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8390
    • 经验29498
    • 文章261
    • 注册2012-07-15
    ◆高僧谈中国对联和文言文
                               高僧谈中国对联和文言文

                                  作者:乐只(老憨)

      最近看佛教书《宣化上人开示录》(上、中、下),看到宣化上人(1918-1995)法师谈对联,很受启发,转录如下:
      [COLOR=red]对联这门学问是世界上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高超处的一种特色。(◎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五日开示)
      在中国,对对联是很讲究平仄的。但是现在这个地方有很多西方人对音韵还不了解,所以刚开始对,我不太苛求。我教人的方法是循序渐进的,先把基础打好了,以后再注意平仄也无妨。
      “对联”这门学问已经失传了,现在很多读书人也不会对对联,或者把它忽略了。其实这门学问是世界上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高超处的一种特色,西方文化是望尘莫及的。它乃是根据阴阳、天地、乾坤、男女等哲理,演变而成的,精练而意味浓厚丰富,很有启发作用。
      中国人向来很注重对联,譬如清朝的纪晓岚,最会对联。可是近年来中国学问流入白话语体文,就把古文都遗忘了。你们现在学习古时中国文物的风范,有些人对得也不俗,有些人对得仍欠通顺。不过我只是为你们改正错字,仍然尽量保存你们每一句话的意思。你们不要看轻这门学问,它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COLOR]

       我在北海普度寺得到一套净空法师(1927—)佛教讲座光盘,看到净空法师专门谈到文言文,有所感悟,网上找到大量转帖,复制如下:
      [COLOR=red]文言文没有别的,就是背书。在早年,我曾经建议过同学,《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就等于四十八篇。老师当年教导我们是用《古文观止》,让我们自己在裡面选五十篇,熟读,要能背诵、要能讲解。你能背五十篇古文、讲五十篇古文,你的文言文基础就拿到,有能力看文言文了,你看《四库全书》、看《大藏经》,文字的障碍没有了。所以我比喻这五十篇文言文就好像是《四库全书》的钥匙、《大藏经》的钥匙,一个星期背一篇,一年正好,五十个星期,你就学完了。老师又说,进一步的说,如果能熟读一百篇,两年的时间,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不难!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人特别喜欢简要详明,简单、扼要、详细、明瞭,怎么会给我们找麻烦?哪有这种道理!
      所以,老祖宗对后人的这种爱护,设想的周到,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找不到,这文言文的发明还得了吗?这种方法它超越了时空,不受空间维次的限制。语言是会起变化的,随着居住地区起变化,我们讲的方言,也随着时代起变化。世界上其他国家语文是走同一个路子,几百年之后,语言变了,前人写的东西后人看不懂了。欧洲的拉丁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只有考古学家,还不能完全了解。中国老祖宗早就知道有这么回事情,所以他们有智慧,创造了文言文,文言跟语言分开,语言随着时间地区会变,文言文永远不变。你只要能够学习,你看顶多两年时间,你不但有能力阅读,你有能力写作。写作很重要,为什么?用文言文写作留给后人,几百年以后、几千年以后人看到的时候,能看得懂你这个东西,你的信息传下去,他们真能得受用。这个工具了不起,比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高明。现在科学技术不错,你说话能把你音声录下来,音声录下来,几百年之后语言变了,虽然听,听不懂,那也没有用处,那就不如文言文了。[/COLOR]
      老憨感悟:净空法师关于文言文的开示,确是真知灼见。我把文言文称为“国文”,相对应著名学者徐晋如关于古典诗词的“国诗”。文言文是相对固定的文体,语言可以变,口语、方言可以变,但是文言文一成不变,这样就保持了文化的传承。这类似国诗的“平水韵”,为什么要坚持用平水韵而不要用现代汉语拼音新韵,就是因为平水韵是脱离时代的、口语的、方言的独立用韵系统,是各地方言、各朝官话最大公约数。不会写文言文,就不能叫会作文,犹如不会国诗,就不能称为“诗人”一样。佛教经文大多是唐宋时期翻译的,全是文言文,学佛要读原著,文言文非得过关。

      台湾学者南怀瑾在一次讲座中,对台下的年轻法师说(大意),不懂文言文,如何学佛?以前的和尚满肚子学问,你们能比吗?难怪现在世人对和尚怀有偏见。

       2011年12月7日
    我醉世人醒,风雩共与谁?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六祖懂對聯? 他會寫文言文? (識)智, 亦五蘊之一, 不是嗎?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390
        • 经验3913
        • 文章156
        • 注册2012-07-16
        现在的人,虚名多,虚荣心强,急功近利,对于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已经不屑一顾,这就是罪过.
        冠头岭上观日出,银滩十里看晚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th 5 queries.