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诗人讲故事(随笔)
齐凤池
作家马烽说:小说家不仅会编故事,而且还要会讲故事。开滦已故作家蒋汝先就属这类。他不光小说写得漂亮,而且讲出的故事也特别有滋味。有人夸他嘴里有佐料,听他的故事越嚼越有味道。我们每次在作协开会,晚上休息时,大伙都聚在一屋听他的海哨,常逗的大伙前仰后合,特别是一些女作者听了都笑出了眼泪。我很尊敬他,尽管他长我几岁,但我始终称他老师。可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他讲的故事了,因为汝先老师早已过世多年,今天写这篇短文,就算是对汝先老师的怀念吧。
大多数诗人不擅长讲故事,我只知道诗人邹静之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康熙微服私访记》他一天给全国人民讲一集,在中央电视台讲了好几年了,人们还听不够。而大多数诗人喜欢将故事提炼、浓缩,他们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压缩到三五句、六四行就结束了,这就是诗人的本事。
诗人叶臻就不会讲故事,他能把一个动人的故事讲的支离破碎,像白开水一样。本来是个能让人落泪的故事,可人们听了泪水在眼圈里转,就是不出来,最后又转了回去。
98年夏天,中国煤矿作协在北戴河召开全国煤炭诗歌研讨会。休息时,大伙都聚到他住的房间里,说到安徽发大水,他来了兴致,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感人、催人泪下的故事,大伙听了觉得心里酸酸的,可眼泪就是流不出来。我想,这故事要是让汝先老师讲,非得哭死过去几个不可。
那年安徽发大水,一个小村里发生了一幕让人肝肠断裂的真事。
深夜,一声闷雷在小村上空炸响,被惊醒的女人抱着懵懵懂懂得孩子向村外的大堤跑去。咆哮的洪水紧跟在身后,追着咬人们的脚。在小村通往大堤之间,有一个一米多宽的小桥,全村1800多口全都涌到了桥头。在桥头指挥乡亲们撤离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老村长,一个是年轻的村支书。全村人在他俩的指挥下,陆陆续续都上了平安大堤。桥头就剩下他俩时,老村长叫支书先过桥,支书让老村长先过,俩人争执不下,最后他俩一起上了小桥。当他俩走到桥中间时,只听咚的一声,木桥被洪水中卷下来的一个巨大的东西撞断了,俩人同时落入湍急的洪水中。
当洪水退去后,人们在几里外的旷野找到了老村长和年轻的村支书。村里人为了永远纪念他们,在新建的小桥旁竖起了两块高大的石碑。
第二年的清明节那天,天空飘着霏霏的细雨,全村人都来到了小桥头,看娘俩在坟前烧纸,其中一个年迈的女人给他的儿子和老伴烧纸,另一个年轻的媳妇在给他的公爹和丈夫烧纸。全村人陪着默默地流泪。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呀!经叶臻一讲,我们的眼泪在眼眶里直转,就是掉不下来。这个故事要是到了汝先老师的嘴里,经他一讲,肯定让我们哭得死去活来,如果再让他写成小说,肯定是一篇佳作。
201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