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69050
    • 经验17464
    • 文章892
    • 注册2007-04-19
    先转贴一位高手对合掌的评论:

    一提合掌,本来是佛家礼佛或问讯的动作,可是在中国诗学上,却是诗家大忌。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指出:“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那么我们可以把五言两联比作两手,五个字比作五指,按照合掌的定义,我们可以很明白地想到:合了五指才是完全合掌,合了三四指只是小合掌,而只合了一指二指,您会把它叫作合掌吗?

    合掌的意义现在多被误解!很多朋友以为工对就是合掌。
    其实,工整的同类对并不是合掌,而是很好的对仗!
    因此有人学诗学到半路,觉得看什么对子都是合掌。其实呢?是自己入了魔障,根本没有了解什么是合掌。
    如果这样去理解,可以说唐人律诗中的两联,鲜有不合掌的。
    随便举两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样的例子不少,我不多举,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些都不是合掌,而是工对!如果视这些工对为合掌,那么唐人的诗岂不都成垃圾?

    一个合掌对,不止要同义不说,还要极工才行。

    想作个合掌的对子出来,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没有见过多少合掌对,网上所有举例的合掌对,又大多出于误解而根本不是合掌对,所以我只好试作一个合掌对出来,聊作说明:

    寒塘栖怪鸟,冷水宿奇禽。

    这个对子才是彻头彻尾的合掌对,完全是垃圾。请大家试作比较,看看你们误以为是合掌的那些对子,究竟合了几指?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69050
      • 经验17464
      • 文章892
      • 注册2007-04-19
      就诗论诗,请教王爷,“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否孤平?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21159
        • 经验22862
        • 文章1665
        • 注册2007-04-05
        给你两对破合掌:

        积极高兴地吹牛
        卖力愉快地侃山

        哈哈哈。。。
        嘎嘎嘎。。。

        那个“牛”和“山”不对,所以才叫“破合掌”。哈哈哈。。。
        罢了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69050
          • 经验17464
          • 文章892
          • 注册2007-04-19
          破的好,罢了兄这两句可以进教科书了,呵呵。。。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69050
            • 经验17464
            • 文章892
            • 注册2007-04-19
            再转贴一篇供大家商榷:

            批 评 的 艺 术

            ——读周泽雄《说说毛泽东诗词》

                                             

            周泽雄先生的《说说毛泽东诗词》(《书屋》2000年第1期)一文对彪炳一世的毛泽东诗词作了全面的批评。这里所讲的“批评”,是指狭义的批评,即在剔除了所有的伟人崇拜和领袖迷信之后,用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方法,以纯粹艺术的标准,分析它的欠缺和不足,同时也解构了几十年来人们热读毛泽东诗词的某些迷误和教训。以笔者之浅陋,无论是对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不敢妄置一喙。我只是对周先生的批评用语颇感兴趣,因为周先生面对的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的民族巨人,是以他的理论实践胆略魅力长时间占据国人心中最光辉位置的一颗“红太阳”,并且即使是他的诗词创作也在数十年里被认为国人无法企及的“最高典范”,直到今天,仍然在大中小学教材中稳占一席之地,许多评价用语仍然几十年一贯制地因袭至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放胆的批评,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二堂喧哗”的好事者,至少会被一部分毛泽东诗词教学、研究工作者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不能不特别注意批评的措辞,不能不特别关注批评的艺术。当然这也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首先需要的还是识见、学养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而非“哗众取宠”之意。作者充分考虑了有关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线索,并确保立论囿于诗词创作的范围之内。在这种严肃的科学态度之下,加之作者的纵横才情和语言功力,他的批评用语和批评艺术,也就很值得我们有所借鉴了。现不揣冒昧,将其集纳如下:

            一、以“瑜”衬“瑕”法。其一是先肯定后否定的句法,即俗语所说的“但”书,如谈到毛的三首口占(指《为女民兵题照》、《海鸥将军千古》、《给彭德怀同志》)时,则评曰:虽见捷才,终乏心血。对读者而言,后一句比前一句当然分量更重。而在作者,这样的批评用语则显得比较大度。谈到毛泽东诗词的数量,作者认为,以诗人之称,放在文学史上衡量,数量未免太少。作者先设身处地,肯定毛泽东并非“职业诗人”,有此六十二首,应属不易。然后再云:“但若换一个角度,以产量之多寡验证才能之高低的余光中先生的见解,倒也忒为歉收了些。”有此转折,批评的语气自然和缓了几许。还有一种用心良苦的方法,是以被批评对象的彼一优点来陪衬此一缺点,以求达到整体上的某种平衡。比如批评毛泽东在诗词的章法结构上“缺乏足够的训练”时,不忘提到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颇有容人之德,亦能做到闻过辄改”的优点,并举一例说明之。在全文的结尾,为求平衡,作者特别赞赏毛泽东年轻时代的两首诗词。

            二、以模棱之辞出之。如该文开头:“毛泽东本色是诗人。诗人而兼一国之尊,于国于民是否有利,当然可以探讨。”这里作者对“诗人而兼一国之尊”的现象持保留态度,但这个问题过于复杂,所以作者有意不下定论,使持语有回旋余地。又如第三节批评毛泽东诗词在意象上好作“逍遥游”,其观照世界的眼光,长于远眺而短于近瞻,长于概观而短于细察时,作者写道:“作为政治家固宜高瞻远瞩,‘风物长宜放眼量’,但就写诗而言,望远镜是否比显微镜更能瞧出诗中三昧,无疑是可以另行探讨的。”

            三、引用被批评对象的话,或假设被批评对象的态度,以塞(可能的)“反方”之口。如对《八连颂》的评论,作为对一首诗,以艺术标准论之,认为它了无诗意和诗境,“无非整饬字词,以利忆诵,稍假音律,取其上口而已”,如此评价,此前颇无,似觉过于严直,作者便假设毛本人的想法以调剂之:“想必毛泽东本人都不愿把它编入自选集”,此语既出,批评的锋芒便有所消减。第七节批评毛诗在格律上“问题多多”,为驳斥有人所持的“毛泽东雄才大略,达变知通,故不屑于斤斤计较格律”之说,特意引用毛泽东本人的话,说对自己的律诗“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周注:着重号为原文所加)来证明:毛泽东在格律方面的欠缺,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且用毛泽东曾多次商请郭沫若为其修改润色的例子来作旁证。这样一来,某些读者即使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在知性上也只能认可。

            四、用非关紧要的副词来修饰关键词,有意磨蚀掉部分的批评锋芒。如第四节谈到毛泽东性喜填词,虽推崇“豪放”派,但“豪放”绝非长短句的正宗,故认为这是毛所择之“器”(指词的形式)不当。作者说出来的话是:“这里便闪出一个小小的疑点”(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同一节批评毛泽东诗词表达豪放之情的造语风格,有流于概念之嫌,作为总结的一段话,将毛的诗词与中国古代大诗人对比,写道:“……毛泽东则独标高格,拂尘去屑,欲效鲲鹏展翅,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浑不愿对春江鸭足、东篱野菊乃至绕床饥鼠有所措意,遂使气度孱弱如我者,读后偶尔会感到不知所措。”这类的例子还有一些。

            五、用疑问句代替判断句,使结论变得温和一些。如“字不重犯”一节,认为“字不重犯”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创作原则,而毛泽东诗词屡屡违禁,除《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二句外,鲜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在作了详细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却用了表面“朦胧”的疑问句:“我们是否可得出结论:毛泽东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字不重犯’呢?”用疑问句,语气上自然要比直陈句委婉得多。

            以上是笔者在拜读周先生的论文时,在批评用语和批评艺术上所得到的启发,说出来向方家求教。当然,并不是说,周先生的批评就无懈可击,一切批评用语都无可置换,所有立论都颠扑不破。据笔者粗鄙的眼光,发现个别地方可能存在千虑一失。如第六节谈到《沁园春·雪》不合节约原则时,认为“成吉思汗”四字不宜入诗,有两条理由,一是将四字人名作为独立诗句没有先例,二是“成吉思汗”四字皆平声。窃以为这两条都有待商榷。如果轻言某类四字短语不能入诗,则对于诗词创作特别是较多吸收四字短语的长短句,不啻自毁性的“戒律”。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中不但用“二十四桥”表达一处地名,而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八字说的也是一个地方,似不能说是败笔;地名有先例,人名也没有“不宜入诗”的道理,何况作者也明知柳亚子先生曾用人名“纳兰容若”单独成句。至于“成吉思汗”四字的声调并未犯忌,因为“吉”字在古音中读入声(参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附录“诗韵常用字表”)。

            要之,我们提倡在学术研究上开展科学的严肃的批评,努力营造直面无私的批评氛围,认为它是促进学术进步和繁荣的有力武器。而另一方面,在开展批评的过程中,不论双方的身份有何不同,都应当注意批评的艺术,这也是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决不是说这个问题只限于对待像毛泽东这样的历史巨人,更不是说这个问题只限于已经作古的作家学者)。如果批评流于漫骂或人身攻击,抑或是过于粗直的措辞,都是我们不以为然的。

            (本文写于2002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7360
              • 经验12201
              • 文章335
              • 注册2006-07-20
              孤平有两种:1)不算最后一个平声字,一行中只有一个平声字;2)不算最后一个平声字,一行中有平声字走单的现象。“敢教日月换新天”中若按现代发音,不算“天”,只有“新”为平声。若按古代发音或《佩文韵谱》,“教”也可读作平声,如“不教胡马渡阴山。”但若以古韵,以严格的音韵,“教”被“敢、日”两个仄声字所夹,仍为孤平,不似“教”在“不”与“胡”之间,因为“胡”是平声字。至于孤平为什么不好,涉及音韵学,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谁要是读着不别扭,我也不想多说了。

              [ 这个贴子最后由廖康在2007-9-4 16:02:13编辑过 ]
              LiaoKang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妙!妙!妙!
                  先不说是否已能下定论, 看到如此精彩的诗论及分析, 已是难能可贵.
                  小土豆从来不觉毛的诗词除了霸气外有什么特出的地方, 倘若当年他是战败者, 他的诗恐怕没多少首可留存下来 (小土豆不是指成王败寇, 而是其指文学价值).

                  以他的诗词作为历史材料来看, 当然没有问题. 可是作为后学者的楷模, 则又是一次误尽苍生.

                  最后, 对康王爷的敢言, 小土豆佩服.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7360
                    • 经验12201
                    • 文章335
                    • 注册2006-07-20
                    小土豆一针见血。人们读毛泽东的诗主要是因为政治和历史,而不是因为诗本身。学他学得很像,以至被误认为毛诗的陈诗,就没有人吹捧了。
                    LiaoKang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7360
                      • 经验12201
                      • 文章335
                      • 注册2006-07-20
                      下面这首诗就曾被认为是毛泽东写的,其作者仅因为模仿得惟妙惟肖(连合掌的毛病都学去了),又说了真话,就被逮捕,并受迫害,详见下文。

                      问余何日喜重逢,
                      笑指沙场火正熊,
                      猪圈岂生千里马,
                      花盆难养万年松,
                      志存胸内跃红日,
                      乐在天涯战恶风;
                      似水柔情何足恋,
                      堂堂铁打是英雄.


                      [B]陈明远——
                      “伪造毛主席诗词的科学家”[/B]

                        《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里竟有十几首是陈明远写的
                        1966年国庆前夕,一册油印的《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一书席卷全国。


                        秋天的一个晚上,位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科技阅览室里灯火通明。因为周总理在“文革”初就代表党中央宣布,对自然科学工作者实行保护政策,因而在北京到处都能听到“造反有理”的环境下,这儿的科研人员仍在挑灯夜读。这时两位蜡版见习生在校对时轻声念道:

                      七律•雷电
                      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刀欲杀人。岂向瑶台寻幻梦,还从烈火识真金。金枝玉叶化灰蝶,再度铁梅成赤心,稳似泰山共携手,陶然一笑友情深。

                      水调歌头•归舟迎日出

                      星谱凯旋曲,水拍自由诗。琼花脚底飞舞,惊喜却痴迷……

                      正在查资料的陈明远一听,这不是自己的诗词吗?他走过去问两位实习生印的是什么。对方回答:是毛主席未发表的诗词,刚从北京大学借来的。


                        陈明远仔细一看所选诗词,呆了:“到底怎么回事?这《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里面,有十几首是我写的。”“是你写的?”

                        在场的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3年前刚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来的实习研究员会写诗。你不是一直都在研究“数学语言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吗?你懂什么旧诗词?还敢跟毛主席搀和,莫不是疯子?

                        可是他分明脑子很清楚。他的两位好友把他叫到一边,再一次确信他没有说谎后,说:“这可不得了,你捅了一个天大的漏子!”“天大的漏子?”陈明远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


                        “可不是吗?这《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到处都在在翻印和传抄,这不等于假造了最高指示吗?”
                        “那怎么办?”书生气十足的陈明远吓傻了。
                        在两位好友的提议下,陈明远连夜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的滕文秀。

                        他详细地说明了自己业余时间就喜欢写诗词。滕文秀让他写一份报告,如实把情况写下来,她负责把材料送上去。

                        [B]隔离室里的得意之作[/B]

                        一场厄运降临到陈明远身上。一个誓死捍卫毛主席诗词的“捍卫团”迅速成立了,他们想在陈明远的身后一定有黑手或者黑后台。怎么能让这些黑后台来污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呢?他们立即向江青办公室作了汇报:“有个叫陈明远的家伙,伪
                      造毛主席的诗词!”

                        “把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陈明远揪出来示众!”
                        一下子,一张张大字报就贴到墙上。造反派还给陈明远准备了一块重达十几斤的由铁板和钢丝制成的示众牌,押着他游街批斗。皮带打他,批斗、隔离审查。

                        “说!《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里真有你写的吗?”
                        “是,真有。”
                        “哪几首?你都指出来。”陈明远不慌不忙地拿过《毛主席诗词》点出了几首,同时指出一些误抄的字句。

                        造反派当然不相信一个学数学的人会写诗,让他把黑后台头头交出来。
                        陈明远仍坚持说自己从小就写很多诗词。造反者不相信,让他当场写出他的“得意之作”。陈明远略一沉思,写下了曾受到郭沫若先生称道的一首《沁园春•咏石》

                        沁园春•咏石

                        璞玉一方,切琢无疵,磨励发光,岂怡红公子,拿根惟系;梁山好汉,天道周行。烈火难融,狂风不倒!迸出齐天大圣王。传千古,数几多宝库,龙窟云冈!
                        谁言铁石心肠?有热血沸腾涌满腔。任离合悲欢,不动声色,喜笑怒骂,皆为文章。上补青天,下填沧海,焚身裂骨自刚强。民此愿,亦不枉平生,非梦一场!

                      [B]“黑后台”是郭沫若?[/B]

                        陈明远认识郭沫若是通过姐姐。那时姐姐正在学校排演《屈原》。那是1955年在上海,姐姐把他带到郭沫若家里玩。陈明远那时候崇拜的是数学家华罗庚。他觉得那《屈原》里好些句子看不懂,而华罗庚的数学著作就不同了,它一行就是一行,每一个都不能少。正因为如此,在郭沫若问他是否喜欢《屈原》和《女神》时,他如实相告:“《屈原》和《女神》里有些句子不好懂,没意思,你能不能改一改?”


                        郭沫若很和气地对他说:“那都是解放前写的,我一直想要修改。小朋友,你的意见很好。我把我北京的地址留给你,请你回去再看看我写的剧本和诗集,有不好懂的地方,就写信把意见告诉我,好吗?”

                        后来陈明远真给郭沫若写了信,他认为数学就是一首诗。而郭沫若的历史剧好些台词没有口语化,是很难搬上舞台的。

                        就这样他和郭沫若成了好朋友,郭沫若对这个孩子很喜欢,当郭沫若知道他的父母在东北工作,他一直在学校寄宿时,郭沫若就让陈明远找到他的好朋友叶以群和白杨,希望他们能关心一下他的生活。

                        接着郭沫若几次来上海,都和陈明远谈诗。他说诗是自然的流露。让陈明远写了诗寄给他,他给修改。就这样陈明远喜欢上了诗。写诗是他在攻读数学之后的休息。

                        1961年,郭沫若再次到上海时,陈明远写了《沁园春•咏石》得到了郭沫若的赞赏,让他抄一份寄给提倡写“解放词”的陈毅。

                        [B]保护郭沫若[/B]

                        一天,造反派在朝内大街文化部的大字报栏里,发现了一长串用毛笔写的《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立即封锁现场,拍照取证。

                        这样,就认为陈明远伪造主席诗词铁证如山。一定要把黑后台揪出来。他们终于在陈明远被查抄的全部财物中,发现了不少郭沫若写给陈明远的信。

                        他们知道要揪出郭沫若绝非易事,因为郭沫若是受党中央、国务院明令保护的文化名人,谁也无法找到他当面对质,只有撬开陈明远的口,才能把“黑后台”揪出来。

                        这时周总理派他的联络员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来人说:“总理看了陈明远写的材料之后,又进行了调查,讲了三点意见:

                        第一,陈明远同志主动说明情况是好的,今后不要再误传《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了;

                        第二,这不是政治问题,澄清了就行了,不要再追究误传者的责任。

                        第三,不要因此搞什么‘揪斗’。”

                        12月25日,陈明远走出地下牢房。

                        [B]厄运再次来临[/B]

                        刚回到北京的陈明远没有进新房,又被关进了“牛棚”。

                        1969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对陈明远作了审查结论:
                       现行反革命分子,交群众监督改造,以观后效。

                        接着他被下放到渤海边上的一个农场接受改造,为所里新建的一座中型计算机房干木工活。等一切做好了,就不让他再进机房一步了。

                        他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进行计算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呀,可是没有人听他的心声。

                        他只能偷偷地在劳动之余搞研究。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华罗庚秘密搞的一个数学讨论班。

                        1976年10月,陈明远得到了自由。

                        1978年8月15日,中央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委员会终于作出决定,为陈明远彻底平反。这时陈明远在十年浩劫中的科研成果,已写成了二十几篇论文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他的学术专著《语言学文字的信息处理》、《语言和现代科学》、《语言实验与分析》、《数理语言学》也相继出版;再就是他的两项发明被国家专利局接受之后,已列为重点试制项目。陈明远说:“我宁愿结成无花果,也不愿只开一朵空花!花是属于文学,而果是属于科学。”

                      (摘自1999年第3期《资料荟萃》)

                      《网络文摘 》 第30期
                      LiaoKang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侏罗纪来客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1250
                          • 经验81059
                          • 文章794
                          • 注册2006-10-06
                          也为这样的讨论贴叫个好!

                          常见人说:‘诗无达诂’,每个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很难达到一致~~~更无所谓谁对谁错。尤其是诗歌这种高度凝炼的语言,其文体缺乏小说那样的情节和逻辑。作者大多把自己的情思寄托于景物构成的意象之中,我个人认为读者不必试图去猜测词句后面的故事;而是用心去捕捉作者的诗情。如果这诗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就应该是读者心目中的好诗了。如果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就是流传于世的篇章啦。所以真正的‘好’诗,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口口相赞,代代流传下来的。

                          粗读了一下各家评论,有的重意境,有的偏技术~~~本来就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看毛的诗作。再加上政治等目的,恐怕不会有结果的。不过读了这些评论,跟小土豆MM同感:妙!妙!妙! (偶改属猫了我:)) 大长见识!

                          即便是技术层面上的讨论,各家对律诗的一些基本东西也还存在争议~~~比如‘合掌/孤平’等专业词汇的定义。秋菱所知的概念也与康王爷所举有所不同。鲁人已经转贴了一位博学的朋友对‘合掌’的看法,我本人没花什么时间去研究这些问题,就转贴我的启蒙老师复古对‘孤平’的学习体会吧:
                          [COLOR=BLUE]

                          +++++++++++++++++++++++++++++++++++++++++

                          孤平其实是个很清楚简单的概念,但我看过的绝大多数书上并没有下出一个准确的定义。问题出在哪儿呢?大多数会这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比如在‘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第一个字为平必须论,不然就犯了孤平,因为除了平声韵外只剩了一个平声字。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第一字一定要用仄,必须把第三个字改为平声,这是拗救的一种”。

                          这段话有两个问题。
                          一,“比如在‘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这话一说,似乎孤平还可能犯在其他的句式里,这是不对的。无论绝、律,犯孤平的只可能是这一种句式。

                          二,“除了平声韵外只剩了一个平声字”。这句话也没有讲清楚。因为标准四式之一‘仄仄仄平平’,除了平声韵外也是只有一个平声字,为什么却是标准句式呢?因为它的这个平声字和韵连在一起,互为奥援,就不“孤”了。

                          王力先生的书说得比较准些:“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注意他没说‘比如’),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到这儿很好,但老先生还是加了一句:“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这下又有了上面二的问题。应该再加一句,说明‘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是标准的就好了。而孤平的救法就是改第三字为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展,就是在前面再加两个字,‘仄仄平平仄仄平’,是同样的问题。

                          这里要讲清楚一个概念。我在前面<戏说诗词>中谈孤平时是以七言为例的,曾说到以七言的这个句式,第一字改为平也可救它。这是有两种说法的,主流的说法是,七言是“必须在五言合律的基础上再加两个字”,那么七言的第一字就不能用来救了。但我的确曾经看到有书上说可以这么救,所以当初就提了出来以增加百分比:-))。严格来说似乎不可以。

                          还有,孤平只在这一种句式中会犯,仄声字结尾和另外一个平声字结尾的句式是没有这一说的,下面会讲这四种句式。而且出句的平仄是不能用来救对句的孤平拗的,只有反过来,对句救出句,下面再说。那么我们把孤平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五言只有四种标准句式: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平平仄

                          七言只是在“五言合律的基础上加两个字,与原来五言的平仄相反,而第一个字的平仄可以不论”,所以不用管七言了。

                          第一种句式我们讨论清楚了,就是会犯孤平,要救,第一、三两个字里一定要有个平声。除此无其他问题。那么第二种呢?会犯三平调。就是如果‘仄仄仄平平’的第三个字用了平,结尾三个连平了。所以第三个字一定得是仄。这是没救的。但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综上,这两种平声字结尾的句式说明了‘一、三、五不论’的不准确,所以在平声结尾的句式中,要么有可能犯孤平,要么有可能犯三平,一定要注意。除此就没有别的问题了。

                          再看两个仄声字结尾的。3)这个句式,‘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那么第三个字呢?如果变成仄,就成了连续三个仄声字了。诗书里虽是没有‘三仄调’这一说的,但是书上也不把第三个字标成可以为仄,说明还是有要求的。可前人的诗里是有三仄调的。我曾以我的“春风信有恨,暮雨泪无声”求教老师这个问题,等有了答复再告诉你。

                          另外,这个句式有一个特殊的变体,值得仔细说一下。就是变为‘平平仄平仄’。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句式,七言则是 ‘仄仄平平仄平仄’。按照‘二、四、六’分明,它就错了,四该是仄声了。因此也有人称它是拗句,因为它是用第三个字变为仄来救多出的这个平的。严格来说,可以算拗句,但有个特殊性,就是这个句式由于应用得太广泛,深受诗人的喜爱,它就被列为正式的一个句型了。自唐代起就被列入‘标准试帖体’,不算拗句了。在前人的诗中,这个句式多得数不清。比如杜甫最爱用。‘遥伶小儿女/何时倚虚幌’,‘清新庾开府/何时一樽酒’两首诗中凡是3)这个句式统统改成了‘平平仄平仄’。有名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也是,而同一首中的‘幸有微吟可相狎’也一样是。金戈前面的‘敢向浮云问风色’,我写的‘一寸柔情一丝柳’等等都是。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句式。

                          但要注意两点:
                          1)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就不是可平可仄的了,必须是平。

                          2) 这个句式用在什么位置。由于是仄声结尾,只能用在第一、三、五、七句(不考虑仄声韵的情况)。有人说这句必须用在第七句,是有这个说法,但从上面的例子看出,应该不是。杜公是逮那儿用那儿的,一般集中于三、七两句。王力先生说的是,“这种句式,习惯上常用于第七句。”可见不是严格的要求。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在整理了大量的例子,在每个位置都有,以颈联处为最少。

                          至于为什么这个句式会变成这样,有一种解释我认为比较合理。我们知道,如果字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就是三平调。而以前的诗人由于音韵过飘的问题,在其它位置也常常不愿意三个平声字连用,所以作了这个变格。

                          最后说一下4)‘仄仄平平仄’的句式。这句也是可以放宽的。可以宽到变成‘仄仄仄仄仄’,一仄到底。就是说三四两个字都可以不论,但是,如果四(或三四两个字)用了仄声,必须在对句的第三个字以平声来救。在王力的书中,孤平是第一种拗,这是第二种。第三种还是同样的句式,但是第四个字不变成仄,只是把第三个字变成仄,这个算是半拗,可以救也可以不救。我以前说过两个半拗句,就是指的这个。

                          七言,再说一次,就是在五言“合律”的基础上加两个字。但七言所有句式的第一个字都是可平可仄的。

                          综上,两个仄声字结尾的句式说明了‘二、四、六’分明的不准确。这是给我们放宽了许多,值得高兴。可以看出,仄声字结尾的句子(出句)要求松些,而平声字结尾的(往往是对句,除非首句入韵),要求严。

                          如果把这四种句式吃透了,平仄就绝没有问题了。至于什么平起仄收,入不入韵的,多少种格式什么的,完全不用管了。那无非就是这四个句式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已。

                          我以前曾说过以后会把最严格的格律告诉你,这就是了。没有比这更严的了。所以你看懂了这四句,可以自由驰骋了。至于说你是不是会自己去把它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那就得你自己考虑了。在开始时最好不要随意,你说呢?

                          以上的讨论,可以说把这四个句式吃透了。简单说一下,就是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二四要分明,一三也要分明,不然会孤平。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二四要分明,三也要分明,不然是三平,但一可以不论。平平平仄仄,这句,二四要分明,一三可不论。第三字为仄变成三仄尾,不为错(我在回顾红楼联诗里作了讲述)。还可以作成平平仄平仄的特殊句式。最后,仄仄平平仄这句,可以拗成五连仄,但二不能动,对句第三字改成平声来救。你在纸上把这四句划拉一下,就清楚了。
                          (BY 复古)
                          +++++++++++++++++++++++++++++++++++++++++
                          [/COLOR]

                          毛诗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身处时代之内,只能给出个人的品味。今后如何,自有后人评说。其实,整个古诗词都面临断代绝种的危险。我的老师取名‘复古’,正是寄托了希望,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并且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这一只火把。

                          “敢教日月换新天”按古韵平仄为“仄平仄仄仄平平”,属于我老师文中的第二种句式。因此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就律诗的技术层面而言,毛的这句诗没有出律。

                          不过这也是王力一家之言。作为初学者,我愿意知道更多的说法,然后选偶喜欢的遵循:))

                          谢谢分享!


                          [em28]
                          [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菱在2007-9-4 20:06:36编辑过 ]
                          读时用心,
                          写时用情。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66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