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求解《兰亭集序》
                            求 解 《兰亭集序》

        我不是书法家,也不是“退笔”先生。尽兴的时候,就龙飞凤舞地乱画一通,过后来看,根本不知到自己在写些什么。但是,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却情有独钟,时常取之来吟读背诵。可能是智商不高,生性愚顽,以下的几句,总是不得要领,请求“美华”的名家们赐教。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犹不能不兴之于怀“一句究竟应如何理解?一则,对这些尚不能不深有感触。另则,尚不能因此而生感概。这两则是大同小异吧。
      “每览昔人兴惑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为:每当看到古人感兴或迷惑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和我们的感触是一致的。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的一会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此段的解释,究竟王羲之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认为是对的呢还是错的呢?又有不同的版本,各有不同的认识。一则,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概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像符契一样的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产生叹息和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当作是一回事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谬妄作的。然则,另一个则又是如此的翻译:每当我看到古人发生感叹哀悼的时候,总觉得和我们像符契一样的相合,对此我也不能完全明白,故常认为,那种等同生死的说法是荒诞的,寿夭无别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两种的翻译,对于“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解释,是大相径庭的。联系到下文,我却觉得应该如此理解。“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末句中的句号,应放在“未尝不临文嗟悼”上去。文章中的“固知”理解为“固然知道”还是为“故常知道”呢?“每览昔人兴惑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应该这样翻译: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概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像符契一样的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和悲伤。心里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古人把死和生当作是一回事,认为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的,也认为是妄作的。后人看现代人,和现代人看古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兰亭集会者的名字,抄录下他们吟咏的诗篇,虽然时代和事情在变迁,但是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产生一番感概吧。
      也许是班门弄斧的解释,可能是错误的,请“美华”的书法大家,邓大人治,定芳先生王等先哲贤人给我赐教,发吾之覆,把醋瓮的瓶盖打开,让醯鸡得以看见天日。
    自由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自由对《兰亭集序》的思考很有启发性。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