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年,‘利是’钱
北美著名散文家刘荒田有段我极喜欢的名句:“儿时的除夕,最激动人的,不是打开利是封,掏出要么五分要么一毛人民币的瞬间,而是晨曦初现时,打开门缝,远近爆竹声夹着寒气和星光囫囵涌入,那种新鲜之极的憧憬。”他的文字简直就是美丽梦语,我每读至此,都似心梦呢喃,不能自己。
可我贫困的童年,实在没有荒田笔下的美丽憧憬。初一早晨,人刚睡醒,揉揉眼窝,还没刷牙洗脸,就屁颠屁颠地跑到父母面前,大声说:“阿爸,阿妈,身体健康,恭喜发财!”妈妈拿着大红利是放到我的小手说声“细佬哥(小孩子)听话听教,聪明伶俐,快高长大。”也不知她是对天秉或是对我说。反正小孩子“那么“神心”,盼的是“利是逗来”,期望父母派封“大利是”。可盼归盼,经验告诉我最大数额还是五分钱,还好,父母各派一封,两个硬币加起来就是一毛钱!也别少看这两“斗令”,可以买到许多“金钱豹”“叭叭纸”了。而我的姐姐妹妹还要把钱存到钱罐里,留着将来学校外出“旅行”使用呢。
拿到父母的“大利是”后,我才刷牙洗脸,穿上新衣服,满怀希望地给街坊邻里的大人们拜早年,一声声“身体健康,恭喜发财!”挨家逐户地拜年,希望二叔婆,三叔公“开恩”派封大利是,通常也是小红纸包着一、两分钱;若有个没有孩子又“孤寒的”说句,“唔好意思,恰好派晒。”(派完了)另派两只油角当数,少不得背后嘟嚷句:“赣孤寒!”(小气鬼!)因为,家家户户都是几个孩子,大人都要“还钟”(即要派给别家孩子),有孩子的,自是有来有往,并无亏蚀。没有孩子的,难免有些人心疼不断派利是,有出无入。偶然遇着,一两个豪气男人,派五分钱利是也有的,可说得上“凤毛麟角”。我妈有个好姐妹,叫惠芳姨,每年都派“五分钱利是”,令我们五姐弟妹开心不已,每年都盼着她来过访,可就是这五分钱,我们一直感恩到现在,当足她是亲阿姨,现在还每年给她拜年致谢。
汇总当年“利是钱”,实收下来多是一元几角,有的孩子能存钱,投进钱罐里,闲时可以摇几摇,得些“钱”的声音,我呢?“利是钱”都变成爆竹声了,哈哈……妈妈说:“这儿子,就会烧钱。”可爸爸说:“爆仗,爆仗,爆了就长”呵呵,还是男人爽,看得开!
五,年初一,食斋
年初一食斋,是我家习俗,可我和其他小哥们聊过年的“吃”,也多有食斋的习惯,想必是民间习俗了,我却从来不问“食斋” 详情或来历,只管照食可也。
其实,我家的“食斋”也并不是真正的斋料,那些冬菇,发菜,金针,云耳,腐竹,莲子,就算粉丝都是价钱不俗的,所以“食斋”对我家来说只是“泛义”的,仅是年初一不煮肉而已。以我家当年经济状况,大年三十吃过“团年饭”,第二天,根本不可能再吃肉,买不起啊!所以,通常是用前天晚上吃剩的菜(其实是特意留下的菜)加点蔬菜煮在一起就是“斋”了,最常见的是红头菠菜,或是大叶芥菜,和着剩下的芋头菜汁一起煮,味道也是很好的,尤其是焖过鹅的芋头,最“正”,既香浓又软滑,食过返寻味。
也不知道是父亲的家乡食俗,还是他的个人“创作”,他搞的糯米豆沙软角煮大芥菜,是最受我们一家欢迎的。正是由于父亲的喜爱,我家每年必做豆沙软角。年初一中午,例牌清汤煮大芥菜,然后一家人各自报数:“我要两只。”“我要三只。”“我要四只。”……爸爸在此落彼起的报数声中呵呵笑着,加入油炸豆沙软角,煮到适度,每人一碗,乘着热,吹着汤,开怀畅食,此时,爸爸必得重复他的介绍:“大芥菜香淋,豆沙角软绵,那真是食出菩萨……”
如今我家,初一食斋,意义非凡,既有习俗,也有怀旧,更多是思亲。
父母亲:我们怀念您!
02-1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