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之初
世上最好玩的文字肯定是汉字;最好玩的的语言就是汉语。字可以是词,有词性,比如“性”,比如“感”。性,当词讲,该是名词吧?比如说,酒喝多乱性;性,能是动词吗?要说,他很想性她,好像不行。“感”也是名词吧?比如:他有感而发。感,也能当动词吧?他深感不安。字跟字搭配,不光“不累”,还能生出新词。比如性感,一个 字 (名词)和另一个字(可名可动的词)一配。这新词的词性该怎么判呢?她很性感(形容词);她非常的性感(名词);他非常地性感(行还是不行?);前些日子,我听到“动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的概念,突然觉着咱这汉语跟着时代更像英语了。汉字读着没性,也不太有 “态”,据说省下很多时间去押韵。英语里没“得的地”吧? 没“代带戴”吧,读着全一样,文章里不能一样,读写不一跟言行分离也差不多。好在我不是研究语言的。
时代进步了,想用正确的汉语写文,真的不容易。字是汉语的最小单位,字发音,音无性,他她它,美国人头全大死。汉字,单个拎出来,个个堂堂正正铁骨铮铮,但和别的字一配,字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比如,改。改之意,变也。说“改错”,把错的弄对了;说“改正”,把错正过来。这“错”和“正”可是反意词,但他俩和“改”一搭配,咋就变成同意词了?改,是个要好好弄清的字,真遗憾我小时侯写检讨太少。
改良,把落后弄进步了(改得慢慢);
改善,把不好弄好了(慢慢地改);
改嫁,把“身边躺着的”换个人(改得好);
改邪,“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
改革,“也不走过去的老路?”。
改良,改善,改革好像差不多吗?又得去好好学“革”。梁启超有篇小文,叫《释革》,好像专门讲“革”,兼谈革命。“革”对应的英语词是REFORM 和ROVOLUTION。这后一词,咱翻成革命,意为“若转轮然,从根处掀翻之”比如法国一七八九年的ROVOLUTION。
梁启超,上中学时就听说过,但从没读过他写的东西,只是听老师说。清朝玩完后,中国该如何走?孙中山革命,梁启超改良(以致于共产党革命成功后改良成了贬意词)。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文化革命,中国人民本该早已被革得舒舒服服了,但并不尽然。革命,革命,继续革命,不停革命,革到人都快没命,革到人人就想逃命。不能再革命了;改革,改革命?又改又革?又革又改?政治不能革,经济非得改,非驴,非马,骡字呀。劲大,大不孝。政经政经,政而不经,经而不政,社资不谈,只管发财。
梁启超先生考据:“革命”之名词,始见于中国者,其在《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梁先生通汉语,日语,英语讲“革命”讲得我茅塞顿开。还让人想起过去的文化革命,现在的身子革命。中国文化是不是不是禁欲就得纵欲?
改,拆开,像是己文,自己的文?王安石的“波,水之皮”?懂了改,懂了革,也不见得就懂改革。前阵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师们猛讲改革鲜花春满园,改革意义大无边。不过,李瑞环谈改革却说:“废棋比臭棋损失还大”,“改革过程中总会伴有阵痛,但必须是在阵痛之后变成不痛,而不能越来越痛”。瑞环兄还真是快人快语,废棋臭棋都是旗。
中国道理开始不讲对错而讲硬以前,我就走他乡了。但就像所有在他乡的中国人一样,对中国总有着不间断的惦念。要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了,那我是改革前离开故土的。三十年,很多东西像走马灯似的,东边日出西边雨,连赵本山都在用美国的格言讲他的乡村小品,让人们想“人死了,钱花不完”的痛苦,也不管李瑞环听了会认为这种痛是阵痛以后的不痛还是越来越痛。
改革,是改错?还是改正?
7/29/2009
[em65][em65][em65][em65][em65][em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