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650
    • 经验2863
    • 文章142
    • 注册2010-11-30
    临高角的红色经典粉色传说与蓝色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假期间,跟家人与同学到临高角游玩,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
      首先,选择游览临高角,几乎是一致的意见。女儿与同学一起到海南游玩,上一次是十多年前。这一次,她的同学中秋就要回广州,于是,出游选择在10月2日。是选择海口东边的红树林,还是选择海南西线的临高角?女儿与她在海口当教师的堂妹商量,倾向于临高角。我与大学同学商量,也觉得还是选择临高角。原因很多。首先,今年是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临高角是59年前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登陆点,很有“红色”意义。二是,临高角自然风光优美,有很好的沙滩,植被,凉爽的海风。第三,临高角建有海南岛最早的灯塔,至今113年,很有江湖地位。第四,临高是本人大学毕业后在海南日报当记者外派住县的第一个点。很想故地重游。第五,临高县文联主席也是我们的大学同学,屡次发出邀请,这次正好见面。
      我们一家三口加上女儿的中学同学,弟弟弟媳以及他们的女儿和他们的外孙,我们在海南省某政府机关工作的大学同学夫妇,开着两部车,从海口出发,直奔临高。上午11时许,下了高速路。临高县文联王主席一家四口,已经等候在路边。主席之热情,可见一斑。主席十岁的小公子,甚是机灵可爱。弟弟的三岁外孙被引导叫公子“哥哥”,我说,不是哥哥,是叔叔,最多加个小字,小叔叔。于是,众皆欢笑。
      主席的意见是先吃午饭,再去游玩。过节,总是吃得很好。临高有名的烧乳猪,饭店原来是早餐才供应的。主席让饭店到街上去搜罗。还有临高的通心菜,也很有名。还有海鲜。丰富得很。主席还特地带来了法国红酒。但大家都要开车,就免了。相约下次再喝。
      县城到临高角路不长,也就十多公里吧,但路有点不太好走,有些路段坑坑洼洼的。
      到了临高角,更加觉得我们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凉爽的海风让大家精神振奋。椰子树的翼叶在海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长长的海滩,弯月一般横陈在眼前。海水微波,清清静静。洁白的柔软的沙子像铺好的地毯,让你亲近。真想冲进大海的怀抱,击波斩浪。或干脆躺倒在沙滩,迎接风吹日晒,啥事也不做,发呆,或连呆也不发,就静默,静享,专享。
      最奇特的是临高角竟然有看是人工堆筑实则天然生成的船帆状礁石。我原先估计是今人手工垒成。但是,据说是自然生成的“仙人指路”。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而凄婉的爱情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雷州半岛有一位勤劳英俊的青年渔民,我们暂且叫他雷大哥吧,与海南岛临高角一位美丽纯情的少女“琼小妹”深深相爱。他们相见在波涛汹涌的北部湾,每遇气候变化,就殊为不便。于是,决心搬来海石礁盘,建筑起连心坝。海面上自由飞翔的海鸥海燕们也来帮忙。日积月累,眼看连心坝就将建成。但是,丑陋与专横的海龙王认为这条连心坝会冲毁他的龙脉,于是,命令虾兵蟹将齐出动,倒海翻波,把连心坝冲毁。伤心的雷大哥与琼小妹各自坚守着南北两个坝头位置,至死不移。最后,雷州半岛就有徐闻的灯楼角,海南岛就有临高角。那块帆船一般的礁石聚成“仙人指路”。
      59年前,“仙人指路”指出一条解放海南的战斗之路、胜利之路。林彪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这里演出了一场渡海作战的历史大戏。1950年4月17日,韩先楚为军长的第40军和李作鹏为军长的第43军,在这里抢滩登陆,突破薛岳将军的“伯陵防线”,与长期在海南坚持武装斗争的冯伯驹将军的琼崖纵队里应外合,追击残敌,解放海南。
      如今,那些赫赫有名的解放海南的功臣们大都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林彪元帅、叶剑英元帅、邓华将军、冯白驹将军、韩先楚将军、李作鹏将军,已经走进了历史。正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0年前,为了纪念先烈们的不朽功绩,在临高角建起大型塑像。大理石的巨型战士持枪肃立,傲视南天。塑像几乎是为了印证胜利者的荣耀与建造者的强势以及朝圣者的敬仰而存在的。唯独塑像对面,绿树掩映中那朴实而庄重的解放军40军牺牲将士名录,才透出人性的光辉,令人肃然低回,默默读诵先烈英名,久久不忍离去。
      留意到名录上,既有各级指挥员,也有大量普通战士。甚至理发员、炊事员,也赫然在目。
      忠于历史,就是忠于事实。可惜这块碑铭不完全。43军牺牲将士名单还未列入其中。尽可能完整的收录牺牲将士的名单,比起高大气派的建筑纪念碑,还有来得重要。
      韩先楚将军曾写过一篇文章,回忆解放海南岛的经过。文章写于1977年,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但是,剔除那些政治胎记和年代印记,还是有很精彩与很精到的记述:“依靠木帆船渡海作战与陆地作战不同,从海上射击、战斗队形、指挥员的决心到整个战役的组织实施,都受潮水与风向的制约。为了掌握潮水、风向,军师领导机关和团营指挥所都移到海边,搭起草棚,同战士们一块学习,一块下海;各级都在海边建立了“气象台”,请当地的老渔民、老船工当“特约顾问”;大家千方百计四处搜集有关海洋知识和海战资料,就连旧书摊上无人过问的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和“潮汐表”也买了来参考;我们还派出干部到华东部队学习渡海经验。”
      “为了适应海上生活,掌握海上作战本领,同志们上岸打秋千,走浪桥,下海练摇橹,学掌帆。‘要做大海的主人’、‘苦练出精兵’等响亮口号,变成了大家的实际行动。干部战士个个不怕苦,不怕累,歇人不歇船,昼夜轮番苦练。为了对付敌人的军舰,军炮兵主任带领一些汽车司机和当过木工、铁匠的战士,利用木船和汽车引擎,创造出了一种“土炮艇”,组织起了一支“土舰队”。由于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抓住了海练的重点,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部队就基本掌握了潮水、风向的规律,消除了晕船现象,学会了一套海上作战的本领。”
      “为了大举登陆,我们进行了一次夺船的战斗。一天,从涠洲岛逃回的一个渔民告诉我们:岛上五百多名敌人控制着四百多只双篷双桅的大船。我们便以一个加强团,在夜间利用东北风、西流水,突然登上敌岛。敌人的两只军舰发觉后,拚命向我木帆船开炮,以掩护其船只逃跑。我们三只装有火炮的木船勇猛地冲进港口,迅速接近敌舰,很快就把一只叫‘海硕’号的敌舰击伤了,另一只敌舰‘海狗’号见势不妙,只好仓皇逃窜。这次战斗夺得了四百只大帆船,解决了部队当时船只不足的困难。”
      在临高角,除了红色记忆,还有蓝色文物—法国人在1893年建造的铁制灯塔,至今还在使用。这座灯塔绝对是海南乃至世界灯塔界不可替代的重要文物。关于灯塔的若干知识就是:
      世界上第一座灯塔———法罗斯灯塔,出现在公元前285年的埃及亚历山大港;
      中国最早的灯塔——1760年,台湾澎湖列岛中渔翁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灯塔。
      海南岛最早的灯塔—临高角灯塔与秀英港灯塔。均在1893年建设。
      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灯塔——1997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把临高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
      进入中国最著名的灯塔的邮票之列——2002年5月18日,临高角灯塔被国家邮政部门当作特种邮票向全世界发行。邮票只收录了五座灯塔。
      由此看来,临高角的游踪既与自然与环境相关联,也跟人文与情感有关。这实在是一个值得一看的所在。海南省政府已将临高角作为第一批批准设立的省级十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规划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当然很好,但是,千万不要破坏了他的历史底蕴与自然风貌。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IMGA][/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2/01/101551.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420
      • 经验6719
      • 文章566
      • 注册2007-07-16
      1993年曾经去过红树林。您这一介绍,下次到海南,把临高角作为旅行中的一站。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http://blog.sina.com.cn/lyds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67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