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110180
    • 经验20570
    • 文章657
    • 注册2006-02-28
    这些东西以前还懂的,如今不灵光了,谢谢  ....
    面朝大海,茅塞顿开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21159
      • 经验22862
      • 文章1665
      • 注册2007-04-05
      不只是我像九娘还是九娘像我,这些东西我以前很懂的,现在也不灵光了。等有空时,再把菊姐姐的冬冬拿出来学习学习,酸一酸。
      罢了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月光女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34670
        • 经验27916
        • 文章2047
        • 注册2007-05-01
        秋菱姐姐真才实学!佩服!!!存下来了,慢慢学~~
        周末快乐!!!
        [imga]http://www.thefruitcompany.com/images/bsk_bountifulharvest_lrg.jpg[/imga]
        月光梦游女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侏罗纪来客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1250
          • 经验81059
          • 文章794
          • 注册2006-10-06
          九娘罢了:学过的东西不会忘的~~~需要的时候就都全回来了:))

          LUNA:谢谢你的水果! 偶全收了:)
          读时用心,
          写时用情。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再来学习!温故知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80
              • 经验1639
              • 文章169
              • 注册2007-06-0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川水歌[/u]发表的内容:[/b]

              温故知新,虽然早期学过格律诗词的基本常识,借此再学一遍,获益不浅!更得以鉴赏秋菱(初来乍到,不知该称姐还是妹,海涵啊!)的作品! [/QUOTE]
              要专门抽个时间再温习一遍![em26][em28][em29]
              烟蓑雨笠双溪月, 秋水云桥一草庐。
              浅醉疏篱无倚处,蓦然不识旧时途。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侏罗纪来客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1250
                • 经验81059
                • 文章794
                • 注册2006-10-06
                谢谢秋叶君川水君!
                多提意见建议!
                读时用心,
                写时用情。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侏罗纪来客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1250
                  • 经验81059
                  • 文章794
                  • 注册2006-10-06
                  (五) 格律诗(近体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
                  [ALIGN=CENTER][COLOR=red][B]5)。律诗的平仄组合推导[/B][/COLOR][/ALIGN]

                  我学格律是从绝句开始的,如今也仍然建议初学的朋友从绝句开始,先求写出平仄合律的五绝七绝,然后再求更上层楼。否则,就算你学了一肚子的‘意境/章法~~~’等等,一动笔就被‘平仄’这条‘绳子’绊倒,五花大绑的,空有一身武功也难以施展;纵然你懂炼字炼句,一首诗炼得天花乱坠,到了方家眼里,还是先送你俩字:出律~~~先调平仄,其它再看。

                  需要强调的是,我说从绝句开始,单指开始学习‘平仄’规则。过了平仄关,想进一步学习‘起/承/转/合’等诗法时,八句的律诗更容易领会和掌握。记得当初帮我改作业的两个老师都说律诗比绝句容易,我却一直体会不了怎么个容易法,看见写律诗的作业就绕道而行。后来觉得老这样也不行呀,去年初偶然见一个匿名的高手说了一句:“七律是慢工出细活的东西”~~~于是若有所悟,决定给自己布置作业,一个月‘磨’一首七律出来。果然到了十月,自己都能感觉到进步了:))

                  后来坛子来了有意学习‘平仄格律’的新诗友,便结合自己的实践,用正在构思打磨的七律为例子,写了‘初闯平仄关’一文~~~就是这篇小文的前身了。用律诗作例子是想说明,不管你从第一句开始也好,从最后一句也罢;还有从中间任何一句开始也行,只要你记熟那四个‘标准句式’和‘三条基本规则’,都可以轻轻松松的‘推导’出其余句子的平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根本用不着去背诵那个《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今天就请你看看秋菱是如何不用查对《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用‘推导’的方法决定律诗中每个句子的平仄组合的。

                  我们已经知道,所谓‘律诗’,是由八个五言或七言‘律句’(合符平仄规律的句子)组成。这八个句子两个一对,又称为‘联’。一首律诗分成四联,它们又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前面提过了,按照规定,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顺便提一下: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下面先以我的习作‘七月看雨’为例,说说怎么从任意一句开始,反复选用那四个‘标准句式’组合成七律。

                  我的习作,一般都是先有一个主意(或者说立意吧,只是有时不是那么清楚),或者是读了人家的诗,突然冒出一点想法。然后看看能不能先写出一个符合标准的律句。提到‘七月’,自然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再加上是雨季,所以定了以‘七月看雨’为题。这首诗最先想好的句子是:‘仙家也有难平意’,用普通话标了一下平仄,正符合‘标准句式’B):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仙家也有难平意

                  因为律诗正规要求是要用平声字做韵脚的,‘意’按普通话是第四声为仄。所以这句只能放在1、3、5、7句的位置。根据自己的粗略构思,决定把它安排在第7句。也就是说,我要根据这一句的平仄,用‘粘/对’的规则,‘推导’出第八句和前面第一到第六句的平仄组合,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框’来构思具体的诗句,这样完成的作品,至少90%合律。

                  先来看第八句需要选用哪个‘标准句式’。第八句也是律诗的最后一句首先要求要押韵~~~也就是说句末那个字一定得‘平’;其次这一句和第七句组成所谓的‘尾联’,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符合规则二:[COLOR=red]‘一联之中,平仄相对’[/COLOR]。

                  具体回到我的习作,你也看出来了吧?句式A)将是第8句需要遵循的平仄规律。照著这个‘框子’,这句很快就有了(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句子顺序):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7) 仙家也有难平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8) 苦水淋漓莫问天。

                  ‘天’字也定下了这首七律将要押的韵脚。使用那个检查平仄的网上工具,把第8句打进去,再点一下‘天’字,一下就查出‘天’属‘下平一先’,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把这个韵部的韵字顺手打印下来,先用铅笔把这两句连平仄(为了省事,我用符号‘-’代表‘平’;‘|’代表‘仄’)写在同一张纸上。然后接着往‘上’推导。

                  接下来要决定第6句的平仄。第6句和第5句合称‘颈联’,它和第7句之间应该用第三个也是平仄组合的最后一个规则:[COLOR=red]‘两联之间,平仄相粘’[/COLOR]。

                  咱们再复习一下:‘两联之间’,就是第2/3句、4/5句和6/7句之间,所谓‘相粘’,就是上一联的第2句(又叫‘对句’)和下一联的第一句(又叫‘出句’)在相同‘节奏点’上的平仄要一样。

                  因为‘上一联的对句’只能是第2、4、6句,是要押韵的,所以只能是‘平’声字结尾,而‘下一联的出句’则是第1、3、5、7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所以‘两联之间’,第七个字的平仄永远不能一样,否则就出律了。再加上‘一、三、五不论’,‘拗救’等规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内),所以两联之间主要看2、4、6位置上的平仄相同就是符合‘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规则了。

                  我们再回去看那四个基本句式,符合第七个字是‘平’(韵字),第2、4、6字的平仄跟第七句一样的实际上只有句式D)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6)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7) 仙家也有难平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8) 苦水淋漓莫问天。

                  好,这一句的平仄也有了,咱们再来看第5句。第5句和第6句合在一起便是一首律诗‘脖子’- 颈联。它们之间又是[COLOR=red]‘一联之中,平仄相对’[/COLOR]的关系。而且‘5’是单数,这句应该不押韵~~~也就是说必须‘仄’声字收尾。再看看那四个句式,哪个符合这条规则呢(自己先来个小‘测验’怎么样:))?

                  你会发现只有句式C)合符要求: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5)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6)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7) 仙家也有难平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8) 苦水淋漓莫问天。

                  如果你要写绝句,这就是所谓‘仄起仄收’式的绝句框架了。就我这首律诗而言,还差两联~~~‘颔联’和‘首联’。喜欢动手的朋友,不妨在往下读之前,拿只笔比划一下,看看能不能根据‘粘’的规则把第4句的平仄划出来?然后再根据‘对’的规则确定第3句的平仄。然后如此重复一遍,第二第一句~~~就这样出来啦。适当的‘重复’练习是记住‘规则’的有效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动动手,顺便复习一下四个基本句式和三个组合规则。然后跟我做的对比一下,相信你已经全部标对了: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1)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2)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3)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4)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5)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6)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7) 仙家也有难平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8) 苦水淋漓莫问天。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句式A)选用了三次,而C)只用上一次。不过不管它规则怎么变,用的都是这四个所谓的‘标准句式’。

                  我的习作大多是这样,平仄组合都是从后往前‘推导’出来的。当然有时先成了第一句,就从上往下推导~~~就像我们示范过的那首绝句。有了‘框子’,再选用平仄合适的字~~~尤其是在打印出来的韵部里选用韵脚字,这样作出来的律诗可以保证基本合律~~~剩下的就是查有没有碰上‘入’声字了。这个有网上工具帮忙,应该不会成为问题。

                  填上字: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1) 牛女潸然七月咽,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2) 倒倾星汉泪涟涟。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3) 乌云掣电金蛇舞,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4) 蕉叶跳珠翠羽颠。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5) 白雨银梭梳往事,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6) 瑶簪漏箭破前缘。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7) 仙家也有难平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8) 苦水淋漓莫问天。

                  五言的律绝更简单:去掉每个句子的头两个字就是了,不再赘言。

                  另外这个贴子记录了秋菱完成‘九月诗题’的全部过程,有兴趣的朋友可进去看看:
                  [URL]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star=1&replyid=275727&id=35521&skin=0&page=1[/URL]

                  明天再花点时间小结,谢谢阅读!
                  读时用心,
                  写时用情。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64960
                    • 经验32607
                    • 文章2247
                    • 注册2007-04-29
                    姐姐真是太辛苦了!!!
                    追梦人——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感受身边每一分快乐

                    梦想就在不远处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侏罗纪来客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1250
                      • 经验81059
                      • 文章794
                      • 注册2006-10-06
                      欣彤MM,这就结束了~~~合适就学,不合适就看个热闹吧。

                      若有了习作,请在题目上写明‘求砖’之类,我便会帮你看看格律。否则我就当你写着玩喔:))
                      读时用心,
                      写时用情。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侏罗纪来客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1250
                        • 经验81059
                        • 文章794
                        • 注册2006-10-06
                        (五) 格律诗(近体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


                        [ALIGN=CENTER][COLOR=red][B](6)小结需要记忆的东西+结束语[/B][/COLOR][/ALIGN]


                        罗里罗嗦的说了一大堆,我们来小结一下,看看掌握平仄,真正需要‘背诵’的东西到底有多少:

                        [COLOR=red]
                        ★★★★四个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COLOR]
                        [COLOR=blue]
                        ★★★三条组合规则:

                        1) 单句之内,平仄相间。
                        2)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COLOR]

                        只要记住这四个句子并弄懂这三条规则,不管你先吟成哪个句子,通过推演就可以得出律绝‘二十八式’中的任何一式。不信你可以试试推推看~~~尤其是学理工出身的诗友:))

                        我个人的实践体会是:先有平仄框架,再去寻找表达立意和情感的律句,比先凭感觉成句,再对照平仄修改使之合律要容易一些。最主要的是不至于改来改去,最后改得面目全非,以至于产生‘不以律害意’的托辞。练习多了之后,慢慢的平仄就不再是考虑的重点了。如今我不需要纸笔画框架,也可以临屏和诗而且基本合律啦。

                        不过,这其实是秋菱的笨办法,希望你不会生搬硬套。学习平仄跟学其它东西一样,肯定不止一种方法。曾经看到网上有人说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学会平仄,可惜没有详细说是怎么学的。在此跟诗友们分享的只是对我来说很有效的方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平仄格律等都属于技巧性的东西,只要肯花点时间练习,很容易就掌握的。需要指出的是:写出‘合律的诗’跟写出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好诗’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写诗是一个‘把米酿成酒’的过程,那么理顺平仄格律,顶多是淘好了米,准备煮饭而已。饭煮好,酒做成,还不见得就是醉人的好酒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喜欢诗歌,热爱我们古老民族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2006-7-23初稿,2007-7-10第一次修改完毕 )

                        [em28]
                        读时用心,
                        写时用情。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秋菱的学习心得,绝对是宝贵的经验谈。不能不读,不能少品,打印了慢慢学习,一辈子都会受益!感谢秋菱!握手!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8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