及待的检验它,那种心情就象高考后的学子想念分数,我的心境也变得不可思议的年轻。 外边的场地很空旷,好象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家家都在吃年夜饭,那片刻的宁静也是为我们准备的。但是外边的天空可不是为我们准备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灯笼的薄膜被热气涨成河豚的白肚样,在微风中有点飘飘然,我们觉得离成功不远了。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落幕,灯笼已经被我们修改成蛤蟆状。我还是鼓励儿子和外甥女“失败是成功之母亲”,母亲是听不懂“之乎者也”的,她笑我“老顽童”。 老顽童就老顽童,正月初一第二次失败,初二第三次失败,初三第四次失败,正月初四接着失败,我们开始理解爱迪生了,他在发明电灯钨丝的过程中经历了千次的失败。我们离一千次还很远,何况我们不是搞什么科技发明。 儿子的母亲不答应了,她初五就开始上班了,她管得了我们的晚上,可管不住我们的白天。我和儿子已经有了君子协定。孔明灯再难,也不会比儿子作业本上经常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数学题难,我在心中较劲的原因是,我想让儿子从小培养一种做事执拗的精神,这就是一种热情和兴趣交织的欲望。 儿子开始学会总结了,开始自觉用先进的网络知识来充实自己。其实问题的关键是热量不足,这不是用一根蜡烛两根蜡烛可以解决的。当我们将蜡烛换上酒精棉球,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是一通百通,食用油也可以做燃料,大的垃圾袋而已可以作笼罩,细铁丝可以做框架,这种简易的孔明灯,我们几分种就可以做一个。放飞的成功率很高,而且起飞的时间很短,速度快。 晚上,当一个个象丑小鸭样的灯笼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在视线里越飘越远,看着那渐渐模糊的火苗,不知道儿子许的什么愿,儿子他妈又是许的什么愿,我那沧桑的母亲又是许的什么愿,而我更多的是顿悟。我们执拗的精神是什么呢,不就是那一团熊熊的火苗吗,有了它,就有了灿烂的前程。
2010-3-1于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