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阅林道群先生的”觉民行道”
    [COLOR=red]阅林道群先生的”觉民行道”, 感触良多. 世界大多政体虽未臻善, 然日趋文明, 真正以人为本, 反观我国, 由宋至明数百年间竟大幅倒退, 觉民之事, 任重道远. 现将林先生佳文稍作辑剪共赏[/COLOR]

    觉民行道

    2009年12月27日

    如果没记错的话,余英时先生的著作是一九八七年才在大陆正式出版的,〈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作为《文化:中国与世界》杂志创刊号的重头文章,在北京直接介入了当时的文化热;几乎同时,朱维铮在上海主编的丛书出版的《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结集了同一主题的八篇论文。近十年来,北京三联和广西师大版的余先生作品系列一纸风行,影响之深广,实非本文所能置喙。距初版差不多十五年后的二零零三年,《士与中国文化》出版扩充版,补充了四篇新论文,全书因此上起春秋下迄明清,跨度长达两千年,余先生为此写了一篇新版序言,进一步阐述了「士」在中国历史上所形成高度连续性的传统,「士志于道」是孔子最早为「士」所立下的规定,余先生说:「用现代的话说,『道』相当于一套价值系统。但这套价值系统是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以求其实现的;唯有如此,『天下无道』才有可能变为『天下有道』。」

    我还记得余先生结束这篇新序的那句话:「本书所探讨的对象虽是历史陈迹,它所投射的意义却可能是现代的。」正是因为这样的话,每当读到余先生其他别的书时,难免总会寻思,在历史专题研究中他所关切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余先生新书《中国文化史通释》开篇〈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其中揭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十六世纪(即王阳明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四次重大的突破。余先生指出,「宋、明两代理学之间的断裂远过于延续,而其中最重大的一个差异必须从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方面着手才可理解」。

    这个最重大的差异(「得君行道」 vs「觉民行道」),就是接着的第二篇文章〈从政治生态看宋明两型理学的异同〉,于笔者来说,今天读来有特别的现代意义。

    在二零零三年的巨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中,余先生曾对宋代的「国是」作过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异同〉一文中,他将以往的专题研究,化繁为简,用概括的方式呈现出来:「共定国是」成为有宋一代的不成文法之后,士大夫与皇帝「同治天下」取得了制度性基础,士在宋代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发展了高度政治主体意识。这种政治生态为「士」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得君行道」的可能性。余先生因此指出,「得君行道」在宋代并不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但是,「王阳明在明代,特别是朝纲紊乱的武宗时期,竟认真地重弹此调,则简直印证了『与虎谋皮』那句古语」。经过下狱、廷杖、贬逐等一连串的巨创深痛奇耻大辱,王阳明在龙场终于彻悟,「得君行道」在当时的政治生态下只是一个幻想,与宋代相对照,王阳明最显着的特色是「觉民行道」。

    在此,余先生虽然特别强调,宋代士大夫的「得君」与世俗观念的「邀君宠」绝不能混为一谈,但他显然更看重王阳明的「觉民行道」:「他的眼光已从人君移向一般人民,最终目的是在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

    余先生说,「觉民行道」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和传「道」运动,而不是政治运动,在十六世纪的中国掀起了万丈波澜。

    •      (林道群)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5480
      • 经验29285
      • 文章1010
      • 注册2009-09-10
          何为“道”,行何“道”便是一个让人迷惑的问题。对道的解释有以下内容: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 ”,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
        佛家所说的“道 ”,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
        道: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历史上的统治者总是制造一种理论维持社会平衡,但又不断的翻新变幻。我想万变不离其宗,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莫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才不至于出现革命和暴力。
      淡淡书香 清清陋室 静静庭院 浓浓原野 云云苍山 霭霭兰陵 茫茫大地 瀚瀚星河 漫漫人生 悠悠牧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以民为本, 尊重生命, 以公仆(而不是官员)自居, 律己守法. 近矣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8040
          • 经验15702
          • 文章975
          • 注册2007-04-14
          余英時先生以全副經學心德論釋中國傳統文化學現代文化應怎樣走向等等,常令我覺得他較現代中國幾個論傳統與現代的大師,如甘陽派,朱厚澤派,甚而被尊和貶了數十年的馮友蘭派等等,還值得後學者思考。證之我等眼見的中國現代文明是甚麼呢?人的素質由文化產生,與文化上遵從的各派論道又怎樣?真叫人好生壓腕歎息。文化素養全面被物欲狀態統治了,別說道德淪喪。因此余英時先生的學派是叫我敬佩的。
          小土豆打開美華一個新格局,貼出香港董橋先生的掌故文,嚴肅姿態令我打心裡歡喜。因為我無法讀到董橋先生《小風景》的嚴肅性的談心說事。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