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随笔】
鱼水之情不能泛泛而谈
树 立 “如鱼得水”啊,“鱼儿离不开了水”啊,还有什么“鱼水情”,“鱼水之欢”•••••等等,说的都是鱼与水旦刻不可分离的浓情蜜意。是的,鱼与水的关系确实是非常非常密切的,不过,鱼要的这个水,却不能泛泛而谈,因为存于自然界里的水是各式各样的。鱼要的水,是有选择的,它要的是适于生存的水,而不能是别的水。有了这个活命的水,才有鱼水之间不可分离的浓情蜜意。 淡水鱼与海水鱼各要各的水
人们通常说的淡水鱼,当然是指生活在淡水里的鱼类。地球上存有淡水的水域很多,如各种大小深浅不同的江河、溪流、湖泊、沼泽、池塘、山涧等等,这里都是淡水鱼长年居住繁衍生殖的地方。而海水鱼则世代栖息于辽阔无际、深邃莫测的海洋之中。这两种鱼类最大的不同是生活的水环境不一样,各要各的水!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江河的水是淡的。其原因是前者含有很高的盐分 ,后者含盐很少。根据多数测定资料表明,淡水中只含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的盐类,海水含盐则高达 16~47 %。海水的盐浓度是淡水的千万倍不止。淡水与海水只能分别适应淡水鱼与海水鱼的栖息。如果骤然间将这两类鱼的水环境予以调换,它们将无法存活。
为什么淡水鱼与海水鱼只能分别生活在淡水与咸水里?其主要原因是两种水域所含的盐分浓度差异太大了。而两类鱼身上拥有的调节体液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统称) 的渗透压功能又不相同。淡水鱼的体液渗透压只适宜于调节低盐分的淡水; 海水鱼只适宜于调节高盐分的海水。 举例来说,淡水里的盐分是很少的,而淡水鱼的体液的盐分浓度通常却比位于它体外的淡水为高。按照液体的渗透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体外的水份遂得以进入鱼的体液里,经过体液循环,又将多余的水份连同废物由肾滤过,作为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了体内水盐代谢的平衡。已经查明: 淡水鱼由肾排除的尿液,其丧失的盐分是很少的,因此它的体液渗透压得以保持稳定状态 。
相反,海水鱼的体液渗透压比海水低,故此体内的水分会不断排出海水中。为了避免身体丧失过多的水分,于此同时,海水鱼又不断吞饮海水,并通过两个途径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免体内蓄盐过量。排盐方法之一,是通过鳃组织里一种叫排盐细胞的滤过; 方法之二,是经由肠管将带盐的水排出外界,只留下所需份量的水。因此也保持了体内正常的水盐代谢。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规律以外的特殊现象,生活在江河与海洋相接水域的鱼类,它们能适应渗透压高低变动很大的半咸半淡水质;栖息于高盐度海水里的鱼,如果经过人工逐渐变换环境移殖驯化,也能适应低盐的淡水环境。 与鱼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水中溶氧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是依靠大气中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水陆两地营生的两栖动物,既靠大气的气体,也凭水中的气体为生。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只能依靠水中的溶解性气体过活。鱼一旦离开了水,随即没了溶解性气体,也就没了氧气,其生命必将终结于瞬间。
除非特殊缘故,海洋里的溶解性氧气通常是很充足的,生活于其中的海水鱼很少有缺氧问题。但各种淡水水域,由于通风、气压、水温、水中生物活动等原因,水中溶氧浓度常有变动,而使鱼遭遇缺氧。
鱼需要氧气,但不同的鱼类对氧的敏感度有所差异。科学研究证明: 有些鱼类只要水中有很少的溶氧 (每升水约含4毫升) 就可以生活。但另一些鱼类,每升水的溶氧浓度要达到7~10毫升才能正常活动。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适宜的溶氧浓度每升水不应低于5毫升。
生活在氧气充足水域中的鱼,游动活跃,釆食量高,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加快。溶氧不足的,游动缓慢,食欲不振,甚至停止吃食。重度缺氧时鱼浮上水面吸气,俗称“浮头”,结果常陷于死亡。 鱼要的水还讲究温度
鱼属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环境中的温度而变动。水温直接影响到它的生活活动。通常当水温适度增高时,活力增高,新陈代谢活跃,食欲旺盛,生长发育加快,繁殖活动也增多了。水温降低时则相反:鱼不爱游动,采食减少,新陈代谢低落,繁殖活动减弱或停止。处于4~6 摄氏度水温环境里的多数鱼类,会进入冬眠状态。
鱼需要一定的水温,但不同种类的鱼,其适宜水温不尽相同,如鲩鱼、鲢鱼、鳙鱼和鲤鱼比较适宜的水温在29~32摄氏度之间。热带鱼类如鲣鱼、金枪鱼、遮目鱼等,适宜的水温较高 (25~35 摄氏度)。世居在某些矿泉中的鱼类,由于长期适应环境的缘故,能忍受47~49摄氏度的高温。 水污染是鱼的大敌
鱼爱水,必需水,但如上所述,这个水要有合适的溶氧浓度,要有符合它调节体液渗透压的盐含量,还要有利于它生理活动的水温。这几项都是对水环境的基本要求。除了这些,就是水不能有污染,用时髦的话说,是鱼对水污染“零容忍”,水汚染是鱼的大敌!
当下,随着陆地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海洋与江河的污染自然而然而生,因为很多很多水体的污染源头都在陆地。严酷的现实早就呈现在人类的面前,但我们对此却常常视而不见。
人们凭借科技的进步而享受现代化的时尚生活,但也给自己带来许多祸害。试问:到处林立的工厂排泄的含毒废水,明的暗的,都排到哪里去了?农田果园里和飞机从空中施放的农药,又渗透到哪里去了?城市的化粪渠道和肮脏垃圾中的各种毒物,还有无数民居的生活污水,以及行驶在马路上的成千上万车辆泄落的油污毒物,最后又都浸润到哪里去了?物质不灭嘛!毋须讳言,其中的大部分,最后都到水域里头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土壤扮演了“搬运”各种毒物渗进江河大海的最主要中间媒介角色。
水受污染,最先受害的当然是鱼类,还有生活在这里所有的水族生物,以及在水面和滩涂上觅食的飞鸟及其它动植物。 由于水产品是人类的日常食物,含有残毒的水产品当然还会通过人的食物途径而嫁祸于人类,这是不言而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