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00
    • 经验295
    • 文章104
    • 注册2008-11-07
    小白杨
              看了网友燕子的博客里有一个转载的歌曲"小白杨",歌手唐帅唱得真的好听,这首悠扬的老歌曲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1989年的夏天,我在一所中学任教,大家都一定记得1989年北京的六四运动,运动也波及到我的城市,学校有几个"热血沸腾"的老师自发地展开了罢课一天上街游行的活动,他们问我是否参加,我心里挺支持学生的,为他们的热情打动,也痛恨贪官污吏,可是,我不愿意耽误学生的课就没有参加。大多数老师都是我的态度,只有6到7个爱出头露面的年青男女老师去了,后来,学生运动失败后,上面的教育局派人到学校调查谁参加了运动,要批评教育,而且,整个夏天,我们都得去听政治报告,听了报告以后,上面还不过瘾,要派一些刺头儿老师们去乡下支教,支教就是派城里的老师到偏僻的乡村学校当老师,锻炼一年到两年,所有参加了运动的老师照道理是要送下乡的,可是,那几个老师除了于老师都有亲戚在教育局,后台挺硬,都免于下放,于老师挺倒霉,他本来也不是个爱惹事的人,偏偏耳朵软,那天跟着去了。按规定学校一定要派三人下放支教,我和另一个老师陈老师都没有参加上街的游行运动却被选中,其中原委是他和以前的化学组长现在的校长吵过架,而我是刚刚调到这里的新老师,属于outcast, 不认识一个人,所以没有一个人肯帮我说话,于是,我们三人感觉凄凄惨惨的,来到了离我们的城市三十多里外的高市,高市名字是市,但是,其实只是一个小镇,镇子里只有一所中学,方圆五十里的孩子都来这里读书。学校的条件是不太好,我们的房子都很黑,屋顶没有天花板,屋梁上挂满了蜘蛛网,窗子上没有玻璃,用几根木板钉上,墙壁都是黑糊糊的,地板也是泥土。虽然条件不好,可是,支教的一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反而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美好时光。
              乡下民风淳朴,学校的校长老师经常请我们三人去他们家吃饭,喝他们自做的米酒,热情好客,他们的友情让我们沮丧的心情一下振作起来,心情一下好了许多。校长和老师对我们非常器重,我们都担任了重要的教学工作,两个老师都教毕业班,我毕业才半年,所以教的是两个初二重点班,乡下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民办教师教师出身,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我们的到来无疑对他们教学质量有帮助, 加上我们三人都是本份的老师,从来没有和他们抱怨什么或者提任何要求,教学系统方法正规,所以很受他们欢迎。学生一半以上是寄宿的,他们的学习条件和居住条件和城里孩子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宿舍到处透风,用的是稻草铺床,报纸糊窗,盖的被子都很破旧,熄灯后可以听到老鼠到处乱跑的吵声,吃的也就是白饭和自己带的咸菜,没有什么荤菜和青菜,没有什么营养。教室的玻璃早没有了,空处就用旧报纸贴着,桌子椅子都是用了多年的,摇摇欲坠,地板也是泥土,没有水泥地。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比城里的孩子要懂事,用功,乖巧,很尊敬老师,我教书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轻松过,我和学生相处很融洽。学校经常停电,逼得我们的作业都在下午改好,到晚上到处都是黑灯瞎火的,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出去散步,整个镇子就那么大,一条巴掌大的街道,从头到尾就一百多米,我们散步时,不一会儿都认识了镇上所有的人了。没有电,也就没有水,刚好学校就在一条潇湘河边,河面很宽,河水除了涨水之外还很干干净净,我们就去河里游泳,借此也洗洗一天的臭汗,渡船从我们身边摇过。除了游泳,有时,我们散步到一个附近的小学找那里的老师打牌,聊天儿,小学里有个才毕业的女老师,姓李,一个人住一个学校里,学校没有围墙,就两个破破烂烂的大屋子,她一人住,灶也就在她的床边上,她周围都没有一个人,我们很佩服她的勇气,经常去陪陪她打牌。后来,又来了三个支教的小学女老师,这下小学可热闹了,两个男同事天天晚上往小学那里跑,要我一起去,掩饰他们的目的,我是个马大哈,竟然没有看出来他们两个司马昭路人皆知的色心,如果他们和我说说,我也可以去帮他们讲讲呀,很可惜他们陪她们打了一年的牌,可一个女孩子都没有追到手,就怪我的同事太胆小了,没有勇气说。
              我们的中学和乡政府是隔壁,他们有一次需要我们帮他们排文艺节目,我和学校的另一个女老师参加了排练,在乡政府排练时就和小白杨认识了。小白杨的真名叫肖建家,那天我正在排练,不知不觉中,一个高瘦的年青男人从外面走了进来,头发留得老长,有点艺术家的气质。他谁也不看,孤独又傲气,对人的态度冷冷的,低头闷不做声地听我们唱歌。后来,我们休息时,他引吭高歌一曲"小白杨",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全都倒吸一口气,这小镇还真有人物啊,唱歌就像郁军建似的。打听了一下,他不是学校的老师,只是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多年了,歌唱得很好,在乡里是个活跃分子。虽然他有一副嗓子好歌喉,可惜笔试成绩不好,考了几次音乐学院都没成。由于他的"小白杨"唱得好听,嫌他的大名难记,我就顺口给他取了外号叫"小白杨",他高高瘦瘦的,挺像一颗白杨树,所以这个外号很快被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接受了。我们一起参加了区上举办的文艺演出,我和学校老师表演的小品和他的歌曲"小白杨"都得了奖,为此我们都很高兴,从那以后,他经常来学校和我们几个年青人一起玩牌,我发现他其实是个很爱聊天爱开玩笑的人,相处随便以后,他告诉我,我很像他的前女朋友,我说,他才十几岁,就谈女朋友了,真是调皮。虽然我们相处非常和谐,不过始终我都把他当弟弟一样看,我们从来没有跨越朋友的界限。后来,他终于放弃了考艺术学校,决定去改当兵去了,去之前,他来学校和我们告了别。就像他唱的歌曲"小白杨",他 真的扎根到到祖国的边防去保卫祖国了。以后,我们一直再没有联络。现在,每次听到这首歌曲,都会想起他,想起他那好听的歌喉,不知他还是否还唱这拿手的歌,时光流逝,当年的小白杨现在已经长成参天的白杨树了,现在他在哪里扎根呢?
            2006年,我回去看了我曾经支教的小镇,我走过这学校和街道,感慨不已,虽然外面的世界变化得我都认不出来,可是在小白杨的家乡,时间好像停滞在1989年,街道还是巴掌大,只是稍微加长了一点,当年的破教室仍然在,摇摇欲坠的窗子好像我昨天从离开一样。来到河边,弯弯的河水还是一样静静地流淌,渡船还是吱吱呀呀地从一边摇像另一边,这里还是这么穷,这么落后,十几年的光阴似乎从来没有惠顾到这块土地, 看了之后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有点沉重了,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富裕起来了,还要很多穷困的山区和孩子仍然在破烂的学校里读书,如果真的有希望工程,他们为什么还是老样子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原来womaninhome是老师,怪不得文笔那么好,不过感情描写部分再多些铺垫,再加些色彩(即使不是真的,呵呵),就更好了。womaninhome要多来美华献文啊!谢谢你!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看得出来,womaninhome也是很有生活阅历的人,在常青论坛里就看到你的很多好文章。希望你多多写出你的观察与感受,一定会让大家受益。谢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写得真好.回忆就是对历史的纪念,也就是让今天多点明白,明天还看不清.

          "可是在小白杨的家乡,时间好像停滞在1989年,街道还是巴掌大,只是稍微加长了一点,当年的破教室仍然在,摇摇欲坠的窗子好像我昨天从离开一样。来到河边,弯弯的河水还是一样静静地流淌,渡船还是吱吱呀呀地从一边摇像另一边,"

          不变变不变变.谢.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00
            • 经验295
            • 文章104
            • 注册2008-11-07
            [QUOTE][b]下面引用由[u]风中秋叶[/u]发表的内容:[/b]

            原来womaninhome是老师,怪不得文笔那么好,不过感情描写部分再多些铺垫,再加些色彩(即使不是真的,呵呵),就更好了。womaninhome要多来美华献文啊!谢谢你![/QUOTE]

            thank you, Qiuye Da Ge. I will try to do better next time.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00
              • 经验295
              • 文章104
              • 注册2008-11-07
              [QUOTE][b]下面引用由[u]凛子[/u]发表的内容:[/b]

              看得出来,womaninhome也是很有生活阅历的人,在常青论坛里就看到你的很多好文章。希望你多多写出你的观察与感受,一定会让大家受益。谢谢。[/QUOTE]
              Thank you, LingZi. You are so kind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00
                • 经验295
                • 文章104
                • 注册2008-11-07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之初[/u]发表的内容:[/b]

                写得真好.回忆就是对历史的纪念,也就是让今天多点明白,明天还看不清.

                "可是在小白杨的家乡,时间好像停滞在1989年,街道还是巴掌大,只是稍微加长了一点,当年的破教室仍然在,摇摇欲坠的窗子好像我...[/QUOTE]
                Thank you. Xinzhichu. You are good writer.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一段农村的教书生涯,条件虽然艰苦,现在回忆起来还满浪漫的。更何况还有那么令人难忘的人。小白杨,人如其名,青春,挺拔,健康,充满了活力。一段友谊,一段感情,带着一种怅惘,留在了那个小镇。小镇的一切,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似乎也在挽留那段生活,那失去的青春。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80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