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7210
    • 经验38775
    • 文章1071
    • 注册2005-05-27
    [原创]卖对联
    卖对联
                                             (随笔)

                                              齐凤池




    每年春节前夕,各市都要组织各种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仿佛成了春节前的一道试吃的大菜。




    法律专家上的那道严肃认真的法律咨询的凉拼,吸引了许多人权饥渴,有冤要说的人们;医学专家手中的听诊器,不但诊出人们身体的小疾,还诊出了人们思想中的封建顽疾;




    农业专家算是最受欢迎的,他们不但能治农民脱贫的病,还能拯救农作物的命。农业专家成为“三下乡”活动最接近土地本质的活动。





    在文化“三下乡”活动中,一些书法家携带文房四宝也加入了这次活动,他们也成了“三下乡”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他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农民兄弟送去大红的吉祥,黑亮亮的墨宝。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过去,有钱人家大门小门都贴上,没有钱的人家也贴。贴的是吉祥,贴的是夙愿。




    我记得,歌剧《白毛女》,杨白劳是那么穷,卖豆腐只挣了一点钱,称回来二斤面,还给喜儿买了二尺红头绳。还请回来门神把门看,不让大鬼小鬼进屋来。这个细节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最普通百姓求平安的一种最基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





    如今,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兜里的钱一天比一天鼓了,贴对联,它不再是求平安最基本的精神寄托,而是彰显人的精神面貌和日子富裕的一种展示。因此,春节家家都贴对联,对联的内容,封建迷信的少了,新思想,新观念歌颂改革开放积极向上的对联多了。大红的对联,成了飞得低的彩云,专在人们着眼的地方飘。





    我朋友古杨有一手好字,他的父亲的字写的更漂亮。在当地很有名气。每年春节前,他父亲都到集市上写对联,送人。老人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为人师表一辈子,从不看中卖对联那几个小钱,因此,在当地口碑很好。





    古杨的字功底扎实,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墨香和才气。他的章法,题款,印章都很到位,闲章文味更足。他临过沈鹏的,启功的、欧阳中石的、刘炳森的、范曾的,古代米芾的和王羲之的以及颜筋柳骨等等。他到过几次天津古文化市场,试卖过几次也没能卖上好价钱。我有一幅他写的隶变体对联。词是我出的。上联是“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枝”下联是“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装裱后挂在了我的书房,给我的寒舍增添许多了暖意和文化品味。





    我的字有很多是从他那偷来的,或者说是窃来的,因此也显得很黑。行家说我还真有几把刷子。但我深知自己的份量和深浅。就我这手黑字,也没少乱写,结婚的喜字写得特别红,丧榜上的字都滴着黑黑眼泪。邻居,朋友大事小情我没少帮忙。我的字也是到处乱飞。





    帮人办事肯定是好吃好喝好打点的。春节前卖对联也有很可观经济效益。人们都说我的字能拿出手,要么咱也出去试试,遛遛笔。





    去年春节放长假,在家闲着没事干,春节前几天,我在家准备好了大红纸,裁好了,带上一得阁,拿上两块紫铜震纸,中长锋大白云各一支,毡子一块,骑上自行车,到离家三十里外的一个叫小马庄的集市上试试笔。





    我先到了村委会,向村长讲明来意,递上两盒“红塔山”。村长是个很明事理的人,立刻打开了扩大机,对着麦克风喊了起来。





    大概意思是,咱这来了一位书法家,就象是咱村办事的先生,给咱大伙写字来了。反正大伙也得到集上去买,过年也得贴,都到村委会来呵。他的结尾字拉得特别长。


    时间不长,陆陆续续来了二三十村民,男的女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岁数的。他们要什么词我写什么词,我现编现写。那些吉祥,发财,求子,传宗的吉利话一把把挥毫出来,给这些纯朴的农民眼都看直了。





    快中午的时候,我带来的百余幅对联纸基本上用完了。剩下的纸我全写了,算是赠给村里干部的。五十来岁的老村长,看了我给他写的对联,一个劲地咂嘴,“这字好,词也得劲。”“当村官一身正气,为百姓两袖清风”





    临行前,我拿五十元送给村长算是感谢,老村长一个劲推辞,我最后给他扔在了桌上,他也没再说啥。





    出门前,他向我一个劲地直摆手,“明年再来呀。”我也向他挥挥手。





    我骑上自行车,顶着中午暖暖的阳光,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心里算计着三块钱一幅,扣除给村长的,一个上午就挣了二百多块,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突然,自行车扎上了一块石头上,我被巅了一下,差点摔下来,这时,我感觉肚子有点饿了。于是,加快了速度向家的方向驶去。

     

    2009-2-13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卖对联
                                               (随笔)

                                                齐凤池




      每年春节前夕,各市都要组织各种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仿佛成了春节前的一道试吃的大菜。




      法律专家上的那道严肃认真的法律咨询的凉拼,吸引了许多人权饥渴,有冤要说的人们;医学专家手中的听诊器,不但诊出人们身体的小疾,还诊出了人们思想中的封建顽疾;




      农业专家算是最受欢迎的,他们不但能治农民脱贫的病,还能拯救农作物的命。农业专家成为“三下乡”活动最接近土地本质的活动。





      在文化“三下乡”活动中,一些书法家携带文房四宝也加入了这次活动,他们也成了“三下乡”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他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农民兄弟送去大红的吉祥,黑亮亮的墨宝。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过去,有钱人家大门小门都贴上,没有钱的人家也贴。贴的是吉祥,贴的是夙愿。




      我记得,歌剧《白毛女》,杨白劳是那么穷,卖豆腐只挣了一点钱,称回来二斤面,还给喜儿买了二尺红头绳。还请回来门神把门看,不让大鬼小鬼进屋来。这个细节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最普通百姓求平安的一种最基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





      如今,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兜里的钱一天比一天鼓了,贴对联,它不再是求平安最基本的精神寄托,而是彰显人的精神面貌和日子富裕的一种展示。因此,春节家家都贴对联,对联的内容,封建迷信的少了,新思想,新观念歌颂改革开放积极向上的对联多了。大红的对联,成了飞得低的彩云,专在人们着眼的地方飘。





      我朋友古杨有一手好字,他的父亲的字写的更漂亮。在当地很有名气。每年春节前,他父亲都到集市上写对联,送人。老人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为人师表一辈子,从不看中卖对联那几个小钱,因此,在当地口碑很好。





      古杨的字功底扎实,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墨香和才气。他的章法,题款,印章都很到位,闲章文味更足。他临过沈鹏的,启功的、欧阳中石的、刘炳森的、范曾的,古代米芾的和王羲之的以及颜筋柳骨等等。他到过几次天津古文化市场,试卖过几次也没能卖上好价钱。我有一幅他写的隶变体对联。词是我出的。上联是“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枝”下联是“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装裱后挂在了我的书房,给我的寒舍增添许多了暖意和文化品味。





      我的字有很多是从他那偷来的,或者说是窃来的,因此也显得很黑。行家说我还真有几把刷子。但我深知自己的份量和深浅。就我这手黑字,也没少乱写,结婚的喜字写得特别红,丧榜上的字都滴着黑黑眼泪。邻居,朋友大事小情我没少帮忙。我的字也是到处乱飞。





      帮人办事肯定是好吃好喝好打点的。春节前卖对联也有很可观经济效益。人们都说我的字能拿出手,要么咱也出去试试,遛遛笔。





      去年春节放长假,在家闲着没事干,春节前几天,我在家准备好了大红纸,裁好了,带上一得阁,拿上两块紫铜震纸,中长锋大白云各一支,毡子一块,骑上自行车,到离家三十里外的一个叫小马庄的集市上试试笔。





      我先到了村委会,向村长讲明来意,递上两盒“红塔山”。村长是个很明事理的人,立刻打开了扩大机,对着麦克风喊了起来。





      大概意思是,咱这来了一位书法家,就象是咱村办事的先生,给咱大伙写字来了。反正大伙也得到集上去买,过年也得贴,都到村委会来呵。他的结尾字拉得特别长。


      时间不长,陆陆续续来了二三十村民,男的女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岁数的。他们要什么词我写什么词,我现编现写。那些吉祥,发财,求子,传宗的吉利话一把把挥毫出来,给这些纯朴的农民眼都看直了。





      快中午的时候,我带来的百余幅对联纸基本上用完了。剩下的纸我全写了,算是赠给村里干部的。五十来岁的老村长,看了我给他写的对联,一个劲地咂嘴,“这字好,词也得劲。”“当村官一身正气,为百姓两袖清风”





      临行前,我拿五十元送给村长算是感谢,老村长一个劲推辞,我最后给他扔在了桌上,他也没再说啥。





      出门前,他向我一个劲地直摆手,“明年再来呀。”我也向他挥挥手。





      "我骑上自行车,顶着中午暖暖的阳光,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心里算计着三块钱一幅,扣除给村长的,一个上午就挣了二百多块,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突然,自行车扎上了一块石头上,我被巅了一下,差点摔下来".

      一块石头头高昂,谢谢好文章.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很有趣的故事。卖对联,先生肚里的那些墨水立时就派上用场,还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这二百块钱挣得实在。
        从老乡们贴对联过节上看得出,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他们的内心的境界。在农村,满目是土,是田,是土里土气的劳动人民,但就从人们门上贴的对联上,也看得到中国的文化是植根在乡间的土壤里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67610
          • 经验22606
          • 文章932
          • 注册2008-05-20
          读您的文,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在农场,每年过年,母亲二十九一天都给村里各家各户写春联,大的小的,就连鸡窝牛圈粮仓地窖都得写!不过那时候看不到钱,老乡们各自要么那几颗鸡蛋,要么拿自家捣的糕等食品权当辛苦费。
          平心静气,随遇而安。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当村官一身正气,为百姓两袖清风”真能这样也不枉了如此好联,老百姓也更富足了。谢谢齐先好文!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7210
                • 经验38775
                • 文章1071
                • 注册2005-05-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翎翅[/u]发表的内容:[/b]

                很有趣的故事。卖对联,先生肚里的那些墨水立时就派上用场,还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这二百块钱挣得实在。
                从老乡们贴对联过节上看得出,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他们的内心的境界。在农村,满目是土,是田,是...[/QUOTE]可以和您联系吗?老师。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7210
                  • 经验38775
                  • 文章1071
                  • 注册2005-05-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之初[/u]发表的内容:[/b]

                  卖对联
                                                           (随笔)

                                                            齐凤池
                  ...[/QUOTE]
                  问好朋友[em28][em28][em28][em29]我[em30]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7210
                    • 经验38775
                    • 文章1071
                    • 注册2005-05-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依林[/u]发表的内容:[/b]

                    读您的文,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在农场,每年过年,母亲二十九一天都给村里各家各户写春联,大的小的,就连鸡窝牛圈粮仓地窖都得写!不过那时候看不到钱,老乡们各自要么那几颗鸡蛋,要么拿自家捣的糕等食品权当辛苦费...[/QUOTE]问好依林老师。谢谢您。怎样与您联系?我的15833586291
                    QQ419139756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齐先生,请开邮箱。谢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57300
                        • 经验397808
                        • 文章3106
                        • 注册2004-12-11
                        哈,凤池兄确多才多艺。
                        《卖对联》好文好字呢,恭喜发财,代代平安!

                                                           文刀
                                                       2009年2月14日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7210
                          • 经验38775
                          • 文章1071
                          • 注册2005-05-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文刀[/u]发表的内容:[/b]

                          哈,凤池兄确多才多艺。
                          《卖对联》好文好字呢,恭喜发财,代代平安!

                                                             文刀问好文刀老师。
                                                 ...[/QUOTE]
                          [em28][em28][em28]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500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