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之初
沿西安大雁塔向东南约四十公里处,有温泉,泉水说是从秦岭来的。这片天地就是蓝田县的汤峪镇。蓝田有两样东西出名,一是“蓝田玉”;二是蓝田厨子。
蓝田玉有很多传说和故事,据说有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传说秦始皇用蓝田玉做过玉玺,扬玉环的玉带是蓝田玉做的,李隆基当年送杨玉环的爱情信物也是蓝田玉做的。让隆基皇上不理朝政的扬美女,小名芙蓉,因此蓝田玉后来叫“冰花芙蓉玉”。出水芙蓉 , 清爽亮丽 , 象征美好爱情 , 说是适合年轻肤色白的人佩带。这种玉究竟值钱多少?我不知道,也不想去考据里边的传说。在我们古老的国度,有太多的传说。
蓝田的厨子,我倒认识几个,因为原先我们学院的大厨,大多是蓝田人。文革前,没啥好东西做着吃,有一厨大师会做一种“烧茄子”,真是好吃,那味道留在我的记忆里快四十年而不去,我走过天南地北地球东西也没吃到过那种味道的烧茄子。记得有本中国的烹调书的头一句话就是,烹饪是艺术。咱们国家很讲艺术,比如“中医就是艺术”。艺术讲特色,特色就是绝门。西方艺术有蒙那丽莎的微笑,中华艺术有很多绝门。
汤峪,以前闻所未闻。两年前,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带我和太太去看,说那里正在开发温泉旅游地。我们去看的时候,那里还刚刚在盖楼群,几座刚打好地基,码了点砖墙的半截房。现在,几十座五六层高的楼,已经可以入住了。
离回美国的日子不远了,妈妈的身体康复了很多,我的牙也弄好了。多日的城市喧闹让我的脑袋的承受力快到了极限,心绞痛也频频出现。于是我住到汤峪,寻点清净,呼吸点好点的空气。在城里,现在是楼变高天变矮,“人间出现双太阳”的俩太阳在这秋冬时节,一个也找不着。太阳,空气,云淡,天高,竟如此重要。
汤峪,差不多十年前就计划开发成一个以温泉为核心,以小山为副核心的旅游度假村。
改开三十年的今天,农民好像都明白了:要想过上好日子,就不能种地。大概全镇的庄稼地,都改成了楼,修成了路。让城里的想清静想活长的人来居住,让想洗温泉的人来“泡汤”。陕西人很雷,不说泡温泉,要说泡汤。记得我两年前在这买个小房时和卖楼女开玩笑:你们为何不叫汆汤?她不解。我说,城里人都是丸子。叫汆汤,多好。
这里现在还是个小镇,主街道长大约也就一百多米,但周围的楼群已是很大一片,三期楼群已销售一空,正在卖五期六期的房,尽管连房的影子还都没有。反正现在就是个虚虚实实的时代,人人也是晃晃悠悠。过去讲“不见鬼子不挂弦”,现在得“勇于冒险撞大运”,谁知道天上掉的馅饼会正好砸在谁的脑袋上?
冬天的汤峪,人很少,但温泉的水依然烫。三十八元,就可以泡汤(听着怎么有完蛋的意思?)。照旅游宣传上讲话:从那遥远山间走来的温泉水的出水温度是六十五度,经处理后,流入八个汤池,池池温不同。
今年的冷,今年的雪,比往年来得早。在西安第一场大雪的那个夜里,我跟两个同学去泡汤,因为他们说:越是大雪越泡汤。相辅相成,相反相成,谁知道呢?泡汤就泡汤。回到生长过的地方,人便多了很多豪迈。毛主席说过,中国人死都不怕。我攥了攥拳,跺了跺脚,去泡汤。天上下着鹅毛雪,黑灯瞎火白茫茫,我一脚高一脚矮地跟着他俩,走十来分钟,走到月亮湾汤池。门房,盖得一点也不壮观,只是像个大棚,检票,换短裤,光上身,出更衣房,奔汤池。奶奶的,还得露天行走几十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脚下那个冷,身上那个凉。我打着冷颤,咬着牙根,左胳膊抱着右胳膊,右胳膊抱着左胳膊,迈着不坚实的小碎步,奔到最近的一个汤池边。幸亏脑袋还管事,没直接扎猛子,先伸脚试水温。哇!烫得我几乎大叫。我那同学告诉我,水温约五十度。好大一会,我才勉强能下去,但坚持不了两分钟,就算鼓励自己“再坚持最后五分钟”也不行。我只好又走点路,到旁边冷点的池子,而这个池,又有点冷得没劲。远处还有个池,据说不冷不热,但我没敢去,只在跟前的冷热两池穿梭,没几个来回,我就不得不去找我的硝酸甘油。
说实话,汤峪的温泉水真不赖,只是开发资源的农民不了解城里“丸子”的冷热感,没有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练就的厚皮硬肉。
出得汤池,再看看那些仿古建筑:大红灯笼高高地挂着,很像是电视剧里的花街柳巷。雪下得很大,我找不着回房的近路,只好一路唱着“穿林海,跨雪原”踏着半尺多厚的雪,晃悠着摸回我的小洋房。站在我的小阳台,看着前后楼,一片黑漆漆,不经意,想起“万户萧肃”,就我一个鬼在唱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第二天,我回了西安,住了两夜,长了些见识。这里的人民正豪情满怀地创造着新历史,复兴着汉唐沐浴文化。如果“神经疼”,“洗温泉”,带上金达莱,到汤峪来。
2009-11-30
[em68][em68][em68][em68][em68][em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