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讨论]有關詩經的討論參考資料

    (一)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



    《詩經》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東到山東,南到江漢流域。



    成書過程

    《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於西周初期,根據《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鴞》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據鄭玄《詩譜序》,是《陳風•株林》,跨越了大約600年。



    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有「王官採詩」和「孔子刪詩」的說法:



    王官採詩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這種說法大致可以相信。

    孔子刪詩

    這種說法見於《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但這種說法不太可靠。《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現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採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體例分類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雅、頌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風」本是樂曲的統稱。15組國風並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共160篇。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



    對於《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還有觀點認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雅》共105篇,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讚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



    《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認為可能是西周時的作品、多作於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魯頌》4篇,認為可能是魯僖公時的作品;《商頌》則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



    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比」是打比方,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興」是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詩序

    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魯國人申公,一是齊國人轅固,一是燕國人韓嬰。但是這三家著作除《韓詩外傳》,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詩。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現存的毛詩每篇都有一個題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現在一般都認為解說文字除少數幾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詩序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古人做詩、寫文章用典都愛用裡面的解釋。



    評價與影響

    《詩經》對中國的文學史、政治、語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後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孔子認為,研究詩經可以培養聯想力,提高觀察力,學習諷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從而達至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古代,《詩經》還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外交,經常用歌詩或奏詩的方法來表達一些不想說或難以言喻的話,類似於現在的外交辭令。



    詩經開啟了中國數千年來文學的先河,亦開創了中國多年以現實主義為主的文學作品。



    現在對詩經的研究更多用來考察古今音韻的不同,或者用來研究上古時期的歷史。而古今研究《詩經》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棟。



    詩經的開篇

    詩經裡開宗明義的第一首詩歌是《國風•周南》中的《關雎》。這首詩係一首愛情詩,描寫了兩個青年男女互相思念的美好愛情,近代學者有此一說,然詩中根本沒有一句談及女子對君子的思念; 另有一說,單從詩文來看,不難發現,詩中著力描寫君子對窈窕淑女的日夜思服之情,處處可見,好似詩中先以睢鳩這類長情鳥關關和鳴起興,接著開門見山, 曰:「既有外在美,也有內在美的可人兒」一句點明題旨-情詩,敢問彬彬君子怎不望而悅之! 從古如斯,前人之所以把這首情詩置於開篇,當然有其自身之理,大概是由於愛情本是萬物繁衍的重要因素(根源),這麼一說,多少年來眾說紛雲,引起了學人許多大膽的假設和爭論。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及另有註釋,俾各位能參閱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四始」「五際」說

    今文學派緯書認為,詩經中蘊含著天道,配以天干地支五行,便可從中可窺見歷史運行的規律。 其中歷史的節點表現在「四始」「五際」:



    「四始」

    大明在亥,水始也。

    四牡在寅,木始也。

    嘉魚在巳,火始也。

    鴻雁在申,金始也。

    「五際」

    亥為革命,一際也。大明也。

    亥又為天門出入候聽,二際也。大明也。

    卯為陰陽交際,三際。天保也。

    午為陽謝陰興,四際也。採芑也。

    酉為陰盛陽微,五際也。祈父也。

    卯酉之際為革政,午亥之際為革命。戊午革運,辛酉革命,甲子革政。



    以上皆為歷史、政治發生重要變革的時機。這幾首詩則暗示了發生的事件。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二)

      關於詩經的用韻:

      請參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5/09/26141_63772747.shtml
      注意其中說到的是: 『詩經』是民歌或是模擬民歌的詩體, 民歌是隨口唱的, 隨口用韻, 隨時轉韻.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究竟由谁将这些诗歌编纂成书的呢?迄今仍存在种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孔子删诗。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于;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都认为是由孔子选定《诗经》篇目的。但是,持异议者提出一些反驳的理由:一,《史记》言孔子删诗,在自卫国返回鲁国之后,时年近七十。在此之前,孔子均称《诗三百》,可见在孔子中青年时期,《诗经》已为三百篇。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乐工们先奏十五国风,再奏小雅、大雅,最后奏颂,次序和内容基本上与今本《诗经》相同,其时孔子虚龄只有八岁,可见当时《诗经》已定型。三,周代各诸侯国之间邦交往来,常常赋《诗》言志。如《左传•定公四年》载,吴攻楚,楚败几亡,楚将申包胥到秦国朝廷请求援兵,痛哭七日七夜,秦哀公深为感动,赋《诗经•无衣》,表示决心相救,恢复楚国。如果当时《诗经》没有统一的篇目,赋《诗》言志就无法进行。那么,究竟由谁来编纂《诗经》的呢?
          一说王者采诗。《诗经》中诗歌的创作时间,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秦穆公时,绵延五个世纪。创作的地点,几乎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加上长江、汉水一带,纵横上千里。怎样把众多的诗歌集中起来呢?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都说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一说周朝太师编定。今人朱自清认为,《诗经》的编审权很可能在周王朝的太师之手。他在《经典常谈》中指出,春秋时各国都养了一班乐工,像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要搜集本国乐歌,还要搜集别国乐歌。除了这种搜集来的歌谣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诗、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附带乐谱、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各国的乐工和太师们是搜集-整理《诗经》的功臣,但是要取得编纂整体的统一,就非周王朝的太师莫属。《国语•鲁语下》有“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的记载,正考父是宋国的大夫,献《商颂》于周王朝的太师。今本《诗经》的《商颂》只有五篇,很可能是太师在十二篇基础上删定的。由此看来,《诗经》应当是周王朝的太师编定的。
        [编辑本段]
        《诗经》的整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补充回答: 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东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
        http://wenwen.soso.com/z/q139032059.htm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8390
          • 经验29498
          • 文章261
          • 注册2012-07-15
          很好的参考。毫无疑问,《诗经》肯定有“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但也经过士大夫的加工和润色。
          我醉世人醒,风雩共与谁?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四)

            这篇也很有趣的:

            据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这是好事。今人多有数典忘祖的倾向,外国语大学遍布全国,却不曾听说有一个国学学院(据说有还是有的,不过都相当低调)。取名的时候,终于想到祖宗了,于是临时抱佛脚的不在少数。
              
              笔者不才,对于开头提到的四本书也略有涉猎,通读下来,诗经和楚辞适合取名的更多一些——古人多是单名,现在人口多,单名易重复,最好取双名——特整理于此。本文写诗经,以女名为主,因为过于古典,现在看来可能土里土气的><。楚辞部分,待有空另开一篇。(已开出:http://book.douban.com/review/5362460/)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墉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墉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墉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墉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墉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着》:“尚之以琼华乎而”。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如花似玉貌。
              30、清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月出》是整本《诗经》中非常有意境的一篇,在我大爱的电影——徐克的《梁祝》中也有出现,我对她爱不释手。
              39、楚楚。《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楚楚:鲜明貌。蜉蝣是一种短命的小虫,故而此篇的基调是消沉的。
              40、如雪。《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个人最喜欢刘禹锡的一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41、荟蔚。《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荟蔚:云雾弥漫貌。
              ===================小===雅===的===分===界===线===================
              1、翕(xī)。单名一个“翕”字,取自《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翕:和顺。以读音xī为名的人很多,但该字却不常见。《易经•系辞上•第六章》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静翕”也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名字。
              2、依依。《鹿鸣之什•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柳枝随风飘摇。在其它语境中也形容不舍。
              3、霏霏。《鹿鸣之什•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文还有:“雨雪雰雰”)。霏霏:雪花纷飞貌。然而该词多用以形容雨雪天气,阴森气氛=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没完没了的下雨必然就令人抓狂了啊!所以凡事讲个度,名中若用“霏”字,一个足矣!
              4、燕绥。《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燕:即“宴”,这里指宴请,描述席间的景象;绥:安宁。后文还有“燕笑”、“燕喜”等。
              5、令仪。《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岂弟君子,莫不令仪”。令仪:优雅的风度。取这个名字的知名人士有:包拯他爹包令仪、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女孔令仪等。
              6、闻天。《鸿雁之什•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总让我想起三国时的凤雏•••)。譬如Party早期的Leader张闻天同志。
              7、金玉。《鸿雁之什•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金玉:比喻珍贵和美好。这里用作动词,指珍惜。
              8、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9、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骏德:犹言美好的品德。
              10、翰飞。《节南山之什•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翰飞:高飞。
              11、巧颜。该名字绝对是个大花瓶,看看《节南山之什•巧言》怎么说的:“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这才叫骂人不带脏字。在《诗经》的语境下,无论“巧言”还是“巧颜”都是很不好的名字,不要被字面给骗了。
              12、溱溱(音真)。《鸿雁之什•无羊》:“旐维旟矣,室家溱溱”。和国风篇第一个词条“蓁蓁”是一样的意思,表众多。五行缺水的话可以用“溱”。此字多音,也读秦。
              13、嘉卉。《谷风之什•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嘉卉:美丽的草木。是个带着青草气息的名字,小清新范儿。
              14、雅南。《谷风之什•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雅和南均指音乐,且相当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那种高雅音乐。
              15、苾芬。《谷风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苾芬:芬芳。又如《谷风之什•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16、思柔。《甫田之什•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在这里,思是助词,柔指柔和。形容美酒温和。
              17、英英。《鱼藻之什•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英英:轻盈明亮貌。在其它语境中,也可指杰出、有才、美好等。
              ===================大===雅===的===分===界===线===================
              1、维桢。《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维系;桢:支柱,栋梁。后文《周颂•维清》中还有“维周之祯”,祯是吉祥的意思。
              2、缉熙。《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文心雕龙•时序》曰:“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3、鹰扬。《文王之什•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鹰扬:犹言鹰之飞扬,威武貌。《后汉书•刘陶传》:“鹰扬天下”,霸气外露有木有!但该词极易被读成“阴阳”,登时霸气侧漏了•••
              4、玉瓒。《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玉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
              5、思齐。《文王之什•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这里“齐”字其实读“zhāi”,通“斋”,端庄貌。《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衍生出成语“见贤思齐”,这里就读“qí”了。例如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
              6、徽音。《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
              7、静嘉。《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静嘉:洁净美好。
              8、清馨。《生民之什•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9、柔嘉。《荡之什•抑》:“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柔嘉:柔和美善。《荡之什•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10、柔惠。《荡之什•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柔惠:柔和仁惠。
              11、懿德。《荡之什•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懿德:美德。感觉这个词儿一般都用作什么皇太后的封号•••
              12、穆清。《荡之什•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穆清指清和之气。
              13、哲成。《荡之什•瞻卬》:“哲夫成城”。
              ===================三===颂===的===分===界===线===================
              1、秉文。《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2、德纯。《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德纯:品德纯正。
              3、骏惠。《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之意。
              4、振鹭。《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振鹭:振翅高飞的白鹭。
              5、和铃。《周颂•载见》:“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6、馨宁。《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馨:馨香;宁:安宁。
              7、纯熙。《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纯:大。熙:光明。
              8、其琛。《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如外交部原部长钱其琛。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93422/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五)

              又: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诗经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诗经中的风,主要有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共160篇。

              如此说来, 纯音乐也可以算是『诗』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小土豆这篇【有關詩經的討論參考資料】可说是【诗经】的总论,很有价值!
                辛苦了!珍重!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8390
                  • 经验29498
                  • 文章261
                  • 注册2012-07-15
                  小土豆辛苦了,感谢!
                  我醉世人醒,风雩共与谁?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謝謝鼓勵


                    能夠和大家分享和互動切磋, 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何況只是: 尋尋覓覓選選篩篩剪5抄抄貼貼?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六)

                      诗经中的爱情
                       由 咏墨 发表于 周四 1月 27, 2005
                       
                      ●篇名:

                      诗经中的爱情

                      ●前言: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选集,并且为我国古代北方文学之代表,对后世文学发展趋势亦有甚大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中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而有六篇有题无文,剩三百零五篇取整数,故又喊为诗三百。

                      人云:『文学作品会反映时代背景』,这句话的确是不错的。诗经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反应当代社会状况,文学之外,另有其社会意义。当然这些社会意义不只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阶级所带来的生活水平差异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见,在以描写爱情、历史为主题的诗篇里面也可以发现某种程度的现况反映。

                      而此论文着重在诗经中的爱情,透过古代男女之于爱情、古代男女的爱情命运、古代男女在文学中可见到的对爱情的表现来探讨诗经中爱情部分反映出的社会性和其代表意义、文学价值等等。也因为诗经中以爱情为题材书写的诗大多都收录在《国风》中,因此取材用来讨论的范围也都在诗经中文学价值可说是最高的《国风》里。

                      论文内容几乎都以书籍为主要撰写依据,然后再参考过各家翻译、释义、赏析、评论而完成,不过因为还是以探讨诗经的文学面和爱情之关联为主旨,因此对诗中的爱情、情感人物的意境终究着墨较多。

                      ●正文:

                      一、社会性

                      风即民歌,原来是风俗、风土的意思,因为从《国风》里的这些歌谣可以观民风,故称之为风。透过《国风》,我们当能了解到诗经那个时代--在上古时代人民群体聚居所组成的原始公社演变到奴隶制度社会甚至是封建社会的时候--平民爱情的真正面目,纵使有少数人认为诗经应该是士人所写(注一),不过究竟养尊处优的士人写不写得出如此贴近生活的东西,想来看完诗篇后真相就自然大白了。

                      01.个人之于爱情

                      A.羞涩犹疑

                      虽然是向往爱恋的,不过青年中的男女面对自己喜爱的人儿总是羞涩而不知如何是好,《陈风》中的<月出>一篇就把这样又尴尬又欢喜的时刻写得很逼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可见在有好感的对象面前我们很容易手足无措这回事,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毛病呀!

                      至于暗自欣赏对方却迟迟不敢说出口来的也是大有人在,家喻户晓的诗经名篇<蒹葭>就把这样的情怀写得入木三分:「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渲染得极为神妙,并且意境优美得风致嫣然,让人爱不忍释。

                      这样的诗在诗经中篇幅所占甚多,可知在传统的束缚之下青年男女是压抑情感多于表白心意的。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上礼教已有慢慢成形的趋势,并且规模大到能够影响个人。

                      B.大胆热烈

                      当然在一片内敛的情感里,还是有热烈地追求情人,毫不避讳别人言语的声音出现。从《郑风》中<叔于田>大胆赞美异性威武雄壮的文字:「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到热烈追求爱情,坚贞得叫人动容的<大车>中女子澎湃奔放的誓言:「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都看得出纵使是在重重阶级跟礼教的严格管制下,爱情还是给了无数男女勇敢地挺身争取幸福的力量,这股魔力,是再多教条也难以轻易磨灭的。

                      C.真挚淳朴

                      诗经中很多作品都是自平民生活中取材,所以对于平民青年淳朴而毫不做作的爱情也有甚多描写,<采葛>中男女对答的情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很鲜明地呈现出古人爱情浓郁可是不做作的质朴感。(注二)而《桧风》中的<隰有苌楚>就更简洁明快的表示出自己对同年纪异性的欢喜:「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通篇用字浅白流畅且情感显而易见,毫不掩饰的欣赏之意文字中俯拾皆是。

                      这样的作品在诗经里多的是,另一篇作品<静女>就更进一步地描绘出这种感情的相处细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经文字仔细咀嚼而来,可发现这样坦率诚挚的情感实在是细腻有味极了!

                      02.社会之于爱情

                      A.保守传统

                      相较于个人,整体社会还是对自由恋爱多所限制的,这种限制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严格,直到现代才大有改善。<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就是描写一位少女纵使深爱着情郎,却在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委婉地劝戒她的情人不要爬过墙过来相会,以免引起麻烦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怎么是跟人说教呢?根本就是礼教的现实写照!(注三)

                      也因为这种要不得的礼教跟传统的影响,导致许多女子过门之后才知道所嫁非人,大势却已然难以挽回。也是反映社会的一面吧,诗经中也有关于女子被丈夫始乱终弃的篇章,这方面以<氓>和<谷风>最具代表性。「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真真是打入读者的心坎,让人不禁也要为古代女子悲惨而难以预料的终身感到哀伤。

                      B.纯真朴实

                      不过也不是都这样,还是有少数几股开放让男女自由择偶,自己选择终身幸福皈依的清流。<木瓜>就是描写关于男女自由选择对象的篇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全篇给人快乐温馨的情致,读来也洋溢着一股彷佛恋爱的暖和感觉!

                      二、文学价值

                      虽然是几千年前古老人民的作品,但是透过文字的描写和意境的铺陈我们依然可以轻易地见到古人在当代让人惊讶赞叹的文字功力。而诗主要又可以分为情感、意境、书写技巧等几个部分,所以这里就分成情感上、意境上和技巧上三部分简略论述。

                      01.情感

                      A.淡远有味

                      诗经中许多描写爱情的作品都是淡雅宜人的,纵使轻轻几笔,但却丝毫不差地描述出隽永的味道来。《郑风》中<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勾勒在风雨交加而且心情本来不甚愉快的时候看见情人出现的欣喜;<出其东门>里「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对情人的一心一意都是最佳例子。

                      另外<绿衣>中睹物思人的悲伤也是淡淡的愁:「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即使人家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是抚衣长叹的作者却总念旧的无法忘记那做衣服的人在生前对待作者的种种好处。物在人亡的情感虽然哀伤,却也是感人而长怀心中的小小叹息。

                      B.甜蜜清新

                      当然也有甜蜜清新画面的写照,试看<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就是一派的新婚情调,甜蜜温馨得让人不由得对小夫妻彼此珍惜爱护的融洽气氛会心一笑。

                      C.缠绵入骨

                      『小别胜新婚』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离别的确是让思念转浓、让爱情更加缠绵多情,而<伯兮>正是这样的作品。「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几句真是写得恰如其分,将妻子因为跟丈夫远别引起的相思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样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好似在眼前。相思刻骨,岂是我们才有的体悟呢?

                      02.意境

                      诗经描写意境是十分高明的,以《唐风》里的<绸缪>为例:「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短短几句开头就把洞房花烛夜里喜遇佳偶的快意写得淋漓尽致,真的是字里行间都焕发出得意新婚的光彩色泽!《唐风》中的作品多写灰暗面,这或许正是乱世中遇到良配而喜上加喜的写照吧!(注四)

                      03.技巧

                      A.修辞技巧

                      在为人所知的赋比兴三种手法之外,诗经还有许多精妙之处,例如动词的掌握技巧诗经就十分高明。以<木瓜>的开头两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为例,作者在此,用投和报这两个动作鲜明地展示出这幅生动的图画。这个『投』字把姑娘的大胆劲儿一下子显露了出来,如果换成『递』或是『赠』,则诗味就寡淡了不少哩!(注五)

                      B.人物刻划

                      诗经中很多作品在人物刻划方面功力都甚高,诗经首篇<关雎>里几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把青年男子对漂亮女孩展开热烈追求却苦于始终掳获不了佳人芳心的懊恼状连同绞尽脑汁的样子描绘得有趣鲜活,让人彷佛身历其境地留下深刻印象。

                      C.情节铺述

                      诗经对有层次的层层递进手法最是拿手,一层逼近一层地切入诗的主旨,精华之处绝无遗漏。而这样一唱三叹的格式所用甚多,在后世的山歌、文章体裁里也时常能够发现这样的笔法。至于诗经中,<风雨>、<采葛>、<叔于田>、<桃夭>等等都运用了这样的递进方式,虽然呈现的主题不尽相同,难得的却是都把情节铺述的委婉有味,令人不禁吟之再三。

                      三、时代背景

                      诗经比起我们较为熟悉的唐诗宋词,在时代上的确是离我们比较有一段距离,除了文字上阅读的困难之外,也有风俗民情等等人文上的了解障碍。或许爱情的本质是没有差异的,但是文章所表现出的面貌可能有出入了。而透过时代背景这个角度,我们当能更进一步了解诗经的真正面目。

                      01.风俗民情

                      <木瓜>诗中提到的女子掷瓜果给喜欢的男子,男子若有意则回以玉石就是周代某些地方的风俗,<丘中有麻>也有提到类似的行为。而这样可爱的习俗是有流传下来的,《晋书》中就有描写美男子潘岳出门常常满载瓜果而归的叙述:「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载而归。」(注六)可见六朝时仍有此周代古风。

                      当然后来这也演变成典故,投桃报李就是类似的引申词。晋朝诗人陆机诗曰:「敢忘桃李陋,侧想瑶与琼。」其中描写的,正是这样美丽动人的习俗!

                      02.传统观念

                      透过诗经中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传统观念,<桃夭>一篇就层层递进地完整勾勒出新娘的美好。全诗以桃花做比喻,象征新娘的种种好处,并且自新娘显而易见的外表艳丽迷人赞美到难以观察到的内在贤淑和睦。从这首诗我们就能够明白或许漂亮是择媳的重点之一,但是古人更重视的却是新娘的德行和行为,毕竟家是组成国的基本单位,必须尽到生儿育女、让家族昌大和谐的义务,才真正能够算个好媳妇啊!(注七)

                      ●结论

                      诗经中大部分的篇幅毕竟属于一般劳动阶级的老百姓之作,因此透过诗经中的篇章我们除了能够看到社会人文以及文学之美,也能闻出些无意间隐含的乡土味儿。而诗经能够熬过代代的历练终于流传至今,可见就算到现在诗经仍有其不可抹灭的价值--历练过几千年的诗经现在不仅是文人的必读,甚至也是融入生活里成为随口引用的句子了。

                      至于爱情,那就更是永远不变的了。『爱情是文人永恒的主题』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爱情都会发生,并且成为生命里最璀璨的焦点。或许平民限于现实条件而在爱情上没有士人的风花雪月,不过只要保存着那份最初的温柔美好情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冀望应该就能轻易地在每次双掌交握的温暖里,圆满地落下句点吧!

                      ●引注资料

                      注一、《诗经名著评介--集三》p.295。赵制阳着。万卷楼图书
                      注二、《中国历代诗人选集1--诗经选》p.83。周锡馥选注。远流
                      注三、《诗经欣赏与研究--卷三》p.157。靡文开、裴书贤着。三民
                      注四、《诗经选》p.198。钱杭着。中华书局
                      注五、《古诗汉魏六朝新赏1--诗经上集》p.178。高海夫、金性尧主编。地球
                      注六、《诗经欣赏与研究--卷二》p.58。靡文开、裴书贤着。三民
                      注七、同注六。p.3

                      http://forum.pon99.net/viewtopic.php?f=5&t=12277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七)


                        《诗经》里的植物

                        www.taihainet.com 2006/12/7 23:37:44   

                            编者按:《诗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经典的神圣地位,又有文学的崇高价值。这部书是从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前1134-前597年)近六百年的诗歌总集。从多方面反映了西周盛年、衰亡,东周解体,列国争强,各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也从多方面取得了艺术成就。
                            诗经的编排以“风、雅、颂”分类,其中“风”最重要是由采风官从各地收集而来,民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些民歌与生活紧紧相联系,质朴而有生命力。本文拟通过图片对比的形式,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诗经中的植物,更方便读懂诗经。

                        1.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参差”两字,“寤寐”两字,到是大有深意,有不解的味道。其实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其中没说的话,就是要懂得自己,敏悟万物,然后顺着自然的情势而行。  
                          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情话同样如此。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高洁”二字,高到未必,洁却是当的上的。《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若窈窕淑女般的,想来是可以能吃的吧!

                        2. 莼菜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颂.泮水》。茆:莼菜     
                          农事诗里,能见到轻盈的手,去采天底下绿莹莹的好物件,就会痴想。古之鲁国,今之山东地,思乐一片山水,有薄采之手,说明生活是轻快的,有妙趣,叫人想来,该是好生活。好生活不完全由富贵凭持,得乎心态。   
                          《植物学》的资料里,介绍莼菜,为睡莲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茎叶供食用,还是抗癌症的佳品。莼菜,以杭州莼菜和四川的西昌莼菜为佳品。从我找的图片里看,好象以前吃过,究竟真的吃过没有,自己却不能肯定下来。    
                          想想《诗经》里薄采莼菜的那双手,对这种蔬菜里的佳品到止不住的有些神往了。

                        3.飞蓬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卫风.伯兮》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不在时,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飞蓬,学名狼尾蒿,西北乡下似乎也是这么叫的,飞蓬其实取的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此草,生命力极强,长遍大江南北,是随处得生,随处得长的样子。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命运:为精神的魂灵献祭自己,离了物欲的河流,飞蓬也就是必然的生命状态了。但这两句诗里,既有沧桑,更有豪情,为我所喜欢。   
                          长在自然里的飞蓬是再简单平凡不过的植物,我既没有从中体会到爱的坚贞,也没有看出人心上的涩苦,我默然看它的时候,不知道,它的叶面上还藏了上古《诗经》里的爱情,以及命运之无常和不得把握的苍凉况味。读到此处,才算是懂得一点。
                         
                        4.蒌蒿(芦蒿)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周南.汉广》  
                          这是《汉广篇》里,痴情汉子写到对岸汉水的女子,可惜不能接近她而写的几句话。把高大的灌木做了柴草,把绿绿的蒌蒿割倒了聚抡起来。把马儿啊,喂的饱饱的,以便能够有机会去接让人时刻记挂的人。读这样的文字,并且明白了这些文字里的意思,觉得,这是先秦时代的精品小散文了。然而,古人的高妙处在于,他们表达爱的时候,不遮遮掩掩,而是用淳朴的方式,直接往心里去。
                              蒌蒿,竟然是喂马的草,而马儿的脚步是走向爱恋女子的。非常神奇的意境,真的很神奇,竟然可以这么间接又直率的表达了神秘的爱这个字。
                           作为菊科的蒌蒿,很早就是人们桌上的凉拌菜,苏轼诗里云: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肉里有毒,而萎蒿则是解河豚之毒除芦芽之外的佳品。
                         见到图片,才很亲切的认的出来,我小时候也是吃过蒌蒿的,只不过没有河豚之香,是由外婆在开水了滚过,用盐麻了,滴上菜油,当做山野菜来吃的。
                          读这些简妙的文字,渐渐觉得,天下丝缕茎叶,都有说不尽的暗语藏在里面的,我们只是要有从中去找的能力就够了。

                        5.蘋 (大萍或白萍)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召南.采蘋》
                          古人祭祀前,采萍,采藻,行走在水边,是什么原因呢?在远古的农业时代里,水边,也许正是祭祀的佳处,水边才是一切生命繁盛的开始。而萍,正是水边繁盛水草里,被吟唱的祭祀者看到眼里的那种幸运的植物。 
                          蘋(既大萍)是利用无性繁殖来繁衍下一代,母株会从水面下之走茎生出无性芽,而长成新个体。从图片上看,纤细,柔美,深藏着勃勃生机,在自然的风里,平凡的不言不语。  
                          俗语叫做田字草的正是此物,从先秦的诗里一直嫩到今朝,其水灵灵的状态一直不减当年。

                        6、白茅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召南.野有死麋》    
                          猎人用白茅包起射杀的麋鹿,以表自己对自然馈赠的虔诚;怀春的女子,有男子来调着情事,两情相悦,是生命里永远最动人的画面。    
                          很奇怪,读这样的文字,眼前就会有一个奇妙的图景,一个死生自灭,生机昂然的世界,四季的变化浓缩到很短的时间里,男欢女爱都让人无限的欢畅。    
                          想着这是先秦以前,我们祖先心里的诗,心里会有一点讶然。埋入土里死去的生命,和怀春女子痴迷的一双眼睛,象音乐一样的在自己身处的时间里,产生了一种清澈的音乐感。这是很奇妙的一种感受。    
                          一个美国求学的朋友,在她的游记里,记述了她驾车在美国南方高速公路上赶路赶的累了,将车停在路边的金色的阳光里,眼前小河流淌,白茅在风里轻轻摇摆,从背包里取出《诗经》,读几首《国风》的情景。她说,那一刻,她觉得有看不见的故乡的音律响起来,自己似乎从阳光和拂面的风里飘起,飘到黄河岸边,正听着江声浩荡,看着眼前青草蔓长……    
                          好,现在来说白茅吧,古代,白茅是洁白和柔顺的象征,闭上眼睛,可以想象一个洁白、柔顺的女子,陪着你在秋凉的河岸长堤上散步,这是一种温暖。嫩茅,又称“荑”,自古美人玉手,称为“柔荑”,该是又白又嫩的了!   
                          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沧桑的岁月,一个人的心里,却思虑山河岁月的甘苦,挂怀天下寒士的襟怀。直觉得这白茅,轻的飘上九霄,重的直戳在人心里。
                         

                        7、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以前听一个敬重的人说的这些话,只是溺懂而已,今天深感,才算有所懂得,懂得而心生叹息,心里生气缭绕而不能绝。  
                          黍有《王风》之歌,始有千年不朽。黍若有灵,便是和人同生共灭了。  
                          忍不住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浩雀当鸣,以求同音,人心悲歌,觅的是个知己,千年而有同叹的,是因为同负一个永恒孤独的背影。这就有了“黍离之悲”,有了千古人心的沧凉滋味。
                          黍在自然里,是一把沉甸甸的穗子,以春来青苗而依风摇摇,以热暑时分而迎风弯腰。小时候,记的外婆炖的金黄色的小米粥,坐在炕头上,一勺一勺的延着黑瓷碗边瓢着来喝,全没想到,我喝的,不仅是自然之实,而且也有悲苍灵歌的缭绕生气。
                          一黍一摇,一生一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有女同车---木槿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风.有女同车》
                          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颜如木槿,这是意识里可以呼吸的肤色,感觉里带着露的花。体态轻盈优美,几预迎风翱翔,仙女也就这个样子了吧!晶莹佩玉随风叮当,举手投足,无不幽雅贤淑,这是懂得人心,懂得万物的气象。古人眼里的美女,今人眼里,似乎不完全是这样了。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幕谢,瞬间之荣,来去匆匆。这是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的美艳的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的记在心底。和舜华之女同车,永远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植物里的木槿花,是仲夏夜的梦之花,朝开幕谢,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有欢喜,似乎朝幕不是一舜,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的。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车同行的,一定要面朝晴天旷海,胸画十字,默默祈愿,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相随着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一瞬间,记忆里长久远的美丽,还有我们时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祷
                          植物里的大美女,也是《诗经》里的大美女:)

                        9、爱的使者---萱草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卫风.伯兮》
                            
                          先秦到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空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古来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的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的更为安然。   
                          《诗经》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爱,却又没有办法和爱人相见,而生的琐碎还要继续,为了心态放的平和,只有忘忧才能做到,这可能是朱子的意思了吧。不管对错,这都是我的猜测。然而,我却爱着萱草,喜欢它丛生的剑叶和奔放的花,有雪青的,鹅黄的,愤红的……不是单纯的颜色使我产生联想,而是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间,让人想起人心上背负的忧郁和一点痴迷的坚定的目光。这是很周全的爱的样子。  
                          在1907年五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的逝世追悼会中,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徵母亲花之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的时间里,给母亲献上一束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懂得母亲,并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在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了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深爱的母亲献一束康乃馨,似乎是个温暖的表达,却很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特质。  
                          然而,萱草,难道不是爱之花么,相思之爱,亲子之爱,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10、艾蒿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艾蒿不具妖娆的形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越是由浅绿到暗绿里长的长久,在祭祀的眼里就会越具神性,而被放到社稷、宗庙的供桌上。可见神也是不喜绚烂妩媚的浮华,想要在朴拙清雅里醒神静坐的。 
                          爱人之间,相隔一日,却好象分离了已经今年(三秋,这里当九个月的时间来理解)。昨日依依分别后,每一步都变成了一天,每一刻都成了夜晚,今日里相见时,四季严寒酷暑都已经辗转难眠过了,酸甜苦辣也已经折磨过了人心。“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很委屈很幸福的说这样的话时,仿佛相对的是两双泪眼。这是艾蒿的本性么?所谓的相思豆是艳丽的红色,却藏着灼人的毒性,而千年不言不语的相思草---艾蒿,淡淡的绿,轻微的香,遍地里旺盛的无声无色的长。这或许是世界的本相吧! 
                          西北家里,艾蒿被称做蒿蒿草,从初春长到末秋时,用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老人们用来做抽旱烟的火廉子,多出的草绳,存放到来年蚊虫纷飞的季节,点着了,挂在门眉上,一点淡轻烟雾里的焚香,既驱蚊,又避邪。粉刺子痒的身上起小疙瘩时,外婆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擦到病痛处,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病痛全部消无。现在,驱蚊和除痒,早不用这样的土法子了,这些回忆里的乡间旧事想起来只是心里觉得有些欢喜。  
                          初夏艾蒿的细碎叶子正毛茸茸的嫩,摘下来,可以是饭桌上很美味的一道野菜。这是听过,没有吃过的事情。和艾蒿有关的菜,只吃过一次韩国人的艾蒿猪肉丸子,是几年前的事了。点这个菜,即不是为了对韩国风味的好奇,和猪肉丸子也无关,只是在菜单里见到有那么一点艾蒿的绿在,细细的品,想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道菜吃过,而能记到现在,是《王风。采葛》里的一点意趣。

                        11、蓼蓝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小雅.采绿》
                          blue,蓝色,从外太空漆黑一片的宇宙里看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时候,白色浮云的轮廓间隙里,透出震撼人心光辉的就是这种颜色,一种不事张扬,安静,谦和,充满了内在力量的孕育的色彩,一种我喜欢的色彩,一种母性的色彩。   
                          黑色的夜暮里,三原色:红,蓝,绿,应该是人类最先感觉到,并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生活的颜色。 
                          先秦时,手工的劳作,“终朝采蓝,不盈一襜,”采上一天的蓼蓝叶所积累下来的染料,还不够染上一件麻衫,可见采蓝是件很辛苦的事。“五日为期,六日不詹,”男人去采蓝,约定五天后回家,六天过了,还没有见到人的影子,女人依门远望而心有怨愤,其实担忧之心该是大过抱怨吧!这首纯粹色彩里的诗,是一首生活里自然生发,不需任何吟咏的蓝色的思念诗。 
                          蓝色,不仅流露生活里的情感细节,而且还在其它的诗篇里衍生出激奋人生的佳句。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劝学》篇里有这样的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读书时,我所敬重的老师时常激励我们好学上进的话。然而,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该要渗透多少生命的心血,才能得到期望和自我之间的欣慰,这是每个活着的人都想问自己的问题吧!
                          蓼蓝是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一种植物,大约二、三月间下种培苗,民间有“榆荚落时可种蓝”的说法。六、七月间蓼蓝成熟,叶子变青,即可采集。采后随发新叶,隔三个月(九、十月间)又可收割。到有一种一年里生息不绝的样子。   
                          靛蓝浸染丝织物品,在朦胧的光泽里会有高贵浓艳的妩媚之气飘逸出来,浸染绵麻织物,则有谦和素雅质朴的情态,让人觉得尊贵安静踏实,而且染后,色泽附着在织物上的牢度非常好,几千年来在宫廷和民间广受喜爱。我国出土的历代织物和民间流传的色布、花布手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蓝朴素优雅的色泽透过长久时间的打磨,依然在安静的流露它原本就有的气质。  
                          从某种意义上,三原色里,红色是产生激荡的创造的力量,绿色是安静的体现成长生机的力量,而蓝色,则是一种形成和谐并保持均衡的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自然里普通姿态的蓼蓝,到是把不普通的一面深深藏起来了。

                        12、葛藤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周南•葛覃》
                          
                          先将这两行诗译成大白话,谱上曲儿,让童音来唱一唱吧:
                          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叶儿茂苍苍,黄鹂飞栖灌木上,唧唧喳喳在欢唱。
                          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叶儿茂苍苍,割煮织成布衣裳,高高兴兴穿身上。   
                          还有一句是小女子回娘家的话,就不译了。这个从远古的诗情里取下来的镜头,是人在自然里,象鸟又象风一般的样子。读这样的诗,并能够感觉到一种熟悉的贴近心灵的松弛情绪,这种情绪的影响物,就是阅读者流淌在内心的流水变的清澈了,安然了,平静了。我以为,这是好的诗应该具有的力量当中的一种---松弛感,内在性。  
                          葛藤(又叫苎麻),是一种豆科类的藤本植物,在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葛藤的性情,既不温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象是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要管束好,让葛藤根煲上靓汤,葛藤粉拌着炒出清香的鸡蛋,酒桌上饮到“千杯不醉”的能解酒的葛藤花。在不加管束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葛藤在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占领了美国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的万顷土地,将当地的植物挤死挤光。野马一样的葛藤,是需要人心理性缰绳约束的。  
                          在青春少年的时候,我也有过葛藤般肆意成长的日子,那样的日子象夏日里穿梭白天黑夜的雨幕,不具节奏,不懂爱恨,到处浸入。现在,理性逐渐的降临到内心的世界里,葛藤般的疯长与狂野,不是绽放在自然下,而是交到心里的原野上。爱的天空,生的世界,象台阶一样的在眼前变化,就象塔形紫色葛藤花上一瓣一瓣的形状。
                         

                             
                        13、卷耳(又名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南•卷耳》
                            
                          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思念的人来说,那一刻她变的酥软了,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自然和人,在这个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的意义,爱恋和寄托,物性和幻念。从诗的美学意义来说,吟读这句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水的妇人,在爱的光影的诱导之下,如何由生活里的一个活泼情形化做柔情缭绕的一缕轻烟,飘飘渺渺的飘落到平凡自然的一个物件---苍耳身上。而苍耳,则在静默时分,不再是个空间里单纯的自然形象,它被一种神秘之力开启了时间相连人心的通道,让一双痴迷的眼睛穿越地域阻隔,看到梦幻般的镜子里,日思夜想的那个人,是如何行走在艰难的征途古道上。  
                          就岁月所形成的席卷,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极少将女子如水的形象看做是生命里可以绽放的艳丽花朵,女人们多是想要重新将水化成冰的坚固,挺着锋芒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是读这样的诗,内心里飘然浮现的女子,依然让人爱过妖媚果敢千倍。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西方的社会发展特征之间在产生融合性的对抗力量了。苍耳子上的短刺勾镰,体现的不是独立个体的个性特征,而是男女之间和谐关系所要体现的一种普遍联系,一种相互的不是外在利益形式上,而是在内在心理当中的的牵挂思念的柔和的共振情形。 
                          就真正爱的久远形式,在这种如水柔情里,深藏着的,到不是一片弥散世界,而是有更深的力将结合在日常生活所要遭受的千转百回中间。然而,我们的世界里,脚下和人心上的节奏太快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很少有人在去冒险进入舒缓的付出和角力,不知道这是人们智慧了,还是更脆弱,更愚蠢一些。 
                          想着,在青草茫茫的山路边上,看到一个神情忧伤的柔媚女子,正站在一珠苍耳旁,苍耳是弓,思念是箭,它们指向的不是一瞬,而是神秘的永远被时间所钟情的爱的永恒。若有大师能做一国画成图,可取名《苍耳之思》,以寄托中国文化在一个女子,一分爱恋,一珠苍耳身上在千年时间里所积聚起来的人于自然之间看似相离,其实紧密相连的神秘关系。
                         
                        14、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对我来说,四月里浮云一般的被嗡吟之声逗弄的含笑不语的粉色桃花,花自飘零果初生时满山上绿色浸染的桃林,枝头盈满蜜汁将熟未落等着人摘的桃子,是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画面,因为,在这些自然的缝隙里,有我的童年,和属于唯一的童年的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一些关于人生的好奇和困惑的纯净阳光。我在桃林的清香里睡着的时候,是在一张人生未醒的温床上。  
                          桃子由野地进入家园,并和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温暖和谐的相处,从某种意义上,就象是天上蟠桃园里某棵性灵的桃树犯了天庭的戒律遭罚落入人间的结果。它默默的在香气缭绕的皇厅的供桌上,在面黄肌瘦的山民的裂岩粗沙般的手心里,在文人骚客悲情牵眷的文字中,一直陪伴并见证人和时间这一对冤家永恒的纠葛史。 
                          桃子,是既被归入圣品,又能走入任何人手里的平凡的神奇之物,桃木也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之外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的。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我想。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经久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15、芣苡(又名车前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周南•芣苡》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这该是读此诗的一种境界了,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 
                          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的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符。不管《周南•芣苡》是农女劳作时自做的农事歌,还是婚嫁女在田间唱的祈子曲,其中,都有一种人和自然的对唱,有一种轻灵粗旷的人和自然紧密相和的音韵,和将自己从生的杂乱中淘洗出来的清新感觉,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走在静幽葱绿的自然里,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清澈和舒展,这不是属于哪个时代人们的专利,而应该是人的基因里,有藏着自身演进变化中得之自然的岁月源头。和自然亲之养之,这应该算是农业时代里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化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发却将人与自然想要组成的面目涂抹的模糊难辩。这中间既没有人的自以为主宰了多少的欢畅在,也没有因让清澈的自然变得狰狞的冷酷气息在,而仅仅是人这样一种动物,在展示自己欲望的过程中的结果。生命演进,在动荡的节奏里,总有一种平衡的因子,其中孕育着要么和谐要么纷乱的历史场景,在我们上溯历史的时候,总能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如何平衡,古人,在田间采车前子时唱着欢歌,今人呢?在丢失了那种轻盈的传承后,我们所认为的绚烂是不是已经得到?
                          自然里的车前子,在我西北的家里也叫猪耳朵草,是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后,去打猪草时,最常掇到竹靡篮子里的一类植物,它塌塌实实的长在田间地头的样子,是一副和善的让人漠视的情形。不规则的粗厚的小圆叶,竹签棒棒般的摇在风里的小碎花,暗红的硬邦邦的碎种子,全都是经历千年万年面不改色的深沉模样。现在,到野外去,在沙土地里见到些疯长的杂草,从中轻易叫出名的,就有这车前子,不仅知道它的名,因这名,回忆起童年里一个无知无畏的小人手里挎着个小篮子在田野里蹦蹦跳动的画面,还知道些它的药理上的用处和因这药用而得来“车前子”的名字的山野传说,一路上对这样熟悉的植物古今旧事的乱弹一凡,,不知不觉间,对山鸣水叫的自然觉得倍感亲切起来。

                        16、荆棘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和所爱怜倾慕的人之间,阻隔着千山万水,去寻找的路上,又铺着荆棘,该怎么办呢?踏过这片荆棘林,游过眼前滔滔的江面,到游弋着她的影子,飘荡着她的声音的对岸去。就世间真爱相遇的样子,上古的爱情故事和今朝的爱情故事里,拉开序幕的前奏,都是如此的雷同,可见,爱一字,其中琴瑟,动人处不在结果,而在爱时的恍惚、徘徊、思念、痛苦、幸福感、欢畅和相视时,见出舍我的深藏永恒的那一束不顾一切的激情荡漾的光里。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其中的“楚”,就是我们时常在山间荒地里见到的纠缠一丛的尖刺满身的荆棘。荆棘在爱里,象个鉴证师,它在我们想要相互完全拥有的路途上,形成一些看起来难以逾越,实际上需要尽了智慧和心力才能冲破阻隔的屏障,以便让爱的深度和留在内心里的那份相互的珍惜持续的更为久长。这荆棘不仅会出现在我们的手边脚下,也会时常显现在我们心上。  
                          如果说这世界永远都是一片广阔无际的平原,那么人心上的情感也就不会有什么纠葛上的变化,或许一切社会关系中,血弩,死灵,权谋,欲望,也就不会再刺激人去无尽的解剖自己存在的使命了。“小桥流水人家,山高水远情长”,有时候,想着这样的话,就会忍不住的在心里升起一种凄凉和珍惜来。凄凉,是我们在荆棘雨露里必然的将化成灰去,怜悯并珍惜的,是我们存在的时候,内心里被唤起的五味杂然的情感有过着落的地方。从一面镜子里,看着尖利的荆棘,到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令人生厌的样子,反而会用一种慎视的心情问自己,你能不能走过它?因为在荆棘冷漠狰狞的另一面,一定会有一束微笑的柔和了爱意的馈赠的花。生活里,许多时候的软弱退却当中,我们许是忘记了这样的话。 
                          荆棘,长在自然里,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荆指牡荆,是古时刑杖犯人的工具,犯了戒律,受楚之刑,就是让癫狂放纵一瞬的人,知道还有长久痛楚的约束。古代已婚妇女的头上,常有金玉荆叉的头饰,在夫妻间“拙荆”这样雅致的称谓当中,渗透着儒家对女性社会生活的种种约束。棘是古代庭院里常做院围的植物,斜刺暗生,隐含着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遵守的规矩。实际上,荆和棘在自然里常常纠合在一起生长,常让我们在“披荆斩棘”中去感知它们对我们期望的阻隔,并证明着它们在自然里冷硬旺盛的存在。
                          苦难,伤痛,这些,任何一个生命,在他一生里必然遭逢的荆棘般的事物,何尝不是包裹着一颗颗飘出浓浓香气的栗子的滚烫的铁沙,让我们经受其间,并知晓自己的生命并不只是浮在飘渺的云上。

                        17、蕨菜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召南•草虫》
                          随季节的流转,寒雪的气息渐渐消尽,春天的温暖钻入山野林地里黑油油的泥土中的时候,正是蕨菜油汪汪的生发时节。春意可以催人心里情事的生发,上古的先民和今天的男女总都是一样。在乔木成阴,蕨菜铺地的寂静地方,忧心的等思念的人,相见了,在相拥甚欢时,去做天底下最快意的事。古人在爱恋里情趣上的欢畅,和今人的猥琐的性上的众像相比,要清澈明晰欢快的多。因为,在浓情密意之后,我们的先人说:“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男女间在感情上性上相互平等的给予是一件多么令人喜悦的事。
                          蕨,在这句诗里,代表着一个永恒美妙的季节,代表着一片生命繁衍生息的旺盛的土地,代表着为激情所搭建的自然里最美不过的一方舞台,代表着两情相悦的一种自始至终的沉默欢喜的见证。从这种意义上,自然和人之间,在庇护和相互的认同里达成了一种不需言说的和谐。
                          蕨在植物世界的演化史当中,处在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边界上,从那些开遍四野的烂漫山花和果实的飘香入人肺腑的树木的基因里的上溯期中,有这种无主根的大部分都攀爬在山林灌木之下的旺盛植物的身影。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餐桌上的大众菜。被民间称做“吉祥菜”、“龙爪菜”的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是我常到深圳东北人餐馆吃饭时,常点的凉拌下酒菜。几筷子山野蕨菜下肚,杯朋换盏之间,满桌子的嬉闹里,总会滋生一种油脂商业味之外粗糙山野的古朴气息来。
                          明人罗永恭写的关于蕨菜的诗:“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是赞颂这种普通植物的不多的好诗篇,从色泽精粹的文字里猜测,此公应该是个吃里的好手。食色,性也,在人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色之为何,食之怎样,偶尔读读《诗经》,在这样包含了自然音乐声的句子里,自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清澈感觉,由心里生发出来。

                        18、梨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召南•甘棠》
                          
                          《诗经》里的甘棠,指的是山野梨,又叫棠梨,大概拇指和食指圈在一起,就是一个棠梨的大小了,长在山坡土凹里的棠梨,春天会开出美丽雪白的花,夏末时分,棠梨刚刚成熟时,挂在枝头一丛一丛的,土褐色,是一种成熟了诱人的样子,摘下来,放嘴里吃的时候,酸甜酸甜的,而且核大肉少,吃起来有很沙的感觉。小时候,把山间的棠梨摘回来,和酸酸的刚刚成熟,皮还青青的黄元帅苹果一起,煮一小锅,煮熟了,在满屋子酸甜游荡的馋人气息里,苹果的汁水是最爱,小棠梨变的酥软,吃起来蜜一样甜,但个太小,算是作料。“甘棠”的甘,应该是指熟透之后,果肉松脆的味道。
                          在寂静海边工作的时候,租了渔民的小房子住,长久的海涛和一个人生活的苦味极容易让人上火。曾经做过厨师的朋友教我怎样做冰糖雪梨莲子羹。在小镇的百货商店里,买齐了作料,晚上,把一大个皮厚肉嫩的雪梨去皮,削成一片一片的,将福建山里出产的无子小蜜枣,一大把莲子,泡水里洗干净,然后把雪梨、蜜枣、莲子、冰糖一起放到搪瓷的缸子里,放到电饭锅里,在给电饭锅中加水八分,然后,慢慢煲到枣和梨的清香混着一点点莲子的淡淡苦味飘的满屋子为止。当时,正在看着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和美学上的一点粗浅读物,在《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的怪诞情节里,对生命恍恍惚惚的觉得涩苦而迷离,转个身,又看到自己调弄出来的夜晚美味,吃着这润和甘甜清凉的夜点,觉得无奈和安然在这个夜晚一起混同起来。雪梨的离,这里是一点清脆的伤悲了。
                          家乡九十月里的香蕉梨是我吃过的梨里最好吃的。九十月间,手掌般大小,葫芦般形状的香蕉梨正好长到皮青肉硬时,记得外婆将邻居家送来的一小筐香蕉梨放到铺了棉花的木柜里,一层梨子一层棉花的放半柜子,上面用厚棉絮盖实了,然后用青铜锁锁上。一直到春节时,满屋子香蕉梨的清香,馋的我们天天围着外婆:“婆,开了柜子看看吧,开了柜子看看吧!”都是馋虫做怪的原因。取出柜子的香蕉梨,皮质金黄,手指头肚轻轻按上去,就会将果肉按出汁了。井水洗的干干净净的香蕉梨,要先放到上房的桌上供奉先人,先人闻了果香,算是领了后人的情,接下来才轮到馋虫害了三四个月的我们。手里拿个一个香蕉梨,一口下去,能吃下半个果子,慢慢酥软了几个月的果子,果肉完全的糖化了,白皙如凝脂,入口即化,满嘴含香。现在,到商场,看到那些摆到果品架上,包了金纸的香蕉梨,用手碰一碰木木的果面,总会鄙夷的哼上一声,所谓仙果,怎么可能是这个样子。
                          关于梨里的悲声和美色,虽然几千年里经久不绝,但,总还是觉得,自己看过,等过,吃过,想过的才是自然里最让人入心的梨。这个念头以前有,现在却慢慢的淡去了,觉得生命的真正滋味,还是现在手里的滋味,虽然这滋味一个人尝,有时是喜的,有时是悲的。



                        http://www.taihainet.com/lifeid/culture/whdht/200612/69574.html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480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