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我贴出《文窥李国参》一文,介绍美华作家李国参,无独有偶,香港知名作家张成觉近日也写了一文《美東華文文學的一支奇葩》,此种不谋而合令我拍案称奇。也许这就是上天安排,让更多人知道李国参这样具有文学天赋,又勤奋执着的飘泊作家把?
请朋友用心阅读下面所附张成觉专文,谢谢!
风中秋叶
美東華文文學的一支奇葩
---李國參作品簡介
張成覺
無論世界文學或中國文學,頗有若干作家從未受過專門的寫作訓練,甚至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但由於他們的天賦與勤奮,尤其是獨特的底層生活經歷,使其作品別具一格,廣受歡迎,在文學史上煥發異彩。例如蘇俄的高爾基,美國的馬克.吐溫便是如此。現居美國的香港作家李國參,無疑也屬於此一類別,盡管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他尚未廣為人知。
現年69歲的李國參,原籍廣東寶安縣,客家人。年輕時在港曾當海員,70年代中“跳船”美國,生活彼邦,掌廚數十年,現已退休。曾出版小說集《被遺忘的一個香港故事》,散文集《都是回憶的滋味》和《鄉土情懷》。近年繼續筆耕不輟,在美東文壇上不斷有新作發表,頗受好評。
也許因為早年飄洋過海的經歷,李國參對於桑梓故土情有獨鐘,連帶著對於合法或非法移民花旗之國的同胞格外關切。其《鄉土情懷》令人想起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只不過地點變成粵東。他數十篇以旅美華僑為主人公的小說,則勾勒出一個個比較鮮為人知的場景。盡管台灣導演李安的《推手》和《喜福會》,也是同一題材,可是,相對於上百萬美籍華人和華僑五味雜陳的際遇,顯然還有許多待挖掘的空間。
《鄉土情懷》內分《七十年代散記》、《八五年返鄉散記》、《九五返鄉散記》、《二OO二年返鄉散記》等輯,另附隨筆四則。作者在《序》中特別推崇沈從文的作品。他寫道:
我覺得非常幸運,被沈老細膩的湘西山水畫,引領去嗅觸和愛撫鄉土,和引領我聆聽美妙的《高山流水》曲,那是多麼激動我的鄉土愛情,親切的感受性令我感覺了文學的淳樸,但高貴。(《鄉土情懷》,科華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7頁)
正是基於此種濃郁的鄉情,故土的每個角落,點點滴滴,在作者筆下都是那麼美不勝收。請看:
由小盆地流來的大小河溪,到了拱福橋的山嘴彙流,變成一股大洪流,飛騰成瀑布,由峭壁躍進深不見底的望江潭。洪流暴龍似鑽入潭裡,再冒出時整個山谷如煙如霧,在山谷萬綠叢中彌漫。這時,會聽到山谷震蕩如雷轟隆,山谷如萬馬奔騰,連綿不絕。我想像,蛟龍竄進望江潭後再沒出來,出來的如水波不興如美女,婷婷裊裊徜徉而下,柔柔順順直下鯊魚湧。(同上,17頁)
另一處描寫垂吊山崖的一派清泉:
吊泉被陽光映照清澈透明,崖底蕩動清脆的泉音,猶如一座石箏樂盤銀弦置潭底,弄撥出陣陣嘈嘈切切的天然古琴聲,令聆聽者蕩氣回腸。由亭子間拾級下石潭,足下方圓潭面,水波清澈裡透著翡翠水色,綠波輕悄悄四散潭腳。這時,凝視清波底下光燦的石卵,可見三五花背的新娘魚游蕩水空;潭光樹影花影,都一齊攏在碧波裡,隨蕩漾的水波搖曳動顫。(同上,29頁)
類似的文字讓人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知情者稱北大燕園內的“荷塘”,實際上十分狹小而平平無奇。但在朱自清筆下卻成了引人遐思的美景。或者這正說明了“美就是生活”,作家熱愛生活,一泓水塘,一片荷葉無不蘊藏某種風情。讀者從中領略其內涵,體會未必與作家相同,但由此激發出美的感受則一。
寫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是李國參散文一大特色。例如舊中國墟鎮“走江湖賣膏藥”的場面,許多年長的讀者均曾目睹。但能憶述出來的恐怕百中無一。因此,以下這段就興味盎然:
壓軸好戲表演,就是麥教頭雙手抹燒紅鐵鏈的硬氣功。開場。小姑娘給父親一方毛巾。教頭深呼吸一回,然後雙足啪啪兩聲打地,在地上來回打幾個轉(後來才知是運功運氣),再扎了個馬步,把毛巾由前而後縛住嘴巴。大勢初定了。他雙足又啪啪兩聲打地,突然似一頭猛虎,撲到火爐前。也是說時遲那時快的光景,但見他揉搓雙手,在剎那間橫臂伸掌,已抓起數尺長的通紅鐵鏈,不斷的揉搓撚抹,直到鐵鏈由紅轉黑。功夫表演宣告完畢。我心裡感覺呢,看他雙手揉搓鐵鏈之時,竟像玩一條火蛇過山龍(蛇名,通身火紅,據雲過處烙草)。教頭雙目青光閃爍,約盞茶光景,他放下鐵鏈,雙手解開縛口毛巾,氣定神閑了,朝密匝匝的圍觀者舉起雙掌,再豎起兩只大拇指,滿臉笑容。自然大家最關心教頭的手掌怎樣?但見他攤開的雙掌原本原樣,沒有絲毫損傷。(同上,101頁)
如果說開掘隨處可見的生活中之美誠屬難得,那麼道出普通人無緣親炙的異國風情就更屬難能。比如在菲律賓牙拉瓜小島乘獨木舟的經驗,便是如此:
獨木舟每舟一人。舟子有丈把兩丈長,通身赭色,舟邊描黃綠色彩線條。舟子頭尖削,朝空仰仗一只怪獸也似的東西。猜想是圖騰之類的標志,也像舟子的把手之類。……
新奇之感,應該由眼前這個五短身材、黧黑淡黃的舟主開始。他雙臂舉一柄短槳,短槳柄圓,下端闊薄,隨他赭色的膊頭上下劈水,胳膊起伏活動有致。就在尖尖舟鋒上,那只怪獸圖騰仿佛永恆的虎視眈眈,也守望舟主的生命圖騰。但見槳柄由小舟左邊飛躍到右邊,胳膊起落之,舟主身板躍動如抽筋,有致如韻律旋轉。他拍打的姿態,在艷陽映照下令我暈眩。我開始細致觀察他的膚色、動作。眼前,赤裸腰板左右擺動,陽光也在赤腰上閃耀。赤腰肉膀塗了層層薄油光,映照綿綿密密的汗珠子;珠子滑溜溜淌下腰膊,流瀉一串汗珠,直瀉進巴掌大的屁股眼裡。這一串串綿密汗珠細流呢,又隨蠢動的腰眼爆散吧?在舟主擊劈又旋動的起伏之間,我看他連呼吸也不動聲色,或者呼吸隨生命力消融了。我才注意他屁股撐合又伸開的雙腿,怎樣被出奇的奇妙律動操縱,作著韻味性的沉醉,像沉醉於自我生命的快感。我雙眸隨他雙腿也旋動,才看清他雙趾如獸爪,緊扣腳板交叉處一根圓圓桁木。在桁木下端,腳跟貼住一眼淺淺凹槽。我的發覺似心有靈犀一點通,猜想桁木是為平衡身腰設計的,下面的凹槽是天長地久留痕。“任隨風吹浪打,我自巍然屹立”,大概就是這個氣派,我想。(《都是回憶的滋味》,科華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79-80頁)
上述散文集和《鄉土情懷》珠聯璧合,記述作者在五洲四海的見聞。它分為《香港生活札記》、《漂泊者札記》和《美國生活札記》三輯。其中涉及蘇聯那柯德科港和堪察加半島、南韓清津、越南西貢、汶萊、新加坡、日本函館和長崎、斯裡蘭卡科倫坡、蘇丹、坦桑尼亞、莫三鼻給、印度孟買、剛果、吉布提、加拿大、巴拿馬、墨西哥、智利納塔英斯港等國家或港口。地理上分屬寒帶、溫帶和熱帶,人種呈白、黃、黑、棕及混血兒之別,社會制度則既有資本主義,也有社會主義,可謂大千世界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作者娓娓道來,情趣躍然紙上,格外扣人心弦。
至於其短篇小說集,雖名曰《被遺忘的一個香港故事》(科華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卻有著廣闊的地域與文化背景。列於篇首的《北野町投宿者》,一望而知故事發生在東瀛。次篇《新刻歷史牌坊》,其中一位主人公伊凡諾夫,則是蘇聯那柯德科市一名華裔俄國老人,中國名字叫孫煥亮。第三篇《伽耶琴演奏者》,女主人公樸漱順,服務於南韓一處鄉間“最地道的旅社”。而其余八篇,呈現的是從中國姑蘇寒山寺到非洲大沙漠,以及從香港到美東某偏僻城鎮的眾生相。其間,中西文化相融和,歷史與現實相交織,若干情節引人入勝,個中意境耐人尋味。堪稱獨具韻味。
最後必須提到科華圖書出版公司的負責人鄭宜迅先生。李國參的散文、小說得以結集問世,全賴這位伯樂。作為李的多年好友,鄭先生非但古道熱腸,而且慧眼識人。他本人便是香港知名作家,尤以推理小說見長,曾榮獲2000年“全國第二屆偵探小說大賽”最佳中篇小說獎,2002年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優異獎。但因資源有限,盡管李國參的“嘸吟齋存稿”還有數十篇佳構,科華無力繼續為之出版。
不過,西諺雲:“金子總要閃光”。我們希望,假以時日,李的其余作品終可陸續付梓,為美東文學進一步填色增輝。
(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