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小土豆洗耳候教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650
      • 经验1544
      • 文章184
      • 注册2012-07-14
      像李白和木兰诗这种古风,是可以转韵的。这不叫不押韵,叫转韵,在长的古风里经常见。
      歌犹可缓风花怨,酒不能消家国忧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650
        • 经验1544
        • 文章184
        • 注册2012-07-14
        战城南,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乐府歌曲,保留着很浓的民歌特色。不押韵不奇怪。
        蘭草自然香跟战城南是属一类作品。是比较早期的作品,还处于“杂言诗”的萌芽状态,不奇怪。
        至于其他几首,都是押韵的。
        歌犹可缓风花怨,酒不能消家国忧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問題一. 樂府詩不屬國詩系統?

          問題二. 如果樂府詩可以不押韻, 為什麼一定要求所有的詩歌都押韻? (近體詩要押韻, 這道理小土豆當然明白)?

          問題三.:其他幾首有韻的存在, 可是, 最少不是通押. 亦即是說: 押韻不是絕對性的金科玉律.是可以依詩歌需要而產生變化的, 亦即後來的詞, 有一闕雙韻包括平仄韻的. 說是轉韻, 是後來的人自圓其說. 在唐之前, 在哪一本詩歌理論書上訂下了"轉韻"的規則? 是否所有詩人都奉行這規則? 連"韻"都沒有定下來, 又如何評定一首詩夫押什麼韻? 可見, 六朝的詩是依音, 而非依韻. 當時的"韻", 只是指"氣韻"而已.

          問題四: 廉州山人亦認為新詩不是詩歌? (當然不是把它們歸類古典詩)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650
            • 经验1544
            • 文章184
            • 注册2012-07-14
            问题一:乐府属不属于国诗系统,学术界也有争论,这个没有统一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乐府属于民歌的形式多一些。后来官府收了以后,经过文人较过,就比较正规,虽然符合诗的体式,但还是民歌的形式多些。
            回答了问题一不用再回答问题二。
            问题三:所谓的押韵不是押通韵。转韵也属于押韵的系统,转韵绝不是随便随,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是一个诗意的完结可以转一下韵,不转也可以。没有严格的规定。诗歌转韵的规则在唐朝就有,好像李贺还是谁专门论过,但一般后来的人没那么严格。四声之说就是六朝创立的,六朝绝不是只依音。关于押韵,从诗经就开始,《尔雅》是最早的韵书,但上古的音跟后来的音有所变化。有些当时是押韵的,后来读音变了,就显得不押韵了。
            问题四:我不反对新诗,但也对新诗兴趣不大。我当年是写新诗的,后来写起古典诗,就不写了。我在新诗方面找不到语感。
            歌犹可缓风花怨,酒不能消家国忧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如果樂府不屬於國詩, 即是說詩(或民歌)是可以有別的系統了. 如果當時有, 現在為什麼不可有? 你所指的是指"狹義"的詩, 而不是抒發感情寄於文宇的詩歌.

              唐後有押韻的規則, 我沒有異議. 但唐之前, 沒有韻書, 如何定韻? 六朝有四聲之學, 用卞駢文, 但用什麼字押韻, 亦沒有明文規定的, 只視乎音色美否.

              爾雅, 根據維基: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詞典[1]。《漢書·藝文志》將《爾雅》列為儒家的經典之一,列入十三經之中。唐朝時,是學館生徒必讀書之一[2]。其中「爾」是「近」的意思;「雅」本意為「正」,引申為官方規定的規範語言,即「雅言」。「爾雅」就是「近正」,使語言接近於官方規定的語言。《爾雅》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

              沒有說到是"韻書", 更不見得以後的文章, 詩詞都是依爾雅的規定. 因此亦只是附會之說.

              寫不寫新詩是個人的決定, 可是, 我不認同任何人說"新詩不是詩, 寫新詩的人比不如寫古典詩的". 這是語文和文體霸權.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120167
                • 经验111426
                • 文章963
                • 注册2005-05-23
                旧时,愚常自诩“渡人自渡”。今再观小土豆君,愚自惭不如。小土豆君实乃地藏菩萨转世也,愚膜拜已!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想更了解南亭,请访问《南亭》http://blog.sina.com.cn/nantingli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南亭先生過譽了.

                  小土豆好辯, 充其量亦只是半魔半佛而已.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650
                    • 经验1544
                    • 文章184
                    • 注册2012-07-14
                    押韵是从唐诗开始的,这一理论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在我的知识系统里,没有这个印象。还请明示。
                    歌犹可缓风花怨,酒不能消家国忧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650
                      • 经验1544
                      • 文章184
                      • 注册2012-07-14
                      尔雅虽然不是专门的韵书,但在音韵学上有重要的地位。现在许多关于音韵的书都提到尔雅的作用。最早的专门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
                      歌犹可缓风花怨,酒不能消家国忧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唐之前的詩也有韻的作法,只是沒有韻的限定。打一個比方,部落社會也有「法」,但既無定法,就不能稱是「法治」的社會。唐之前沒有任何文獻說明那一個字屬於哪一韻,那一組字屬同一韻,大家都只是依「聲」近而採字,亦無絕対限制混韻,所以只可以說有押韻的行為,而沒有「不押韻」就不是詩」這道理。

                        至於爾雅對音韻有影響,也不等如它是韻書。英文詩歌中Chaucer 的詩韻對後世也有很大影響,可是如果你因此而一口咬定那就是必行的韻,是會䘸人笑的。莫說李登和呂靜的書已散佚,即使仍在,也要先看看他們的含金量,不能他們說了就算。
                        小土豆愚見:做學問要求仔細,立論更需厳謹,國內近年著作不少,惜太多人云亦云,不作深入複核,如此學風,只有誤導後學。難怪中國學術水平每況愈下;在這方面,台灣的治學䊘神比國內的強多矣,即日本京都大學的漢學,亦較厳謹(也有其不當的地方),劍橋乃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文化硏究的深度,更使現代國內的學術界難望項背;吾人若繼續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是置中華文化於死胡同;不探本求源,囫圇吞棗,抄騙成風,剝奪後人求真,求知權利,更是是民族的罪人。

                        民國時期,中國雖弱,然有學問之大師輩出,今觀北大孔姓者之流竟可為教授,周姓者可為校長,其比陳寅恪,傅斯年,錢鍾書,蔡校長何如?此國學之不振,亦中華民族之哀也。

                        觀君之詩,天賦極佳,倘染俗習而不持謹慎態度治學,誠可惜也。

                        共勉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650
                          • 经验1544
                          • 文章184
                          • 注册2012-07-14
                          如此说来,就无法讨论了。我虽然读书不多,但关于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著作,也读过不少。而且我一向治学严谨,绝不信口开河。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目前我手头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韵镜较正》、《广韵韵图》、《广韵声系》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韵答问》。而且,现在还有古音学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以《诗经》押韵与形声字为主要对象的上古音的。
                          至于唐朝才有押韵之说,我没有看到任何史料证明。
                          歌犹可缓风花怨,酒不能消家国忧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500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