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玉堂清玩 董桥
    [COLOR=red]只有董桥才可以清淡而有致的文笔把那逝去的情怀娓娓道来, 名士风流, 红粉高义, 俱往矣. 只剩下浮躁与专横…[/COLOR]

    玉堂清玩   董桥

    2010年05月30日

    李家是浙江镇海望族。李薇庄儿女好几个,名气最大的是闺秀派画家李秋君,名祖望,别署欧湘馆主。她师从唐吉生太夫人和吴杏芬,人物、花卉、山水都会画,我初来香港买过她一幅仿唐人仕女,果然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旅英时期友人老萧喜欢留给萧家挂在书房。李秋君的父亲原想让她嫁给张大千,不巧大千有了妻室没有成事,她从此不嫁,和大千情同兄妹,到老不渝。老萧说他抗战时期在上海见过李秋君,在美专教书,办灾童教养所,当孤儿院院长,跟冯文凤、谢月眉、陈小翠、顾飞她们开创上海中国女子书画会,眼神有点清傲,作品在巴黎、芝加哥都展览过,门下弟子不少:「我的侄女也跟她学过画。」一九四九年之后李秋君是美术协会上海分会理事,是上海画院画师,是上海文史馆馆员,写过一本《中国文学史》,诗稿、画稿出版了两三部,文革受尽折磨,病死了。六十年代我在香港集古斋看到不少她的新时代作品,好的不多。李秋君的哥哥李祖韩也画山水,跟张大千也是至交。我的旧日记里记了一位李先生,听说是李家的七弟,叫祖莱,也收了不少张大千的画。记得是跟沈苇窗先生喝茶碰到的,座上还有一位汪老先生,宣炉专家,布袋里掏出一具洒金铜炉给我们欣赏,还有一本美国美术杂志,里头登了一篇写铜炉的文章,附了许多黑白插图:「不得了的好东西,不得了的好东西!」国语七分上海腔。李先生坐了半小时把一包照片交给沈先生说有事先走。汪先生小小声用上海话跟沈先生说起李祖莱夫人,说是「交关」厉害也「交关」秀丽。「年轻人,」他忽然想起我不说沪语,拍拍我的手背说,「苏州美人,应该见识见识,蛮好的!」

    叶国威是香港人,到台湾升学留在台湾教书教了好多年,收了不少名家政要的字画信札,大陆拍卖打发了一批又收进一批。先是他读了我的书写信要我替他写一幅字,我拖了许久没写,信来信往我们倒成了忘年朋友了。叶老弟跟诗人周梦蝶先生熟稔,周先生给我的书和信都经叶国威寄过来,我给周先生的书和信也都寄到叶家转过去。早年我在台湾做学生常到周先生的书摊买书,几次买了他的诗集都不敢请他签名。四十多年过去了,《文星》不在,书摊不在,周先生也九十几了,我们竟然靠叶国威这位没有经历过老宝岛年月的年轻人搭桥造就三代缘。人生真有趣。

    今年寒假国威回香港过年来我家看我,他谈起猎字猎画的一些故事,谈起李家后人卖给他的张大千水仙和信札。水仙昔年画于成都昭觉寺;信是大千写给李祖莱的信。张大千画于昭觉寺的旧作似乎不少,我有一幅花卉扇页题识里也说是在昭觉寺画的,沈先生说他收存一本小册页正是同时期寺中之作,李祖韩找出来送给他。国威回台北寄了照片给我,画得真好,那封信也漂亮。还有一篇国威在网页上写的文章,详细写了李祖莱伉俪逸闻,比当年老辈人说的清楚得多,该是李家后人所述。那篇文章里说,上海钱庄巨子方季扬是李祖莱的亲舅舅,舅舅的儿子方文波跟李祖莱是表兄弟,很要好。方文波到底是旧日海上名公子,在「水玲珑」妓院结识苏州出来的李德英,才十八岁,美艳动人,方公子很快为她赎身,纳为侧室,李德英也很快为方家生了儿子方之模。方文波天生风流,李德英百般忍让,那时候李祖莱常到表兄弟家里走动,眼看李德英美人憔悴,事事关照,情愫日浓。那是抗战时期,李祖莱是汪伪统治下的中国银行经理,胜利后以汉奸罪下狱。大难当头,李少爷身边红粉都星散,只剩李德英情真义坚,常到狱中探望。李德英与方文波虽然没有婚约,而且只是侧室,方家毕竟担心李德英和李祖莱的交往不利方家钱庄,立刻在上海各报刊登启事宣布方文波与李德英离婚,拨清视听。不久,司法部门几经核查,证实李祖莱并非自愿出任沦陷时期银行职务,准予释放。李祖莱和李德英从此结合,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

    李祖莱和李德英跟台湾政界商界关系深厚,港台两地来去频仍,听说秋天大闸蟹一到,李德英总是不忘命家中佣人蒸出一批,剥肉包装空运台北,飞机着陆,总统府人员立即接走,飞车送回官邸给蒋老总统和夫人享用。叶国威文章里说,民国六十三年老总统亲笔给李德英公子方之模题了一幅横匾,大书「热心侨教」,加钤「荣典之玺」。台湾经济步步起飞之际,瑞士一家公司借重李祖莱与台湾政商界关系聘他为驻台经理,两三年后退休回港还另发百万酬金。李先生当时住城市大厦,七十六岁那年在太古广场搭扶手电梯失足重伤亡故。听国威说,李德英精明干练,连张大千都信任她,在香港一切字画买卖和作品展览都归李德英操办。她一九九○年迁回上海,九六年回过香港看望儿子方之模一家。方之模后来搬去台湾,死在台湾。二○○一年,苏州美人李德英八十六岁在上海过世。

    细雨湿流光,江南最堪忆。正是二○○一年暮春,我在台北一家古玩店里看到张大千一幅扇页,细笔淡彩轻轻染出杏花春雨景色,长题赠李祖韩,下款是丁亥一九四七,索价不低,连看两天没有买,临走倒买了一具小铜炉,隐约想起汪先生美国杂志里的一幅小插图,说尺寸偏小的铜炉难遇。沈先生茶座初识之后,我跟汪老先生还在中环、上环一起喝过几次茶,听他说古玩,说书画,说人生。我说我喜欢洒金铜炉,他听了带了三两具给我看,说是可以让出一具供我清玩。我不敢要,也买不起。「铜炉是美人,」老先生说,「也要嘘寒,也要问暖,姿色靠情深情浅而变,侬信不信?」我信。他有一具洒金双耳押经炉我最喜欢,底款刻「玉堂清玩」,通身金片,精炼莹润,说是明代上品。过了许多年我看到王世襄先生也藏了四具「玉堂清玩」铜炉,听说「玉堂」主人是明代贪官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又过了许多年,我觅得一具洒金押经炉,很像汪老先生旧藏的那具,「玉堂清玩」四字篆书刻得很深,像秋壑,像叠嶂。

    (董桥)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05/29/193639.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每次读董桥文章都可学习到一些人物掌故,颇有趣。“「玉堂清玩」四字篆书刻得很深,像秋壑,像叠嶂。”这最后四字文人气息很浓,尤值把玩。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铜炉是美人,」老先生说,「也要嘘寒,也要问暖,姿色靠情深情浅而变,侬信不信?

        铜炉和李祖莱夫人的故事相映相成,很有清趣。李姓家族和张大千的渊源,李祖莱河李德英的情缘,一系列的往事,穿插在故人的交往,古玩的把玩之中,别有幽情。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